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剑芳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肿瘤转移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免疫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凋亡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阳性
  • 1篇阳性表达
  • 1篇乳腺癌肿瘤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肿瘤血管
  • 1篇肿瘤血管生成
  • 1篇组织蛋白

机构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上海铁道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铁道大学...
  • 1篇武警上海总队...

作者

  • 5篇樊剑芳
  • 3篇汤如勇
  • 3篇方建萍
  • 2篇田明铭
  • 2篇姜文霞
  • 2篇李日乐
  • 1篇邱书珺
  • 1篇黄丙仓
  • 1篇姜文霞
  • 1篇詹松华
  • 1篇杨振燕
  • 1篇李泽民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6
1998年
肿瘤血管生成(TumorAngiogenesis,TA)是目前肿瘤研究的重要课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探讨TA的预后价值以及预测肿瘤对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反应。本文应用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对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以下简称乳腺癌)进行了微血管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腋下淋巴结阳性病例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129.7±44.9)明显高于腋下淋巴结阴性(NodeNegativeBreastCancer,NNBC)病例组的MVD(79.6±33.6),差异呈极显著性(P<0.001);发生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病例的MVD均值高达145.3;以上结果提示乳腺癌MVD与肿瘤转移、复发均密切相关。我们认为乳腺癌MVD可反映其血供状态,MVD高的病例微血管丰富,肿瘤组织生长快。
李日乐田明铭樊剑芳姜文霞张育东汤如勇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转移
CD_(44)v6基因变异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999年
探讨胃癌中CD_(44)v6基因变异体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75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中的CD_(44)v6基因变异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75例胃癌标本中,56例CD_(44)v6基因变异体呈阳性表达,占74.7%;而5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46例呈阳性表达(83.6%),2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10例呈阳性表达(50%),差异有显著性(P<0.001);正常胃粘膜不表达CD_(44)v6基因变异体。这一结果提示,CD_(44)v6基因变异体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含v6外显子的CD_(44)变异表达产物可作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潜能较可靠的分子标记物。
李泽民樊剑芳方建萍
关键词:CD44V6基因胃癌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变异体
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996年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多克隆抗体对7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以下简称乳腺癌)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乳腺癌CD阳性细胞的分布极不一致,可能与乳腺癌的生长方式及异质性有关;腋下淋巴结阳性病例组中CD高表达者明显多于腋下淋巴结阴性(node-negativebreastcancer,NNBC)病例组(P<0.005);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者均为高水平CD表达;34例NNBC的CD表达差异颇大,其中有10例CD完全阴性,8例低表达,16例高表达。结论CD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密切相关,CD高表达者术后复发、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大。
李日乐张育东田明铭樊剑芳姜文霞汤如勇
关键词:肿瘤转移组织蛋白酶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bcl-2、bax和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bcl 2、bax和p5 3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5例手术切除NSCLC标本中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5 5例标本中bcl 2蛋白表达率为 5 6 .36 % (31/ 5 5 ) ,bax蛋白表达率为 6 3.6 4 % (35 / 5 5 ) ,p5 3蛋白表达率为 6 5 .4 5 % (36 / 5 5 ) ;bcl 2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 ,p5 3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 ,且两者在高、低分化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5 3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ax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 ,但高、低分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三种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bcl 2和bax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 bcl 2 /bax蛋白与NSCLC发生、发展有关 ,p5 3蛋白与NSCL .C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 ,可作为反映NSCLC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姜文霞方建萍樊剑芳
关键词:肺肿瘤免疫组化BCL-2BAXP53
大鼠门静脉右支结扎后肝细胞凋亡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右支结扎后,肝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7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右侧肝动脉与门静脉分支均结扎组(HA+PV组)和单独右侧门静脉分支结扎组(PV组),观察术后3、12、24 h及3、7、14 d肝叶的大体形态,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电子显微镜、末端脱氧核苻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细胞凋亡和增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右侧肝动脉与门静脉分支均结扎后,肝右叶发生凝固性坏死,肝细胞坏死,早期有少量凋亡细胞。单独右侧门静脉分支结扎后,肝右叶萎缩,3 h即出现凋亡,24 h达高峰,随后出现坏死,凋亡细胞数减少。肝左叶代偿性肥大,增殖指数增加,至14 d时最高。结论大鼠肝右叶门静脉结扎后,肝右叶细胞凋亡,左叶细胞增殖,分别以24 h和14 d最为明显,可为实验提供肝细胞凋亡与增殖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
邱书珺詹松华汤如勇黄丙仓杨振燕方建萍樊剑芳
关键词:SPRAGUE-DAWLEY大鼠肝细胞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