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其洲

作品数:33 被引量:8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成像
  • 13篇磁共振
  • 8篇弥散
  • 7篇加权成像
  • 6篇弥散加权
  • 6篇弥散加权成像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弥散系数
  • 5篇静脉
  • 5篇B值
  • 5篇MRI
  • 5篇表观
  • 5篇表观弥散系数
  • 3篇动态增强扫描
  • 3篇血管
  • 3篇血栓
  • 3篇韧带
  • 3篇前列腺
  • 3篇前列腺癌
  • 3篇腺癌

机构

  • 18篇中南大学
  • 13篇海口市人民医...
  • 4篇海南医学院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1篇梁其洲
  • 19篇陈晶
  • 14篇李香营
  • 8篇陈建强
  • 7篇杨光
  • 5篇王长龙
  • 5篇秦志光
  • 5篇袁园
  • 4篇战跃福
  • 4篇王廷昱
  • 4篇张武
  • 3篇廖海燕
  • 3篇程月琼
  • 3篇韩向君
  • 3篇王雄
  • 3篇黄丹妮
  • 2篇陈奋
  • 2篇常莎
  • 2篇苏文蕊
  • 2篇高峰

传媒

  • 7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对肝癌血管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原发性肝癌是腹部肿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了解肿瘤血管起源、走向,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277例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其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显示肝癌血管中的...
梁其洲
文献传递
表观扩散系数值评估直肠癌分化程度及瘤体微观结构的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术前评估直肠癌分化程度及瘤体微观结构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2021年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82例,所有患者在接受3.0 T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后均测量瘤体ADC值,分析不同分化程度直肠癌ADC值的差异,通过ROC曲线确定ADC值区分直肠癌分化程度的效能,并研究ADC值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高、中分化直肠癌ADC值[(1.16±0.05)×10^(-3)mm^(2)/s、(1.04±0.08)×10^(-3)mm^(2)/s]高于低分化直肠癌[(0.93±0.0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ADC值区分低分化与高、中分化直肠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05×10^(-3)mm^(2)/s,曲线下面积为0.902(95%CI:0.831~0.972);直肠癌瘤体ADC值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微淋巴管密度均呈负相关关系(r=-0.56、-0.61、-0.59,P<0.05)。结论直肠癌瘤体ADC值有助于术前评估肿瘤分化程度和微观结构特点,间接反映肿瘤血管新生和微淋巴管密度。
李香营刘丽杰梁其洲赵国栋王世旺袁园符水喜何冬雷李强
关键词:直肠癌表观弥散系数病理分级
3.0T磁共振动眼神经扫描经验体会
目的:磁共振动眼神经扫描中经验体会方法:对2012年度1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患者,5例健康志愿者.使用GE 3.0T MR成像仪,行脑池段脑干薄层扫描,均使用T2 3D FIESTA(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
梁其洲
MR动态增强扫描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疗效
2008年
目的探讨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肝癌MR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及其疗效。方法对19例23个肝癌病灶HIFU治疗前后进行MR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分析影像表现的特点,同时根据血清AFP变化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14例18个肝癌病灶MR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内未见强化,全部病例AFP下降,其中12例AFP下降≥50%,5例5个肝癌病灶动脉期病灶内及病灶边缘区结节强化呈高信号,门脉期及平衡期结节病灶呈低信号,呈快进快出相。19个病灶边缘于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均强化呈高信号,形成假包膜,有5个病灶周围正常肝组织斑片样强化呈略高信号。结论评价HIFU治疗肝癌疗效的方法中,MR动态增强扫描具有重要价值。
秦志光韩向君梁其洲王长龙朱才义梁帮跃
关键词:磁共振扫描肝癌高强度聚焦超声
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40例进行研究,分别进行b值=300 s/mm2,800 s/mm2,1 000 s/mm2DWI扫描,测量不同b值条件下前列腺癌区信号强度(S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前列腺癌患者在b=300 s/mm2时,25例患者DWI呈等低信号,7例稍高信号,8例高信号;b值=800 s/mm2时,11例呈稍高信号,29例高信号;b=1 000 s/mm2时均呈高信号。随着b值增加,前列腺癌区信号强度及ADC值逐渐降低,不同b值条件下,信号强度及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b值增加,DWI对前列腺癌越敏感,信号对比越明显,但图像信噪比降低,在b值=1 000 s/mm2时,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梁其洲李香营杨光陈晶
关键词: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B值表观弥散系数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诊断
2006年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M RI表现,重点为早期M RI改变,旨在捉高早期ANFH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19例25个股骨头进行M R检查并对其影像改变予以分析。结果M RI检查发现25个股骨头病变,其中0期4个,表现为股骨头前上缘小斑片长T1长T2信号,并可见股骨头及颈部骨髓水肿之长T1长T2信号,Ⅰ期7个,表现为带状长T1长T2信号或双线征,Ⅱ期6个,表现为股骨头斑点状、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或低、等、高混杂信号,Ⅲ~Ⅴ期8个,表现为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骨质碎裂,关节面塌陷及关节间隙狭窄。结论M RI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有明显优势,特别是早期病变有高度敏感性,诊断价值高,可为临床提供有利治疗时机。
