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勃

作品数:26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遗址
  • 5篇考古
  • 4篇南宋
  • 3篇隋唐
  • 3篇城门
  • 2篇都城
  • 2篇丝绸之路
  • 2篇隋唐时期
  • 2篇中轴线
  • 2篇陆上丝绸之路
  • 2篇建筑
  • 2篇国际贸易
  • 2篇海上丝绸之路
  • 2篇城池
  • 2篇城墙
  • 2篇城址
  • 1篇大遗址
  • 1篇大遗址保护
  • 1篇大运河
  • 1篇挡水

机构

  • 24篇中国社会科学...
  • 9篇扬州市文物考...
  • 6篇南京博物院
  • 2篇关西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6篇汪勃
  • 8篇王睿
  • 6篇王小迎
  • 5篇池军
  • 4篇王俊
  • 3篇邵会珍
  • 3篇马秋茹
  • 3篇常素玲
  • 3篇陈昊
  • 3篇刘刚
  • 2篇栗建安
  • 1篇何岁利
  • 1篇刘涛
  • 1篇安家瑶
  • 1篇龚国强
  • 1篇李春林

传媒

  • 7篇考古
  • 5篇东南文化
  • 4篇中国国家博物...
  • 3篇南方文物
  • 3篇大众考古
  • 1篇陇右文博
  • 1篇碑林集刊
  • 1篇自然与文化遗...
  • 1篇汉代考古与汉...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扬州城与海上丝绸之路被引量:1
2018年
隋唐时期的扬州城作为当时的一个国际性大都会,不仅是隋唐大运河乃至国内水运关键节点和商业中心城市.也是一个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连结点上的国际贸易中转站式的重要港口,还是中日文化交流得以深入展开的港口平台之一。
汪勃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中日文化交流隋唐时期国际贸易大都会
江苏扬州市蜀岗古代城址西城壕2013年发掘简报被引量:2
2015年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位于今江苏扬州市区北部的蜀岗南缘,城址的西城墙历经战国楚至六朝广陵城、隋江都宫城、唐扬州子城、宋堡城和宝祐城等时期。2013年,为配合蜀岗古代城址城壕的整治,在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开展了相关的考古发掘工作。
王小迎汪勃王睿束家平
福建泉州市“市舶司”遗址2019~2020年发掘简报被引量:1
2021年
2019~2020年,对泉州"市舶司"遗址的考古发掘,揭露出铺砖地面和石墙、石墩、石构、鹅卵石铺面等宋元时期建筑遗迹,出土了脊兽、花卉纹瓦当、文字砖等建筑构件和青瓷、白瓷等陶瓷器。明确了此处有大型较高等级官式建筑群的存在,文字砖的发现确认了该建筑群应为泉州"市舶司"遗址。
梁源汪勃黄必应王睿王睿楼建龙栗建安叶开建范佳平范东日
关键词:石墙
扬州城的城门考古被引量:8
2015年
扬州城历史迹绵悠久,到今年已有2500年的城建史。邗城、广陵城、江都城、扬州城等名称对应着扬州城的始建、扩建、发展、繁荣等历史阶段。春秋末期的公元前486年。吴工夫差为北上争霸而修邗沟,筑邗城,扬州城因运河而生。
汪勃
关键词:考古城门历史阶段春秋末期都城夫差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北城墙东段发掘简报被引量:3
2014年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市区北部的蜀岗南缘,城圈夯土墙体保存现状较好,环绕城址外围的现代河塘与城壕关系密切。2013年4-7月,为了配合城壕城墙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制、城壕整治等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在位于北城墙东段的两个豁口处及其外侧现代河塘的北侧、城圈东北外拐角及其外侧现代河塘的北侧和东侧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共计约1100平方米,清理出汉至宋代的城墙夯土、城壕岸线等遗迹,揭露出城圈东北外拐角。发掘出的夯土墙体始筑年代不早于汉代,发掘结果表明,在南宋修筑宝!城之前的六朝、唐、宋时期都曾有过修缮;该段城墙上现有的两处豁口,西侧的豁口在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东侧的豁口或与城门类设施无关。
汪勃王睿束家平王小迎刘刚刘刚陈昊池军马大秋张珠子陈昊王俊马秋茹
关键词:城址城墙
四神的方位及其首尾方向
2001年
