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楼海燕

作品数:53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磁共振
  • 13篇成像
  • 10篇血管
  • 10篇波谱
  • 9篇影像
  • 8篇缺血
  • 8篇磁共振波谱
  • 7篇肿瘤
  • 7篇脑白质
  • 7篇白质
  • 6篇灌注
  • 5篇影像诊断
  • 5篇细胞
  • 5篇脑膜
  • 5篇脑膜瘤
  • 5篇海马
  • 4篇肾上腺
  • 4篇缺血大鼠
  • 4篇脑缺血
  • 3篇血管生成

机构

  • 4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义乌市中心医...
  • 1篇浙江省杭州市...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同济医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3篇楼海燕
  • 19篇许顺良
  • 16篇张景峰
  • 13篇张敏鸣
  • 10篇汪启东
  • 8篇漆剑频
  • 7篇夏黎明
  • 6篇陈峰
  • 6篇张瑞
  • 6篇王仁法
  • 6篇商德胜
  • 6篇王承缘
  • 5篇赵艺蕾
  • 5篇梁辉
  • 4篇童鹰
  • 3篇张梁
  • 2篇张红萍
  • 2篇熊兵
  • 2篇邹明丽
  • 2篇潘婕

传媒

  • 7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2006年华...
  • 2篇2007年浙...
  • 2篇2005年中...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VISUALIZATION OF SUSCEPTIBILITY SIGNAL PATTERNS TO DIFFERENTIATE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S AND MENINGIOMAS BY T2* WEIGHTED ANGIOGRAPHY IMAGING
<正>目的:颅内血管外皮瘤是较为少见的颅内肿瘤,但非常难以与脑膜瘤在常规的MRI平扫和增强影像中鉴别。二者的治疗和预后差异较大。SWI提供了一种无创性显示人脑亚毫米级分辨率的小静脉,因而可以描绘正常及病理状态下的静脉性构...
楼海燕张瑞汪启东商德胜赵艺蕾张景峰许顺良童鹰
文献传递
读片窗
2001年
楼海燕王仁法
关键词:B超CT异位胰腺X线诊断
T2*加权血管成像序列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和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3年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intracranialhemangiopericytoma,HPC)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脑膜间质毛细血管外皮细胞的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29%。其常规影像表现与脑膜瘤极为相似,术前常误诊。虽然有文献报道DSA、MRS和CT灌注成像M0在对两种肿瘤的鉴别上优于常规CT和MRI,但因为分别存在创伤性、耗时性及对比剂风险等问题,使得两者的鉴别诊断仍需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张瑞楼海燕汪启东商德胜李燕园许顺良
关键词: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脑膜瘤成像序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T灌注成像
远隔缺血预适应疗法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疗法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例纳入的脑白质疏松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12例。在常规血管危险控制基础上,治疗组应用远隔缺血预适应方法,每周5次,每次15~20 min,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广度测试(DST)及复杂词语和简单词语的词语流畅性测试(VFT)评分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注意力和工作记忆能力以及言语能力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定;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行磁共振灌注成像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脑室旁白质、皮质下白质及全脑平均脑血流量(CBF)的变化。结果经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MoCA、DST评分以及复杂词语和简单词语的VFT评分分别为(22.75±3.88)、(14.14±2.34)、(8.43±0.97)和(12.29±2.36)分,均较组内治疗前[(17.88±4.61)、(11.14±2.41)、(7.14±0.89)和(9.14±1.77)分]有明显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脑室旁CBF、皮质下CBF和全脑CBF[(15.85±3.23)、(14.57±3.95)和(53.57±3.59)ml/(min·100 g)]较组内治疗前[(11.71±1.97)、(10.43±1.90)和(47.71±2.14)ml/(min·100 g)]有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远隔缺血预适应改善脑白质疏松患者的认知损害,有可能与改善脑血流量有关。
郑志君王贤英柯达强楼海燕梁辉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脑血流
MRI在脊柱手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脊柱是人体躯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椎管内容纳中枢神经系统一脊髓,因此脊柱的许多疾病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运动与感觉功能,从而必须接受手术治疗。而手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又给患者增加了新的痛苦,这就为临床提出了新的课题一如何早...
张景峰楼海燕许顺良刘锦鹏
文献传递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磁共振波谱表现分析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是一种引起脑白质退行性改变的遗传性基因缺陷性疾病。其影像学表现的报道很多,笔者通过6例血浆长链脂肪酸(C26、C24)异常增高证实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磁共振常规和波谱成像,探讨磁共振波谱的...
楼海燕许顺良张敏鸣张景峰
文献传递
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人类低级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的代谢组特征(英文)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HRMAS1H NMR)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了39例人体脑肿瘤组织的代谢组特征.39例肿瘤样本分别来自39个脑肿瘤患者,包括15例低级星形细胞瘤,13例纤维型脑膜瘤和11例过渡型脑膜瘤.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表明,脑肿瘤组织的代谢组中主要含有脂肪酸、乳酸、胆碱代谢物(如胆碱、磷酸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牛磺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和谷胱甘肽等代谢物.通过对核磁共振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发现低级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的代谢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在过渡型和纤维型两个亚类脑膜瘤之间该差别相对较小.与脑膜瘤相比,低级星形细胞瘤中甘油磷酸胆碱、磷酸胆碱、肌醇与肌酸的含量较高,而丙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谷胱甘肽和牛磺酸的含量较低.NAA的含量在低级星形细胞瘤中尽管较低但能观察到,而脑膜瘤中却未发现NAA的信号.结果表明,HRMAS1H NMR和多变量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组织代谢组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脑肿瘤,而且还可以为脑肿瘤提供丰富的代谢组信息,这些信息对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具有潜在的意义.
陈文学楼海燕张红萍聂秀向云杨永霞吴光耀漆剑频岳勇雷皓唐惠儒邓风
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模式识别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非典型MRI表现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从误诊的淋巴瘤病例中归纳非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以便更好地理解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内生长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间经穿刺病理或治疗随访证实的1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从首诊的影像表现分析肿瘤非典型的生长部位,非特异的影像表现和强化方式。结果 13例中,8例发生于非常规部位,其中蝶鞍淋巴瘤1例,鞍上淋巴瘤1例,脑干淋巴瘤1例,脑浅表部位5例,发生于额、颞叶及小脑的皮层及皮层下交界区;余5例发生于基底节、胼胝体等深部脑区。非特异影像学表现:无强化病变3例,环状及淡薄斑片样强化4例,增强扫描"脐凹"状结构出现1例。多发性病灶:伴或不伴脑膜改变。表现为多发孤立性病变者7例,其中3例幕上、幕下散在分布,为脑灰白质交界区与深部病变同时发生。1例为颞枕叶病变同时累及脑膜,脑膜匍行性增厚强化。结论非常规生长部位和非强化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很难,强化形态的多样性和多发病灶的诊断与胶质瘤难以鉴别。MRS对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杨丹楼海燕张瑞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自血病的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白血病复发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和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可能的误诊原因。方法:经脑脊液细胞学和手术活检证实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8例均并发中枢神经系统...
楼海燕
文献传递
肾上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附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 CT 及 MRI 对肾上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
张景峰楼海燕许顺良邹煜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