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晓洁
- 作品数:17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冷轧平整液废水被引量:7
- 2017年
- 平整液废水作为碱性含油废水,一直是冶金行业较难处理的废水之一。搭建了一套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An DMBR),通过梯级驯化的方式,处理COD为2 500 mg·L^(-1)左右的平整液废水。经过88 d的启动驯化,在膜通量为6 L·(m2·h)-1,HRT为2.5 d的条件下,出水稳定在500 mg·L^(-1)左右,甲烷产率约0.151 L·g-1,动态膜的一个运行周期可以分为成膜阶段、稳定阶段和堵塞阶段3个阶段。成膜阶段出水浊度随动态膜的逐渐形成而下降;而后动态膜形成,出水浊度稳定,为稳定阶段;最后为堵塞阶段,跨膜压差激增,出水浊度上升。同时对驯化及稳定运行阶段的污泥进行了微生物菌群分析,在细菌群落中主要的微生物菌群为Clostridia(梭状芽胞杆菌纲)、Bacteroidia(拟杆菌纲)、Anaerolineae(厌氧绳菌纲)、OP8_1和Spirochaetes(螺旋体纲),其中拟杆菌纲是处理平整液废水的优势细菌菌群。在古菌群落中,Methanolinea(甲烷绳菌属)和Methanosaeta(甲烷鬃毛菌属)为主要菌种,随着反应器的长期驯化和运行,甲烷鬃毛菌逐渐成为反应器中优势菌群。
- 张骏尧王志伟梅晓洁吴志超
- 关键词:平整液废水微生物分析
- 纳米颗粒短期暴露对MBR中微生物特性及膜污染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研究了MBR污泥在纳米氧化锌(ZnO NPs)的短期暴露下,单一生物过程对不同ZnO NPs投加量的敏感性试验,并考察了ZnO NPs在MBR生物处理过程对碳、氮去除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生物过程对ZnO NPs毒性的敏感程度依次为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有机物降解过程,生物抑制平衡点分别为25.5、42.5、68 mg/L。同时,ZnO NPs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对氮的去除影响也较大;80%以上的ZnO NPs吸附在微生物表面或进入细胞内部,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高浓度的ZnO NPs可导致细菌死亡,同时释放胞内聚合物;导致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加剧膜污染的风险。
- 黄菲王志伟梅晓洁吴志超
-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毒性膜污染膜生物反应器
- 初沉污泥杂质分离设备的运行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污泥杂质分离器是借助微网机械筛分原理,实现污泥中细颗粒物(1 mm以下)去除的污泥预处理设备。该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微网堵塞问题,以及工艺所产生的杂质作为生产垃圾如何处理,目前都缺乏相应研究。针对上海白龙港水质净化厂的初沉污泥杂质分离设备,研究运行达到终点后微网膜组件的堵塞情况,并考察了杂质的生物利用潜能和填埋处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微网组件边缘较中部污染严重,建议使用环形曝气管;杂质成分多为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质;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杂质采用污水厂再生水清洗,自然堆放8~10天后外运填埋处置。
- 邵伟梅晓洁吴志超王志伟藏莉莉
- 关键词:初沉污泥污泥预处理
- 一种污水处理中高效混凝搅拌的设计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中高效混凝搅拌的设计方法,通过选取合适范围内的混凝和絮凝两阶段G值及合适的桨直径及桨高相对应于当量直径的参数,依据速度梯度公式进一步计算出合适的当量直径、混凝和絮凝两阶段的搅拌桨直径和高度,根据进水...