四神的位置,一般都认为是东青龙、西白虎、北玄武、南朱雀,这确实是正确的,但汉唐时代的四神方位,与现代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不同的。《礼记·曲礼上》中载'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可知古代的地理方位观念是将南放在前面的,即'上南下北'。汉晋时代的文献中记载有很多的'左龙右虎',其实也就是'左东右西'。
汪勃
关键词:地图纹饰四神
再谈中国出土唐代中晚期至五代的西亚伊斯兰孔雀蓝釉陶器被引量:11
2012年
中国唐代中晚期至五代之际的遗址或墓葬中出土有西亚伊斯兰孔雀蓝釉陶器,迄今已知有福州、扬州、广州、宁波、广西等地的考古资料。这种孔雀蓝釉陶器在非洲东海岸、西亚至中国的一些海港乃至日本都有出土,相关简报多附有研究,顾风、马文宽等曾对这类器物进行综合研究,三上次男就南亚。
汪勃
关键词:伊斯兰
唐宋泉州城空间格局下的泉州南外宗正司、泉州市舶司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唐宋泉州城的空间格局、城池营建和重要建筑的坐向和形制布局是中国古代堪舆学、易学、天文学及定向、定方位、测绘等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唐宋泉州城空间格局,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三衡和七衡六间的缩影。唐宋泉州城及其外围山水可分为“寺”“城”“山水”三部分,泉州开元寺、清源山、六胜塔分别位于以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中心为圆心的三个同心圆周上而构成泉州城的“三衡”,城池主体包含“内衡”而未至“中衡”,城池外围的“山水”在“中衡”“外衡”之间,并有更细分为“七衡六间”的意向。泉州罗城七座城门逐步完善而形成的“释六俗一”格局,与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夏历相关。与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取正”和泉州开元寺殿塔天盘缝针测绘系统、罗城门“释六俗一”相关的使用极星定向、通过日影观测来测定方向或测算时间等科学技术以及泉州府文庙、清源山巅三清之源、泉州天后宫等重要建筑使用以天盘缝针为基础的正针测向、二十四山定方位等方法,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脉络。在上述相关框架理论的支撑下,文章结合文献记载,就泉州南外宗正司和泉州市舶司的选址、既有考古发掘揭露出来的建筑遗存的等级、坐向、沿革及出土遗物等与相关遗址的关联性略作探讨,认为与水陆院、“取正”和天盘缝针方向相关的建筑遗存与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相关,而以天盘缝针为基础的地盘壬子正针乾亥缝线为坐向的相关建筑遗存与泉州市舶司遗址相关。
汪勃梁源
关键词:唐宋
泉州开元寺殿塔天盘缝针与泉州城及重要建筑的营建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探讨了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中心和东、西塔塔心连线的垂线构建成的天盘缝针与泉州城的修建及相关重要建筑朝向的关系,认为晚唐五代及宋元时期泉州子城、罗城、翼城的修建及其城门位置的选定或有以开元寺大雄宝殿为规划原点的现象,推测泉州子城的始建时间或早于罗城而二者均完成于五代时期;泉州重要建筑的朝向有多种,晚唐之前以"取正"定向,晚唐五代时期始用天盘缝针、乾亥缝线定向,宋元明时期出现了以天盘缝针为基础的地盘正针子午线(人盘子癸缝线)及其两侧约1/4山、乾亥缝线等朝向的建筑。
汪勃梁源
扬州唐罗城形制与运河的关系——兼谈隋唐淮南运河过扬州唐罗城段位置被引量:8
2019年
扬州唐罗城因河而市、因市而城,既是一座因运河而生的城池,也是一座因地制宜规划而成的城市。本文介绍了扬州唐罗城的城墙和城壕、中轴线、城内格局以及相关运河概况,探讨了隋唐时期淮南运河过扬州唐罗城段之位置,认为扬州唐罗城四至范围和中轴线与隋唐及其以前开凿的运河有关,扬州唐罗城的形成与其周边水系的发展变化相辅相成;隋唐时期扬州城的形制既受当时两京形制影响,又具有以运河为中心围筑城池、交通水陆并行等诸多南方城市的特色,还带有从中古封建封闭型里坊制城市,向以近世经济生活为主的开放式城市格局过渡的特征;隋唐时期淮南运河过扬州唐罗城段之位置,或即在扬州唐罗城中轴线的汶河一线,然尚不能排除在汶河西侧二道河一线的可能性。唐扬州城因其处运河咽颐的特殊地理位置,随着水运贸易的繁荣而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汪勃
关键词:四至范围中轴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