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森

作品数:14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蛋白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急性
  • 6篇急性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血清
  • 5篇脑梗死患者
  • 5篇急性脑梗死患...
  • 3篇淀粉样
  • 3篇淀粉样蛋白
  • 3篇血管
  • 3篇依达拉奉
  • 3篇同型半胱氨酸
  • 3篇Β淀粉样
  • 3篇Β淀粉样蛋白
  • 3篇氨酸
  • 3篇半胱氨酸
  • 2篇动脉
  • 2篇血浆

机构

  • 14篇淮安市第二人...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淮安市妇幼保...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4篇林森
  • 7篇赵连东
  • 6篇周永
  • 6篇张新勇
  • 4篇赵颖
  • 1篇李耀武
  • 1篇晋光荣
  • 1篇刘冬梅
  • 1篇翟其金
  • 1篇胡得飞
  • 1篇王洪武
  • 1篇陈晓玲
  • 1篇张志胜
  • 1篇徐永
  • 1篇李红
  • 1篇卢玉振
  • 1篇李海伦
  • 1篇徐格林
  • 1篇王建华
  • 1篇柏林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江苏省第十七...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检验科样本保存清洗组合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验科样本保存清洗组合装置,包括样本保存清洗组合装置本体,在样本保存清洗组合装置本体的机架内部水平设有分隔板,分隔板靠近右端的内部的进出槽口内部设有密封闸板A,分隔板的上方设有存放支架机构,存放支架机构上...
林森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S100B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和S100B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探索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塞急性期治疗的益处.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病人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治疗组服用阿托伐...
周永林森赵连东
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0)、(1-42)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40)、(1-42)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4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清Aβ(1-40)、Aβ(1-42)水平,计算两者的比值;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动脉狭窄组血清Aβ(1-4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Aβ(1-4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β(1-40)/Aβ(1-42)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脉狭窄组中,老年亚组血清Aβ(1-40)水平高于中年亚组(P<0.05)、血清Aβ(1-42)水平与中年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中,老年亚组血清Aβ(1-40)水平与中年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Aβ(1-42)水平明显高于中年亚组(P<0.05)。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清Aβ(1-40)水平显著升高,老年患者更明显;血清Aβ(1-42)水平显著降低。
周永赵连东林森赵颖张新勇
关键词:动脉狭窄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β1-40、Aβ1-4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Aβ(1-40)、Aβ(1-42)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64例,将其分为依达拉奉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依达拉奉组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mg/日,每日2次,共治疗14天;对照组不使用依达拉奉,其他治疗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抽取静脉血进行Aβ(1-40)、Aβ(1-42)水平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依达拉奉组血清Aβ(1-40)为1.87±0.39,对照组血清Aβ(1-40)为1.83±0.4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691)。治疗前依达拉奉组血清Aβ(1-42)为1.43±0.26,对照组血清Aβ(1-42)为1.45±0.29(P=0.675),治疗后3、6W,依达拉奉组Aβ(1-40)水平逐步降低(1.79±0.35 vs 1.34±0.21,P<0.05)。依达拉奉组Aβ(1-42)于治疗后3W升高(1.61±0.32,P<0.05)。对照组Aβ(1-40)和Aβ(1-42)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治疗前两组Aβ(1-40)/Aβ(1-42)比率无差异(依达拉奉组1.365,对照组1.314,P=0.582),治疗后3、6W依达拉奉组Aβ(1-40)/Aβ(1-42)比率逐步降低(1.17,0.89),对照组Aβ(1-40)/Aβ(1-42)比率于治疗后3W明显增高(1.58,P=0.048),其后下降,但仍大于治疗前水平。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后血清Aβ(1-40)水平,降低血清Aβ(1-40)/Aβ(1-42)比率。
赵连东周永翟其金赵颖张新勇林森徐格林
关键词:脑梗死依达拉奉
脑低灌注患者检测血浆β淀粉样蛋白1-40和1-42水平的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脑低灌注(CHP)患者血浆中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和Aβ1-42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以ELISA法,检测44例经CT血管成像确定狭窄程度<70%的脑低灌注患者和40例同期对照(HC)者的血浆Aβ1-40和Aβ1-42水平。结果 CHP组血浆Aβ1-40和Aβ1-40/Aβ1-42比值明显高于HC组,而Aβ1-42水平则明显低于HC组。Aβ1-40和Aβ1-42是与血管狭窄相关的独立因素(R2=0.923,P<0.01)。结论脑缺血损伤导致CHP患者血浆Aβ1-40升高和Aβ1-42降低,对其进行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林森赵连东周永赵颖张新勇
关键词:脑低灌注
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筛选出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术后7,14,28 d分别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缺失情况,并取脑组织冰冻切片检测Aβ、Tau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后1周,神经细胞中Aβ、Tau蛋白的表达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均<0.01),缺血再灌注4周后更明显(P均<0.001)。治疗组缺血再灌注1周后神经细胞中Aβ、Tau蛋白的表达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缺血再灌注2周后更明显(P均<0.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Aβ、Tau蛋白的表达。
林森赵颖王建华晋光荣赵连东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依达拉奉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
苯妥英钠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2008年
林森赵连东李耀武李红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苯妥英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Hcy、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0
2015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52例,同时选取急性脑梗死组70例,健康对照组70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含量。结果冠心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各亚组间比较,Hcy、hs-CRP含量均为AMI组>UAP组>SAP组,Hcy、hs-CRP含量UAP组与S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hs-CRP含量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cy、hs-CRP阳性率与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急性脑梗死有密切关系,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冠心病HE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可为疾病的预后评估提供更有力的判断依据。
卢玉振林森胡得飞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急性脑梗死
血清SOD、MDA测定应用于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09年
林森赵连东周永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依达拉奉疗效观察清除氧自由基微血管内皮细胞
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DIC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正常足月(孕周不低于37周)的临产孕妇156例作为临产组,并按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n=102)和剖宫产组(n=44)。临产组中,将产后24h内出血量大于500mL的18例产妇作为产后出血组。选择12例DIC产妇作为DIC组,同期健康的非妊娠妇女9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产后24h出血总量,采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D-D质量浓度。血浆D-D对产后DIC的预测效能评价采用非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结果血浆D-D质量浓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临产组、产后出血组、DI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血浆D-D质量浓度分别为1.12~1.81 mg/L(平均1.33mg/L)、1.07~2.27mg/L(平均1.37mg/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产组妇女血浆D-D质量浓度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0.45mg/L(95%CI:0.30~0.48)、〈2.75mg/L(95%CI:2.00~3.00)。临产组产妇产前血浆D-D质量浓度与产后出血量无明显相关性(r=0.319,P=0.170),而二者在产后出血组、DIC组产妇中呈中等相关(r分别为0.470、0.643,P分别为0.048、0.024)。产前血浆D-D质量浓度对产后DIC的预测效能显示,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95%CI:0.715~0.983);临界值不低于3.0mg/L时,可获预测最佳敏感性(91.7%)及特异性(66.7%)。结论 D-D水平对产后出血所致DIC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应制定专门的参考范围。
郑君张春花林森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出血D-二聚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