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仲文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亚群
  • 2篇中草药
  • 2篇蠕形螨
  • 2篇球蛋白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T细胞...
  • 2篇微球蛋白
  • 2篇细胞
  • 2篇细胞亚群
  • 2篇Β2微球蛋白
  • 2篇斑秃
  • 2篇T细胞
  • 2篇T细胞亚群
  • 2篇草药
  • 1篇蛋白测定
  • 1篇杜克雷嗜血杆...
  • 1篇性交
  • 1篇血清

机构

  • 7篇遵义医学院
  • 3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沈仲文
  • 6篇张信江
  • 3篇曹碧兰
  • 2篇李大铁
  • 2篇马淑玉
  • 2篇马元芬
  • 2篇吴建伟
  • 1篇李树仁
  • 1篇陈晓红
  • 1篇李开伦
  • 1篇陈晓红
  • 1篇张德刚
  • 1篇陈小红

传媒

  • 3篇遵义医学院学...
  • 2篇贵州医药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1995
  • 5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01例皮肤病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测定及其意义探讨被引量:1
1992年
β2微球蛋白(β2—MG)由瑞典 Berggard 等于1968年首次从人尿中发现并分离提纯,是一种仅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分子量11800道尔顿。正常情况下,人体内β2—MG 水平保持相对衡定;患某些疾病,如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及感染性皮肤病等时,血清β2—MG 水平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一些作者认为β2—MG 可作为某些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的判定指标。本文采用放免法对101例皮肤病患者血清进行了β2—MG 测定,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一)皮肤病组:101例皮肤病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51例,女50例;年龄16~48岁,平均29.3±11.2岁。其中湿疹18例,季节性皮炎10例,带状疱疹18例,荨麻疹12例,多形红斑11例,斑秃20例,银屑病12例。
张信江沈仲文马淑玉
关键词:皮肤病Β2微球蛋白
遵义市人体蠕形螨感染调查及透明胶带的选择被引量:1
1992年
吴建伟等曾用透明胶带法,对遵义市部分大、中学生进行蠕形螨感染调查,感染率为71.42%,并认为该法可用于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我们于1990年3~6月,用此法调查了遵义市不同年龄。
吴建伟曹碧兰沈仲文
关键词:螨感染流行病学透明胶带法
伊维菌素治疗蠕形螨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被引量:18
1995年
伊维菌素治疗蠕形螨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吴建伟,曹碧兰,沈仲文伊维菌素是一种新的大环内酯抗生素,已用于抗动物体内外寄生虫感染[1]。目前已引用治疗人体寄生蠕虫病,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2]。但还未用于治疗人体体外寄生虫感染。人体感染蠕形螨非常普遍,由它引...
吴建伟曹碧兰沈仲文
关键词:蠕形螨病伊维菌素药物疗法
茶碱对斑秃外周血T细胞亚群作用观察被引量:2
1991年
由辅助性T细胞(T_H)和抑制性T细胞(Ts)相互调节所形成的T细胞网络在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张信江陈小红沈仲文李树仁
关键词:斑秃T细胞亚群茶碱外周血
几种中草药的抗真菌作用和对豚鼠与人的敏感性研究
1992年
通过生姜,盐肤子及旱莲草对9种浅部真菌及6种深部真菌抑菌试验,发现生姜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为0.5~2.0%,盐肤子与生姜混合后有协同抗真菌作用。生姜、盐肤子及旱莲草对豚鼠及人既无原发刺激,又无致敏作用。
张信江李大铁沈仲文郑庭铭马元芬
关键词:中草药抑菌试验过敏反应真菌
几种中草药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1992年
取生将、盐肤子及旱莲草三种中草药水煎液,以香波为载体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249例,取得满意疗效,去头屑止痒的总有效率为98.39%。
张信江李大铁沈仲文郑庭铭马元芬
关键词:脂溢性皮炎中草药香波
斑秃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β_2微球蛋白观察与意义探讨被引量:4
1992年
本文用茶硷抑制试验测定斑秃20例与正常对照组60例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放射免疫法测定β_2微球蛋白。结果表明:斑秃A花环及T花环形成能力均降低,T_R降低,T_R/T_S比例失调(P<0.01)。β_2微球蛋白则升高(P<0.01)。提示斑秃患者存在T细胞网络紊乱及体液免疫失调。
张信江陈晓红沈仲文李树仁马淑玉
关键词:斑秃Β2微球蛋白T细胞亚群
软下疳一例报告
1989年
目前,性病在我国比较多见,但软下疳却极为少见。本文报告一例近期发现的软下疳病例。患者女、22岁,因肛周、会阴部疼痛二周于1988年11月来诊。就诊前二周曾旅游广东,有不洁性交史(对方为香港游客),性交后3—4天出现肛周疼痛,解大便时尤重,5—6天后解小便也感疼痛,并发现有肿物,局部分泌物增多。
曹碧兰陈晓红张信江沈仲文李开伦张德刚
关键词:软下疳肛周会阴部疼痛不洁性交史杜克雷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