秦志光梁其洲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磁共振成像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乳腺钼靶X线及MRI表现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及MRI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IDPC)中的诊断价值表现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9年6月接受钼靶X线和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IDPC患者,分析其影像表现,并比较两种方法对IDPC诊断准确率。结果:乳腺钼靶X线摄影:24例病灶呈肿块状,3例病灶呈不对称致密影伴钙化,1例病灶呈乳晕区大导管扩张,其中6例肿块的边缘可以看到短的毛刺。MRI扫描:28例病灶实性部分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9例病灶呈囊实性肿块,囊壁见小结节,25例出现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MRI的诊断准确率为89.3%(25/28),钼靶X线检查准确率75.0%(21/28),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诊断准确率为96.4%,联合两种方法较单纯依靠钼靶X线诊断价值高(P=0.03)。结论:IDPC以小叶状或圆形肿块为特征,大囊肿合并小结节的管壁可能是这种癌症的一种特殊的MRI表现,联合乳腺钼靶X线及MRI可进一步提高IDPC的诊断水平。
袁园李香营陈建强李海珍梁其洲符水喜
关键词:导管内乳头状癌核磁共振成像
CT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精索静脉曲张诊断及其病因分析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精索静脉曲张(VC)的诊断及其病因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7例临床诊断为VC患者的194条精索静脉(其中曲张精索静脉116条)的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阴囊根部精索静脉的直径,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CTA与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V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TA与彩色多普勒在筛查引起VC病因的检出率。结果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116条曲张的精索静脉阴囊根部直径分别为(2.9±0.6)和(3.0±0.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5,P=0.381)。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VC标准(直径>2 mm)为参考,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VC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5.69%(111/116)、100%(116/116),特异度均为100%(7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7例VC患者中CTA检查病因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结论CT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VC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CTA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在VC病因筛检中具有更高的病因检出率。
张武邬玉芹梁其洲陈红杨光王国任王刚符水喜陈晶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
不同b值DWI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寻找早期脑梗死的最佳b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早期脑梗死(发病在72 h以内)患者行常规MRI和b值分别为1 000、2000、3 000 s/mm^2的DWI检查,测量感兴趣区(病灶中心和对侧正常脑组织)不同b值D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计算不同b值DWI和常规MRI对诊断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结果:4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中,b值为3 000 s/mm^2时DWI(DWI_(b=3 000))诊断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为100%,b值为1 000和2 000 s/mm^2时DWI诊断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为97.5%,常规MRI的敏感性为72.5%。随着b值增加,感兴趣区信号强度及ADC值均降低,不同b值条件下,感兴趣区信号强度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对早期脑梗死的监测明显优于常规MRI扫描。随着b值增加,对超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也随之增高,信号对比亦明显,但图像信噪比也随之降低,在b值=1 000 s/mm^2时,脑组织中对比度及对新发脑梗死的敏感性较高。
陈晶张武李香营梁其洲陈建强杨光何占平程月琼
关键词:脑梗死弥散加权成像B值表观弥散系数信号强度
降低下肢深静脉及肺动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CARE DOSE 4D及CARE kV技术探讨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Care Dose 4D及Care k V技术降低下肢深静脉及肺动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搜集因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动脉栓塞在行下肢深静脉CT血管成像检查者200例,全部患者均在双源CT上完成双下肢至肺动脉全程血管的检查。图像后处理在Siemens Syngo via工作站完成,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法重建,判断并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血管变异以及相关血管病变情况,其中A组(100例)患者未采用Care Dose 4D及Care k V技术与B组(100例)患者使用该技术,比较A组与B组辐射剂量之间的差异。结果下肢深静脉CTV检查显示肺动脉栓塞43例,其中伴发深静脉血栓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87例,Cockett综合征20例,布加综合征6例,血管变异与侧支循环开放35例,静脉受压9例。B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491.5±156)m Gy/cm]较A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1164±451)m Gy/cm]显著降低(P<0.01)。结论采用自动辐射剂量调整技术(Care Dose 4D和Care k V)行双下肢深静脉及肺动脉血管成像可在保证清晰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及伴发侧支循环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陈晶李香营陈建强王雄梁其洲黄丹妮陈春恋程月琼高峰
关键词:肺栓塞深静脉血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