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秋

作品数:19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原位
  • 4篇原位移植
  • 4篇细胞
  • 4篇裸鼠
  • 4篇肠癌
  • 3篇直肠
  • 3篇手术
  • 3篇内扎
  • 3篇肿瘤
  • 3篇疗效
  • 3篇临床疗效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癌
  • 3篇结直肠
  • 3篇混合痔
  • 3篇肛周
  • 3篇肛瘘
  • 3篇HCT116...
  • 3篇错配修复
  • 2篇蛋白

机构

  • 16篇南京中医药大...
  • 10篇江苏省中医院
  • 5篇江苏省中西医...
  • 1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科技公司

作者

  • 18篇林秋
  • 9篇杨柏霖
  • 6篇竺平
  • 6篇谷云飞
  • 5篇陈红锦
  • 3篇孙桂东
  • 2篇张树鹏
  • 2篇王华
  • 2篇葛永盛
  • 2篇陈玉根
  • 2篇丁义江
  • 2篇李杰
  • 1篇孙薛亮
  • 1篇邵万金
  • 1篇李国年
  • 1篇李森
  • 1篇王伟
  • 1篇陈邑岐
  • 1篇史仁杰
  • 1篇俞一峰

传媒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当代护士(中...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骶尾部藏毛窦微创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总结藏毛窦微创治疗的临床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关于藏毛窦各类微创术式的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非手术方法中的脱毛及石炭酸注射法,尽管复发率高于手术,但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和不影响二次治疗的优点。纤维蛋白胶相关研究由于临床设计存在部分缺陷,还不能确定它在藏毛窦治疗方面的作用。BascomⅠ术具有恢复时间短且不需要住院的优势,复发率为8%~16%,就目前部分临床研究结果来看,是一种有前景的手术。关于窦道切除术的研究有限,需等待进一步的临床评估。关于皮肤穿孔器藏毛窦手术,一项大样本、长期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10年复发率为16%,与常见的藏毛窦手术相比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内镜下藏毛窦治疗术从短期的临床研究来看是一种安全、微创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结论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方式来说,微创治疗具有缩短住院时间、缩短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林秋王华罗励
关键词:藏毛窦微创手术
穴位贴敷对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对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第5天及第7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可减轻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患者疼痛情况,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高。
林秋罗励张金芳王华李杰葛永盛王伟
关键词:术后疼痛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穴位贴敷
黄芩苷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结直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错配修复基因hMLHl缺失的结直肠癌HCTll6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结直肠癌HCTll6细胞裸鼠绿色荧光原位移植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0、100、200mg/kg黄芩苷组,每组15只。50、100、200mg/kg黄芩苷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黄芩苷灌胃,2次/d;对照组采用等容量5%NaHCO3灌胃。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HCT116-GFP细胞周期,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裸鼠模型均构建成功,4组裸鼠体质量和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3,0.107,P〉0.05)。50、100、200mg/kg黄芩苷组结直肠癌细胞主要阻滞在G2/M期,其构成比分别为22%±6%、18%±7%和19%±6%,与对照组的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1,3.483,3.575,P〈0.05);50、100、200mg/kg黄芩苷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91,P〉0.05)。50、100、200mekg黄芩苷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9.1%±10.0%、31.5%±9.3%、28.2%±10.8%,与对照组的2.3%±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3,3.703,2.688,P〈0.05)。50mg/kg黄芩苷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200mg/kg黄芩苷组(t=2.259,P〈0.05)。结论黄芩苷对错配修复基因hMLHl缺失的结直肠癌HCT116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芩苷干预后移植瘤细胞周期在G2/M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HCT116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
陈红锦谷云飞陈玉根张树鹏竺平林秋杨柏霖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黄芩苷错配修复基因细胞周期凋亡
痔切除缝合术与传统痔外剥内扎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Ⅲ、Ⅳ度痔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Milligan-Morgan痔切除术(Milligan-Morganhemorrhoidectomy,MMH)的改良术式,即传统外剥内扎术,尽管疗效确切,但存在...
林秋
关键词:混合痔肛门内括约肌临床疗效
黄芩苷抑制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结直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黄芩苷抑制错配修复基因hMLHI缺失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在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转移的作用。方法建立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荧光原位移植模型。6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G1),50、100、200mg/kg黄芩苷组(C2~G4),每组15只。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黄芩苷灌胃,每日2次;阴性对照组采用等容量5%NaHCO,灌胃。荧光影像系统下观察原发肿瘤的体积、血管密度以及肿瘤转移情况,并分析实验动物的体质量、生存状况和死亡率。结果药物干预后的第14、21、28天,G2~G4组肿瘤生长速度低于G1组,荧光测量的肿瘤体积(mm^3)明显小于G1(14d:832±637;21d:2012±1566;28d:2494±1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33,P〈0.05),但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终点(第28天)时,G2、G3组实验动物的存活率分别为9/15、13/15,生存状态分析显示G3组明显优于G1组和G4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65、3.980,P〈0.05);体内开放观察结果显示各组间原发肿瘤的重量、表面血管密度和肿瘤转移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芩苷对错配修复基因hMLH1缺失的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0mg/kg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治疗剂量。
