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议众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自我
  • 4篇自我意识
  • 4篇唯心
  • 4篇唯心论
  • 3篇反驳
  • 2篇形而上学
  • 2篇质料
  • 2篇怀疑论
  • 1篇笛卡尔
  • 1篇对称性
  • 1篇学术价值
  • 1篇语文
  • 1篇语文学
  • 1篇哲学
  • 1篇知识
  • 1篇认识论
  • 1篇实践哲学
  • 1篇斯特劳森
  • 1篇天赋
  • 1篇天赋观念

机构

  • 7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 1篇路德维希-马...

作者

  • 10篇梁议众

传媒

  • 2篇哲学动态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当代中国价值...
  • 1篇中国哲学年鉴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德的主体概念与同一性问题被引量:4
2021年
先验主体在康德哲学中是既非现象也非物自身的不可知的x。先验自我意识是认识形式的原初根据和载体,它不能成为经验世界中的一个被构成的认识对象。先验自我意识和本体自我共同构成了解释经验主体的形而上学根据或本原。但是,康德并未对先验自我意识和本体自我之间的关系作出清楚的解释。康德的主体概念中包含认识论解释无法涵盖的形而上学前提,单纯从认识论角度解释超感性主体与经验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无法成立的。
梁议众
关键词:自我意识同一性
内感、自我意识与知识--康德《论内感官》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康德的《论内感官》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后,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反驳唯心论"和"反思"的相关文本,分析了内感官、外感官和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说明了《论内感官》的主要论证思路,并从心灵与世界关系问题的角度提出了对先验唯心论的一种新解释。
梁议众
关键词:自我意识唯心论
近年来国内外康德哲学研究管窥
2016年
时至今日,历经两百余年的康德研究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已成为一门国际化的“显学”;在研究类型上也由于语文学、思想史、文本分析和论证重构等多重方法之间的相互结合而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国内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对康德哲学的研究热情大有持续升温的趋势。对康德哲学的研究早就超越了特定的语言文化传统,具有国际化的特征。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还在于康德哲学的问题和洞见具有跨越语言和时代的普遍性。康德哲学是典型的体系性哲学,包括了理论哲学、实践哲学、美学与目的论三个领域,对现代世界观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哲学界对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美学问题的讨论,经常或多或少地要涉及康德的思想和方法。而一旦要深入理解和处理哲学的基础问题,康德哲学更往往会成为我们思考的背景和参照系,成为我们反思当今哲学问题不可或缺的理论资源。
梁议众贺磊
关键词:康德哲学美学问题形而上学实践哲学语文学文本分析
斯特劳森对康德主体概念的批评
2020年
斯特劳森对康德主体概念的批评影响深远,他认为康德的先验主体和经验主体概念都存在问题。先验自我意识是经验自我归属的可能性的基本条件,但是康德未能指出经验自我意识的可能性的完备条件。康德没有明确看到经验主体同一性的经验标准和经验主体概念的关系,没有形成一个可应用的关于主体的经验概念。在先验唯心论的形而上学中,康德无法可理解地说明经验主体和超感性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无法说明理性与经验主体的关系。康德先验论的主体概念瓦解了经验主体在自然世界中的图景,因此是不可接受的。
梁议众
关键词:自我意识认识论形而上学
康德内感和外感的对象及其关系问题——从反驳唯心论来看被引量:2
2014年
康德的先验唯心论构建了一种新的关于知识与对象的关系理论,以康德对经验唯心论的反驳为背景,能够更清楚地把握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康德在"先验感性论"中赋予了内感和外感的对象同等的实在性,但是其内感理论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外感提供了认识的全部质料,那么内感在认识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有没有不同于内感对象的外感对象?这是内感的"质料问题";另一个是通过内感的自我认识也需要在内部被刺激,那么这个内部刺激应该如何理解?这是内感的"内部刺激问题"。在先验方法分析出来的形式与质料的二元论框架下,康德使外部对象成为内感的必要内容,使内部刺激和自我认识以外部刺激为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内感对象和外感对象认识论的交互依赖性和对称性,从而既避免了经验唯心论的后果,又使心灵实体和物质实体如何互相影响等问题成为超越经验的伪问题。
梁议众
关键词:对称性
寻求理路的思想事业--读《启蒙与自由--叶秀山论康德》
2014年
《启蒙与自由——叶秀山论康德》汇集了叶秀山先生三十年来研究康德哲学的代表性论文。叶秀山分析了康德各个具体的思想和康德哲学整体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且超出康德哲学,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揭示了其他哲学家的思想和康德哲学在理路上的贯通。在这些研究中,叶秀山不仅实现了文本研读和义理贯通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康德的问题和论证已经转化为叶秀山进行哲学思考的资源。对康德哲学理路的揭示与展开同时包含着叶秀山自己的哲学思考。所以,叶秀山的康德研究并非只是一种专业性工作,同时也是寻求理路的思想事业。
梁议众
关键词:判断力
论康德反思判断力的合法性问题
梁议众
关键词:合法性目的论
康德对经验唯心论的批评——以形式唯心论对质料唯心论的反驳
自《纯粹理性批判》发表以来,先验唯心论对外部对象的认识论解释受到广泛的质疑,由此引发的对先验哲学的贝克莱式唯心论的理解成为长期困扰康德的问题之一,为此,康德对经验唯心论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批评。如何分析这些论证,说明先验唯心...
梁议众
关键词:自我意识学术价值
康德对唯心论的反驳
2016年
康德的"反驳唯心论",是分析内部经验的时间规定的可能性条件的一种论证。康德从内部经验的时间规定出发,追溯使之可能的条件,企图论证外部对象是在内部经验中规定时间次序的前提。怀疑论的唯心论者在承认内部经验的客观性的同时怀疑外部世界的实在,这在逻辑上当然是可能的,但他们没有满足使内部经验成为可能的先天条件。这个论证也照应了康德的先验唯心论,强调了质料和形式一样是知识之所以可能的必要条件,从而使先验唯心论和唯心论划清了界限。
梁议众
关键词:唯心论怀疑论质料
感觉观念也是天赋的吗?——论笛卡尔对外部世界存在的怀疑论
2012年
笛卡尔断言,感觉观念也是天赋的(innate)。这个思想凸显了笛卡尔认识的直接对象是观念的认识论原则和心物二元论之间的紧张关系。由于观念完全是内在于心灵的对象,对心灵的认识又是完全不需要任何外部资源,这样,外部世界的存在就是一个从观念到实在的推论。除非有上帝的保证,外部世界的存在就是可疑的。因此,笛卡尔哲学逻辑上有走向怀疑论的可能。
梁议众
关键词:天赋观念二元论怀疑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