- 王巧英张杰梅晓洁王志伟黄菲黄建唐霁旭董莹吴志超
- 污泥杂质分离器的工艺设计与运行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污泥杂质分离器是一种借助微网机械筛分原理、可实现污泥中细颗粒物(小于1mm)去除的污泥预处理技术。为优化污泥杂质分离器的工艺设计与运行参数,针对初沉污泥,模拟了不同密度的杂质,研究其工艺筛分机理;比选了不同孔径的筛网,分析其筛分效率;同时,引入微网临界通量的概念,研究了不同微网间距和杂质浓度对微网临界通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重质杂质优先被分离,其次是悬浮杂质,轻质杂质易形成浮渣,头发丝易缠绕微网组件和曝气管;20~80目的微网具有较好的杂质分离效果;微网间距2.5cm和杂质浓度15g/L的条件下微网临界通量可达到4.7m3/(m2·h)。
- 李汉冲王志伟梅晓洁吴志超藏莉莉官章琴
- 关键词:污泥预处理临界通量
- 基于数学模型的污泥杂质分离工艺设计与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为解决污泥中杂质去除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污泥杂质分离新方法。以上海白龙港水质净化厂的初沉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网机械筛分方法,进行多段式逐级分离,并基于物料守恒原理,构建了相关数学模型。通过小试的验证,新工艺具有技术可行性和经济适用性。由400 m3/d的示范工程运行结果来看,微网采用连续出泥的运行模式,通量为500 L/(m2·h),曝气强度为1.0 m3/(m2·min),污泥回收率达98.8%,系统平均出渣浓度为82.2 g/L。经济性分析表明,污泥杂质分离工艺具有水力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 藏莉莉王志伟王荣生蒋玲燕李汉冲梅晓洁
- 关键词:污泥预处理数学模型
- 冬季低温下MBR与CAS工艺运行及微生物群落特征被引量:29
- 2014年
- 研究了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MBR)与传统活性污泥法(CAS)工艺运行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差异,对工艺出水水质和微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借助454焦磷酸高通量测序法对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三套对比工艺(MBR两套:高污泥浓度R1和低污泥浓度R2,CAS工艺R3)的出水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2%、56.1%、58.8%;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7%、99.7%、59.7%,比硝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R2、R1、R3,比反硝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R3、R1、R2,高浓度MBR污泥具有较好的耐寒特性和氨氮去除效果;从454焦磷酸测序结果看,相似性为97%时,菌群丰富度:R2>R3>R1,多样性:R2>R1>R3;MBR污泥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和丰度与CAS系统有较大不同;R1、R2、R3中主要的硝化菌为Nitrospira菌属,总相对度依次为:1.22%、1.64%、0.15%,主要的反硝化菌为Zoogloea菌属、Thauera菌属、Comamonadaceae菌属及Comamonas菌属,总相对丰度依次为:5.8%、4.52%、15.21%;低温环境下,泥龄长、污泥浓度高、TN负荷低的MBR系统有利于硝化、反硝化细菌累积,提升生物脱氮效果.
- 黄菲梅晓洁王志伟吴志超
- 关键词:传统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群落结构
- 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缺氧反硝化过程中SMP的形成被引量:10
- 2012年
- 在不同C/N比下,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在缺氧状态下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不同C/N比的反硝化过程,随着底物的降解,SMP都呈现不同程度的累积,且高C/N比下的合成量(9~10mgCOD/gVSS)高于低C/N比下的合成量(3~4mgCOD/gVSS).从SMP的组分来看,不同C/N比下糖类的代谢规律相似,蛋白质则随着C/N比的升高其含量占SMP总量的比例增加,成为膜污染潜在的主要贡献者.随着反硝化过程的进行,体系中亚硝酸盐的累积对SMP的形成没有影响.
- 梅晓洁王志伟马金星吴志超王盼朱宇峰
- 关键词:反硝化
- 基质配比及硫酸盐对AnMBR产甲烷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针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研究了不同基质及硫酸盐对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SMA)及产甲烷潜能(BMP)的影响,阐述了硫酸盐还原及产甲烷过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乙酸/丙酸比值为60%时,乙酸与丙酸的协同作用最佳,其厌氧污泥的SMA最快;乙酸/丙酸比值低于40%时,丙酸转化为乙酸的速率成为甲烷生成的限制因素,其厌氧污泥的SMA减缓;乙酸/丙酸比值高于60%时,SMA受到乙酸的抑制.在硫酸盐存在条件下,当COD/SO_4^(2-)-S<20时,SMA和BMP均受到抑制,当COD/SO_4^(2-)-S<10时,乙酸代谢受到抑制.从硫代谢情况来看,当COD/SO_4^(2-)-S<25时,80%以上的硫酸盐转化为稳定价态的硫(H_2S,HS^-,S^(2-)),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抑制作用;当COD/SO_4^(2-)-S>25时,仅有14%的硫酸盐转化为稳定价态的硫,硫酸盐还原菌因底物不足而活性受到抑制.
- 苗妍王志伟梅晓洁吴志超
- 关键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硫酸盐产甲烷活性
- 基于微网分离技术的污水杂质分离工艺优化
- 2017年
- 污水杂质分离是一种新型杂质分离技术,能有效去除细小颗粒(>0.1 mm)及纤维等杂质,可取代细格栅成为城镇污水厂的预处理设备。以优化杂质分离器的设计与运行为目的,针对污水厂沉砂池出水,采用不同目数的微网,分析其对杂质的去除率,并预测对后续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50~500目微网能有效去除大于微网孔径的杂质,去除率达90%,16目和32目的微网几乎没有杂质去除效果。经小于150目的微网过滤后,去杂质污水仍可利用剩余碳源进行生物反硝化,增加目数则会造成碳源不足,对反硝化不利;经500目微网预处理后,去杂质污水仍可利用剩余碳源进行生物除磷。城镇污水厂采用杂质分离设备作预处理时,宜选用150目的微网为基材。
- 刘简李汉冲梅晓洁吴志超藏莉莉
- 关键词:微网城镇污水污水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