杨柏霖陈红锦陈玉根谷云飞张树鹏林秋竺平
关键词:核蛋白质类衔接蛋白质类DNA错配修复肿瘤移植HCT116细胞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临床分子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由于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占结直肠癌的5%-15%.研究显示,与HNPCC发生相关的错配修复基因有hMSH2、hMLH1、hMSH6、hPSM1和hPSM2.HNPCC肿瘤具有发病早、近段结肠多见、原发癌多见、肠外肿瘤多见、病理以黏液腺癌为主的特点.到目前为止,HNPCC的诊断主要依赖病史及相关遗传检测结果.对于符合Amsterdam Ⅱ或Bethesda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应进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免疫组织化学错配修复蛋白的检测,继而进行错配修复基因等种系突变检测.
陈红锦林秋曾莉杨柏霖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免疫组织化学错配修复基因
保留括约肌挂线术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评价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及评估采用保留肛门括约肌挂线术术式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江阴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40例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术,对照组采用切割挂线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完全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但术后疼痛评分及肛门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括约肌挂线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具有可靠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治愈患者的疾病,而且可以相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保护患者的肛门功能,并拥有与肛瘘切割挂线术类似的治愈率,虽住院时间、完全愈合时间相对较长,但其优势更加适用于临床。
徐文龙俞一峰李森姚勇林秋孙琦
藤黄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藤黄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建立的裸鼠外科原位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外科原位移植能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方法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40只模型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1),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组(G2),10、20 mg/kg藤黄组(G3、G4),每组10只.G1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1次/d;G2组用25 mg/kg的5-FU进行腹腔灌注,3次/wk;G3、G4组分别予相应剂量的藤黄提取物灌胃,1次/d.每天观察受试裸鼠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2次/wk在体外荧光影像系统下观察移植肿瘤大小并测量裸鼠体质量,实验终点处死所有受试裸鼠在开放荧光系统下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切除移植肿瘤进行称体质量.结果:药物干预后,20 mg/kg藤黄组各观察点的平均肿瘤体积(mm3)均小于对照组(d4:104.5±35.5 vs 164.1±66.1;d7:102.6±53.8vs 286.2±132.0;d11:137.6±70.5 vs 324.4±115.8;d14:207.2±101.7 vs 434.2±169.3;d21:229.8±99.8 vs 480.4±1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终点20 mg/kg藤黄组的平均肿瘤质量轻于对照组(0.58 g±0.26 g vs 0.92 g±0.26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mg/kg藤黄组与5-FU组之间比较,10 mg/kg藤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论是各观察点平均肿瘤体积还是实验终点肿瘤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终点开放体内荧光成像显示各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胰腺及淋巴结转移,比较组间淋巴结及胰腺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过程中各组实验动物均未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各组荷瘤裸鼠的平均体质量未出现明显波动.结论:藤黄在达到一定干预剂量(20 mg/kg)后能安全有效地抑制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抗结直肠癌作用.
竺平谷云飞杨柏霖林秋丁义江
关键词:HCT116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结直肠癌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裸鼠结肠癌荧光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稳定、高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裸鼠结肠癌原位移植模型并观察其生物特性。方法构建GFPpLPCX逆转录病毒质粒,将其转染至人结肠癌HCTll6细胞,建立裸鼠的皮下瘤模型,活体荧光影像观察到绿色荧光标志的肿瘤生长至10mm×10mm,取肿瘤分别对15只BALB/C裸鼠进行结肠原位移植。利用荧光影像系统在不同时间点观察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转移情况。不同时间点的卡尺与荧光测量结果分析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5只裸鼠结肠癌原位荧光移植模型均成功构建,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和死亡。术后第3周,所有动物模型在荧光下观察到肿瘤。肿瘤体积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增大,术后3、4、5、6、7周不同时间点整体荧光影像测量原位移植肿瘤计算的体积〉体表游标卡尺测量计算的体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0,-1.115,-0.718,-0.199,-0.386,P〉0.05);测量方式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46,P〈0.05)。实验终点时存活8只动物模型,其中6/8的动物模型发生肿瘤转移。结论结肠癌荧光原位移植模型技术可行,能够进行体内实时及无创地动态观察和分析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情况。
杨柏霖陈红锦谷云飞陈玉根林秋孙薛亮孙宇
关键词:结肠肿瘤绿色荧光蛋白原位移植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被引量:27
2012年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erianalnecrotizingfasciitis,PNF)是一种严重、少见、进展迅速、以肛周和会阴三角区筋膜坏死为特征的暴发性感染性疾病。治疗原则是切开引流,彻底清除局部坏死组织及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但彻底清创引流常导致创面过大,愈合延迟,广泛瘢痕形成和控便功能下降。我们利用挂线疗法的引流、标记作用治疗PNF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林秋竺平谷云飞李国年史仁杰邵万金杨柏霖
关键词: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性感染性疾病切开引流广谱抗生素坏死组织清创引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