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欣 作品数:33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化学工程 更多>>
神经再生素促海马神经元生长作用及机制初探 目的:观察神经再生素(NerveRegenerationFactor,NRF)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的促进作用,初步探讨NRF促神经生长的作用机制。
方法:
1、以体外原代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为... 汤欣关键词:神经再生素 海马神经元 基因芯片 基因调控 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一种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的方法,采用三维微重力生物反应器,将种子细胞与神经导管在三维微重力环境下培养,培养条件为:将种子细胞悬液与神经导管放入注满完全培养基的旋转培养容器,细胞最终密度为1×10<Sup>6... 顾晓松 丁斐 薛成斌 杨宇民 顾芸 汤欣 朱慧文献传递 神经再生素促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基因芯片研究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索中药“神经再生素”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作用及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海马神经元培养及基因芯片技术,中药组加入神经再生素1μg/ ml ,对照组加入等量基础培养液。培养6 h后,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起长度,并提取2组的神经元总RNA,经反转录分别用荧光标记成cDNA探针,与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杂交,芯片扫描,后行GCOS软件处理。结果:中药组细胞突起长度(18μm)明显长于对照组(12μm)(P<0 .01)。在基因芯片15866条基因中,248条基因上调,316条基因下调,这些基因有细胞组份、生物过程生长代谢调控因子、信号转导分子、凋亡调控因子、免疫蛋白、酶等。结论:中药“神经再生素”可促海马神经元生长。差异表达的基因为寻找药物作用的基因靶点提供了基础。 陈益人 汤欣 张琦 丁斐 顾晓松关键词:中药 神经再生素 海马神经元 基因芯片 MicroRNA基因介导的新型组织工程化神经的构建及其在修复神经缺损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Let‑7家族miRNA、miR‑21或miR‑222中的一种或多种MicroRNA基因在组织工程化神经构建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应用。可以将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的外和/或/内表面或者孔隙内部包覆或吸附有载有L... 汤欣 顾晓松 杨宇民 于彬 李石营 周松林文献传递 与神经迁移功能相关的大鼠源miRNA、相应的miRNA前体和反义寡核苷酸及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与大鼠坐骨神经离断过程中神经迁移功能相关的大鼠源miRNA、其前体序列和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以及其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于彬 顾晓松 丁斐 杨宇民 姚登兵 汤欣 王勇军文献传递 一种神经组织来源外泌体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构建了一种Ag‑Fe<Sub>3</Sub>O<Sub>4</Sub>免疫磁性微球,Ag‑Fe<Sub>3</Sub>O<Sub>4</Sub>磁性微球表面修饰有多聚右旋赖氨酸,通过酰胺键连接S100β和/或MBP... 汤欣 孙诚 贺倩茹 钱天梅 李浩明文献传递 神经再生素促大鼠背根神经节生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研究神经再生素(NRF)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生长及NF-H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培养;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结果提示,NRF能促进背根神经节神经突起的生长,浓度为2.0 mg/L时生长状况最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NRF能增加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节NF-H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浓度为2.0 mg/L时表达最高。结论NRF能促进体外培养背根神经节神经突起的生长和NF-H的表达,表明NRF对发育期感觉神经元具有神经营养作用。 张琦 汤欣 丁斐关键词:神经再生素 背根神经节 神经丝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PCR LncRNA-266在制备诱导棕色脂肪细胞分化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链非编码RNA(LncRNA‑266)的医药用途,即LncRNA‑266在制备诱导棕色脂肪细胞分化药物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机体能量消耗、抵抗肥胖。本发明通过LncRNA‑266处理肥胖小鼠,结果表明LncR... 孙诚 汤欣 马谨瑜 刘晓宇文献传递 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神经营养因子的壳聚糖人工神经移植物及制备方法,壳聚糖人工神经移植物是在不添加任何发泡剂、交联剂的情况下,通过弱酸溶解、注模、成型、中和固定、清洗、冷冻干燥等工艺,将壳聚糖加工成具有多孔结构、抗拉强度高的... 顾晓松 丁斐 刘红 顾剑辉 汤欣 杨宇民文献传递 一种蛋白修饰的PLGA微球及其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神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蛋白修饰的PLGA微球及以此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神经。本发明将微球负载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活性物质并与组织工程化神经结合,研究显示,所制得的组织工程化神经能有效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 汤欣 周友浪 顾晓松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