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晓东

作品数:324 被引量:1,606H指数:2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5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54篇直肠
  • 218篇肠癌
  • 193篇直肠癌
  • 165篇结直肠
  • 125篇结直肠癌
  • 96篇手术
  • 91篇肿瘤
  • 71篇术后
  • 67篇肠肿瘤
  • 58篇直肠肿瘤
  • 57篇术前
  • 49篇外科
  • 47篇癌患者
  • 38篇直肠癌患者
  • 33篇结直肠肿瘤
  • 30篇数据库
  • 30篇结直肠癌患者
  • 28篇诊治
  • 26篇术前评估
  • 26篇切除

机构

  • 30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92篇四川大学
  • 3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0篇四川大学华西...
  • 5篇成都市第一人...
  • 2篇华西临床医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成都肛肠专科...
  • 1篇四川省妇幼保...
  • 1篇甘孜藏族自治...
  • 1篇巴中市中心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德阳市第二人...

作者

  • 321篇汪晓东
  • 269篇李立
  • 32篇李卡
  • 31篇黄明君
  • 23篇吕东昊
  • 19篇甘志明
  • 17篇周总光
  • 17篇曹霖
  • 16篇杨廷翰
  • 16篇吴俊华
  • 14篇舒晔
  • 13篇阳川华
  • 13篇王天才
  • 12篇王存
  • 12篇于永扬
  • 12篇王自强
  • 12篇邱萌
  • 11篇肖凌
  • 9篇时莹瑜
  • 9篇曾天芳

