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欣
- 作品数:236 被引量:88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维生素A对巩膜手术切口术区结膜杯状细胞影响的研究
- 黄婉荣汤欣
- 人工晶状体的特性对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的影响
- 白内障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屈光手术”,手术的目标是使患者“看的清楚、舒服、持久”,但患者术后能否获得卓越的视觉质量取决于多个因素。除了医生的显微手术技术、是否采用微切口等因素外,人工晶状体是关键因素之一。同时,患者的视觉...
- 汤欣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材料性能白内障手术视觉质量
- 文献传递
- 近视眼不同屈光状态下调节反应量的观察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分析青年人群中近视眼调节功能与正视眼的差异。方法根据等效球镜度数的不同,将55例(110眼)受试者分为正视组(24眼)、低度近视组(25眼)、中度近视组(36眼)和高度近视组(25眼)。使用GRAND-SEIKO WAM-5500开放视野式自动验光仪测量3D调节刺激下诱发的调节反应量,比较正视眼和低、中、高度近视眼在未矫正和矫正屈光状态下调节反应量的差异。结果正视组诱发的调节反应量为(1.96±0.43)D。在未矫正屈光状态下,低、中、高度近视组诱发的调节反应量分别为(0.34±0.42)D、(0.10±0.27)D、(0.40±0.56)D,正视组与各近视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低、中、高度近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0、P=1.00、P=0.05);在矫正至正视状态下,低、中、高度近视组诱发的调节反应量分别为(2.07±0.54)D、(2.06±0.41)D、(1.99±0.53)D,正视组与近视组诱发的调节反应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3,P=0.80)。左、右眼未矫正屈光状态下,正视组诱发的调节反应量(1.94±0.40)D与各近视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而矫正屈光状态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青年人群近视眼在屈光不正状态下对调节刺激反应量较低,矫正至正视状态其调节功能与正视眼相近。屈光不正的科学矫正有利于调节的平衡稳定。
- 李莹汤欣李丽华
- 关键词:正视近视
- 前列腺素类药物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被引量:4
- 2002年
- 张军汤欣孙慧敏袁佳琴
- 关键词:青光眼视神经
- 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对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研究
- 目的:应用 PENTACAM 术后追踪测量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中央和周边部与角膜内皮和自然晶体之间的距离,评价其在眼内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06年1月以来接受虹膜
- 汤欣邢晓杰
- 文献传递
- 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3年
- 飞秒激光是一种红外线光,脉冲持续时间为数飞秒,目前主要应用于屈光手术,其定位性好,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LASIK术后效果显著。近期飞秒激光也开始逐步应用到白内障手术中,其在白内障手术中也表现m独到的优点,可应用于以下四个手术步骤:即环形撕囊、辅助碎核、散光减张切口及透明角膜切口,特别应用飞秒激光可以得到精确大小、完美居中的环形撕囊,经其辅助碎核后,超声乳化的能量和时间都能缩短。文中就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 苑晓勇宋慧汤欣
- 关键词: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
- 后发性白内障与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现代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依赖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增殖、上皮间质转化等。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维持细胞的各种生物学行为中起到关键作用,是现今研究的热点。诸多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参与PCO的形成与发展。文中对晶状体细胞主要转导通路与PCO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深入研究PCO的发病机制,为PCO的预防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李华汤欣
- 关键词:信号转导通路后发性白内障
- 棘阿米巴角膜炎研究进展
- 2014年
- 棘阿米巴角膜炎系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顽固性、进行性角膜炎,为严重的眼部感染性疾病.棘阿米巴原虫大量存在于自来水、角膜接触镜护理液等中,随着角膜接触镜佩戴人数的增多,该病的发生有迅速增加的趋势.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尤其是后者在近年来的研究中进展较快.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就棘阿米巴角膜炎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小强汤欣
- 关键词:棘阿米巴病原学
- 白内障人群角膜球差的测量及其在非球面人工晶状体选择中的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调查我国白内障人群角膜前表面球差的分布特点,探讨年龄、角膜散光、角膜非球面Q值、平均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等因素是否对角膜前表面球差产生影响,为白内障手术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使用iTraee像差仪测量572例572眼角膜前表面球差、角膜非球面Q值、平均角膜曲率,使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分析角膜前表面球差的统计学分布特征及其与年龄、角膜非球面Q值、平均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及眼轴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角膜前表面球差为(o.25±0.08)μm,与年龄、角膜散光不相关(P〉0.05),与角膜非球面Q值和平均角膜曲率正相关(P〈0.05),与眼轴长度负相关(P〈0.05)。角膜非球面Q值(Beta=0.837,P〈0.001)、平均角膜曲率(Beta=0.250,P〈0.001)对角膜前表面球差有显著性影响。按角膜非球面Q值分为3组(G1:-1〈Q〈0;G2:Q=0;G3:Q〉0),各组间角膜前表面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前表面球差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且其与角膜非球面Q值、平均角膜曲率正相关,与眼轴长度负相关,受角膜非球面Q值和平均角膜曲率影响显著,所以白内障术前精确测量角膜前表面球差对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个体化选择非常重要。
- 魏树瑾宋慧汤欣南莉
- 关键词:像差晶状体非球面角膜
-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功能评估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估植入人工晶状体前表面非球面修饰的TecnisZ9003(AMO)术后视功能是否优于传统的球面人工晶状体(AcrosofNatural,Alcon)。方法随机选择8例白内障手术患者,1只眼植人Z9003IOL,另眼植入AcrysofNaturalSN60ATIOL。术后1周和1月,行对比敏感度检查、眩光检查和像差仪检查,分别评价术后视功能。结果两组间平均术前和术后球镜、柱镜度及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意义。对比敏感度湖亮光下)术后1周没有明显不同,术后1月植人TecnisZ9003IOL眼在所有空间分辨率下均优于对侧眼,尤其在3,6cpd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眩光检查两组间没有差别。像差仪检查显示术后1周、1月植入TecnisZ9003IOL眼的球差明显小于对侧眼。结论临床结果证实白内障术后的球差可以通过植入非球面修饰的人工晶状体所消除。这样可以明显提高对比敏感度和功能视力。
- 宋慧汤欣
- 关键词:晶状体像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