传媒

  • 155篇中国普外基础...
  • 15篇华西医学
  • 10篇护士进修杂志
  • 8篇临床外科杂志
  • 8篇中国循证医学...
  • 6篇四川医学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6篇西部医学
  • 6篇医学与哲学(...
  • 5篇腹部外科
  • 5篇结直肠肛门外...
  • 4篇现代医学
  • 4篇中华结直肠疾...
  • 3篇肠外与肠内营...
  • 3篇肿瘤学杂志
  • 3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3篇医学教育探索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3篇2023
  • 15篇2022
  • 17篇2021
  • 16篇2020
  • 1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1篇2015
  • 12篇2014
  • 19篇2013
  • 18篇2012
  • 24篇2011
  • 40篇2010
  • 65篇2009
  • 28篇2008
  • 1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3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生的专业化程度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近期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医生的专业化程度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07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且确诊为直肠癌的手术患者共679例,分为专业组(470例)和非专业组(209例),收集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TNM分期、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相当(P=0.322),但在专业组中患者术中出血量较非专业组少(P=0.008)。专业组患者术后拔除胃管时间(P=0.000)、拔除引流管时间(P=0.000)、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P=0.002)、首次排便时间(P=0.007)和下床活动时间(P=0.001)均较非专业组提前,术后住院时间(P=0.152)与住院总时间(P=0.9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专业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医生的专业化程度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有显著影响,专业化程度高的直肠癌外科医生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手术效果。
罗翼刘畅甘志明贾留群汪晓东李立
关键词:直肠癌手术质量并发症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对结直肠手术和阿片类药物应用的指南解读被引量:3
2021年
阿片类药物滥用是由于阿片类药物使用数量、次数增多等导致的,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是造成阿片类药物滥用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导致结直肠围手术期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高、治疗效果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结直肠外科医生需要了解他们的处方行为如何影响阿片类药物依赖以及如何安全地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故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Surgeon of ColoRectal Surgery Society,ASCRS)在2021年发布了针对结直肠癌手术和药物应用的实践指南(简称"实践指南")。笔者现针对其中提出的相关实践建议进行解读并综述分析我国相关的文献与资料。
王傲琪汪晓东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结直肠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药物应用结直肠手术
直肠癌外科的术前评估策略被引量:1
2011年
我们所有人都曾有个梦想,希望能够未卜先知。而作为医生,如果可以预测到患者的病情发展,那对于疾病的治疗则可以得心应手。我们也知道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存在,但是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医学知识的有效运用,使我们越来越接近这个梦想。作为直肠癌外科的医生,临床上我们经常需要回答的问题有两个,直肠癌是否可以被完整切除,手术最后结果是否可以保住患者的肛门。
李立汪晓东
关键词:结直肠癌开腹腹腔镜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目前血红蛋白(Hb),中性粒-淋巴细胞比例(NLR),癌胚抗原(CEA),缘距(DTAV),肿瘤长度(TL),临床TNM分期(cTNM),影像学检查手段(MRI,PET-CT,直肠内超声,肠镜),新辅助治疗参数(治疗方案,放疗剂量,新辅助治疗后和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隙),基因/分子特征对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报道较多。相比较而言,患者特征中CEA,TL以及新辅助治疗方案的相关参数预测价值较为稳定且更有价值,MRI,PET-CT,内镜等检查手段也是评估pCR的重要方式,基因分子学特征方面的预测很有潜力,但仍需进一步更大的前瞻性研究。如何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可以进一步通过多因素的因果模型,作为研究方向。
邹雨恒刘健博汪晓东李立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治疗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的大肠癌患者术后急性疼痛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描述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的大肠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现状,探讨影响疼痛控制现状的因素。方法 2017年3月—12月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的大肠癌术后患者,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4例术后第3天住院疼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核查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组成。采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比描述疼痛经历总分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术后疼痛经历得分为(15.1±3.8)分。单因素结果显示: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rs=0.270,P=0.020)、对控制疼痛教育的满意度(rs=–0.283,P=0.015)、主观支持(rs=–0.326,P=0.005)、社会支持利用度(rs=–0.253,P=0.029)与疼痛经历总分存在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控制疼痛教育的满意度(P<0.001)、主观支持(P=0.005)是术后疼痛经历总分的负性影响因素,重度焦虑(P=0.001)、术后疼痛期望值(P=0.016)是术后疼痛经历总分的正性影响因素。结论患者总体疼痛控制情况较好,良好的疼痛教育和较高的主观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医护人员应重视重度焦虑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术后合理的疼痛期望值。
黄明君汪晓东李卡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大肠癌术后疼痛疼痛控制
关于结直肠患者的PCQ风险评分系统的运用进展
2009年
回顾关于结直肠患者的PCQ(patient consultation questionnaire,问卷量表-加权评分系统)风险评估体系自1999年产生以来的运用进展情况。查阅了1999年至今的相关文献,分析总结PCQ系统的评估原理、评估流程、评估效果,并作一综述。结果显示:PCQ系统对各种疾病的分辨能力较高,随着WNS(weighed numerical score,加权分数)分数的增加,各种疾病分数表现为阶梯状上升的层级分布图。癌症患者与非癌症患者的平均WNS分别是70~80、40~55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当以WNS分数60为界时,WNS系统的敏感度、特异度可分别达到86.5%、84.5%。以WNS50为转诊标准,仅40%的患者需紧急转诊,发现91%的癌症患者。提示PCQ系统的准确性高、特异性强,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评估体系,可以进一步的开展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进而推广使用并引进到中国。
汪晓东游小林谭萍李立
关键词:结直肠风险评估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运行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探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多学科协作(MDT)诊治模式的运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MDT组与非MDT组的疗效。结果MDT组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及外科住院时间少于非MDT组(P<0.05),但住院总时间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治疗结果上,MDT组肿瘤手术切除率高于非MDT组(P<0.05)。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MDT组术后早期肠梗阻发生率低于非MDT组(P<0.05),但吻合口漏和吻合口出血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5~10个月的随访,MDT组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低于非MDT组(P<0.05),而术后吻合口狭窄和肠梗阻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肿瘤MDT模式针对大肠癌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不仅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时间分配,而且提高了治疗效果。但对于MDT模式的影响因素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同时还需将MDT模式中手术治疗的多模式环节进一步完善,以推出更为细化的围手术期MDT模式。
汪晓东曹霖罗德云邱萌李志平李立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新辅助治疗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估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模式下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综合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对2007年5~8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肛肠专业治疗组收治确诊为结直肠癌并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前、新辅助化疗后以及手术后1个月生存质量的评估并比较。结果本研究纳入了5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6.33岁;右半结肠癌10例,左半结肠癌4例,直肠癌43例。新辅助化疗前的总体健康状况与新辅助化疗后以及手术后1个月时比较略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新辅助化疗后与手术后1个月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子量表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在新辅助化疗前、新辅助化疗后以及手术后1个月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后1个月时的情绪功能与手术前的2个评估点比较则明显下降(P〈0.005),而术前的2个评估点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子量表中,呼吸困难和便秘的症状评分,3个评估点间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患者疲倦、疼痛、睡眠困难、食欲减退及腹泻症状的程度,与新辅助化疗前及新辅助化疗后比较均有加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新辅助化疗前和新辅助化疗后比较,以上5项症状评分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症状,较新辅助化疗前以及手术后1个月时均更严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新辅助化疗前和手术后1个月之间,该症状的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困难的程度新辅助化疗后比新辅助�
汪晓东刘春娟陈增蓉邱萌李立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结直肠癌
MicroRNA-21、PTEN基因真核及shRNA表达载体构建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构建microRNA-21、第十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pre-miR21、pEGFP-N1-PTEN及短发夹状RNA(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4.1-CMV-mir21-shRNA、Psilenc-er4.1-CMV-PTEN-shRNA,我们根据microRNA-21、PTE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shRNA及PCR引物;将microRNA-21、PTEN shRNA片段退火后的DNA模板定向克隆到Psilencer4.1-CMV质粒;另采用RT-PCR技术从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中扩增pre-miR-21及PTEN,并将PCR产物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pEGFP-N1质粒上,构建重组载体。经菌落筛选、双酶切及DNA测序分析检测重组载体构建是否成功。结果显示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得到与载体及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的两条片段。测序证实目的基因pre-miR-21、PTEN及其shRNA序列分别正确连接到pEGFP-N1及Psilencer4.1-CMV的多克隆位点。结论:成功构建microRNA-21、PTEN基因真核表达及shR-NA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icroRNA-21及PTEN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伍怡颖张媛媛万莉红陈健周黎明汪晓东
关键词:MICRORNA-21PEGFP-N1
血小板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肿瘤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血小板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增多。本文就血小板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周晓爽赵芹魏梦欢汪晓东李立
关键词:血小板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预后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