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森

作品数:30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5篇受体
  • 5篇胚胎
  • 5篇毛囊
  • 5篇Β-NGF
  • 4篇毛囊干细胞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细胞
  • 4篇干细胞
  • 4篇P75NTR
  • 3篇电极
  • 3篇电泳
  • 3篇电泳槽
  • 3篇营养因子
  • 3篇神经营养
  • 3篇神经营养因子
  • 3篇视神经
  • 3篇鼠胚
  • 3篇鼠胚胎
  • 3篇小胶质细胞

机构

  • 26篇成都医学院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妇产儿童...
  • 1篇雅安市人民医...
  • 1篇沈阳市环境保...

作者

  • 30篇林森
  • 13篇周红利
  • 12篇苏炳银
  • 9篇李新枝
  • 6篇杨琴
  • 5篇李淑蓉
  • 3篇邹强
  • 3篇郭强
  • 3篇梁亚杰
  • 3篇杨恬
  • 2篇谢拥军
  • 2篇黄四洲
  • 2篇聂政
  • 2篇连小华
  • 2篇向明明
  • 2篇张吉强
  • 2篇金旻
  • 1篇李婷婷
  • 1篇王嵩
  • 1篇陈登榜

传媒

  • 7篇成都医学院学...
  • 3篇四川解剖学杂...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6
  • 6篇2014
  • 6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微小组织透明化微液流电泳槽板
本发明涉及实验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小组织透明化微液流电泳槽板,包括固定板、电泳槽,电泳槽有至少两个,电泳槽均匀排列固定在固定板上,电泳槽前部为电泳液槽,电泳槽后部为电极槽,电泳液槽与电极槽间设置有密封隔板,电泳液槽...
林森邹强苏炳银
文献传递
丙戊酸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损伤组(SCI组)和丙戊酸保护组(VPA组)。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VPA组术后即刻及其后每12 h皮下注射VPA 300 mg/kg至取材;C组和SCI组在相应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大鼠在伤后24、48、72 h和1周先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随后处死取材。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通过化学比色法测定脊髓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BBB评分显示C组运动功能未受影响,VPA组的BBB评分均高于SCI组,两者相比在伤后48、72 h和1周差异有显著性(P<0.01)。HE染色示C组脊髓组织形态正常,VPA组各时间点的病理变化与SCI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善。C组偶见或未见iNOS阳性表达细胞。与C组相比,SCI组和VPA组的iNOS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在伤后72 h达高峰,但VPA组的iNOS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SCI组(P<0.05)。SCI组和VPA组脊髓组织的MDA含量明显高于C组,而GSH-Px活性明显低于C组(P<0.05),VPA组和SCI组相比较,MDA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下降,GSH-Px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VPA通过减轻SCI所诱导的氧化应激,从而对SCI发挥保护作用。
李新枝聂政杨琴林森周红利
关键词:脊髓损伤丙戊酸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种微小组织透明化微液流电泳槽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小组织透明化微液流电泳槽板,包括固定板、电泳槽,电泳槽有至少两个,电泳槽均匀排列固定在固定板上,电泳槽前部为电泳液槽,电泳槽后部为电极槽,电泳液槽与电极槽间设置有密封隔板,电泳...
林森邹强苏炳银
文献传递
培养Schwann细胞用于构建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定向分化饲养层
2011年
目的培养原代Schwann细胞,用于构建毛囊神经嵴干细胞饲养层构建。探索Schwann细胞(Schwann cells)对胎牛血清浓度的依耐性;检测Schwann细胞在不同血清浓度下的活性及分泌状态,并应用此饲养层定向诱导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分化。方法原代培养及纯化Schwann细胞;用不同血清浓度的胎牛血清(FBS)培养基培养Schwann细胞,测定并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Schwann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使用S100特异性标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对Schwann细胞进行鉴定。用ELISA方法检测Schwann细胞的分泌因子。利用丝裂霉素C处理Schwann细胞建立饲养层,培养Schwann细胞和毛囊神经嵴干细胞。结果体外成功培养Schwann细胞,用S100间接免疫荧光法与核染料Hoechst33342鉴定Schwann细胞呈阳性表达,纯度约95%,成功培养毛囊神经嵴干细胞。无血清的培养基可使Schwann细胞生长状态良好。饲养层细胞能够稳定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可诱导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定向分化。结论无血清的培养基更利于毛囊神经嵴干细胞饲养层的构建。饲养层Schwann细胞可持续分泌NGF和BDNF等神经营养因子,可成为使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稳定饲养层细胞。
周红利张艳任应博林森
关键词:SCHWANN细胞饲养层定向分化
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质量的体会被引量:6
2011年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但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强调学习目的,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实验课教学,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方面来探讨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李新枝杨琴林森周红利黄四洲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β-NGF和p75NTR在鼠胚触须隆突区的表达
2008年
目的研究胚胎大鼠触须毛囊隆突区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与毛囊干细胞特异标志物的表达规律。方法冰冻超薄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胚胎大鼠的触须隆突区表达的β-NGF和p75NTR呈规律性变化。3种毛囊干细胞(HFSC)标志物的表达有差异,毛囊发生初期毛囊干细胞(HFSC)不仅仅定位于触须毛囊上段,整个毛囊下部3/4都有表达。结论β-NGF和p75NTR的表达变化可能与毛囊干细胞以及毛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林森连小华向明明李婷婷金旻杨恬
关键词:大鼠胚胎Β-神经生长因子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大鼠胚胎背部皮肤基底层β-NGF和p75NTR的表达规律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背部皮肤β-NGF和p75NTR的表达规律。方法使用冰冻超薄切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显色半定量统计方法。结果大鼠胚胎背部皮肤呈现逐渐增厚的趋势,其中毛囊隆突区并不明显,但可明显观察到基底层细胞的表达变化。结论形态学观察说明毛囊发生初期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HFSC)不仅仅定位于毛囊上段,β-NGF和p75NTR的表达有差异。背部皮肤基底层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未分化为表皮细胞或者毛囊中的各种细胞。β-NGF和p75NTR的表达变化可能与毛囊干细胞以及毛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林森连小华杨恬
关键词:大鼠胚胎Β-NGFP75NTR
毛囊干细胞合成的β-NGF及受体p75NTR在皮肤创伤修复早期作用的初步研究
毛囊是一个由上皮细胞、神经末梢和间质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的单位[74],其发生和维持涉及到来自不同胚层的二十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胞亚群,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这些细胞在内根鞘(IRS)、外根鞘(ORS)、毛干(HS)和真皮乳头(D...
林森
关键词:毛囊毛囊干细胞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创伤模型
文献传递
TRIF在秋水仙素致小鼠纹状体-黑质轴突退变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秋水仙素(colchicine,COL)构建小鼠纹状体-黑质轴突退变模型,探究TRIF对纹状体及中脑黑质炎症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TRIF基因敲除小鼠(TRIF小鼠)为实验组,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WT小鼠)为对照组,每组5只。用脑立体定位仪在纹状体部位注射秋水仙素,建立轴突退变模型。分别于建模成功后1、3、7、14d,比较两组动物的行为学改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该模型4个时间点纹状体中神经递质多巴胺(DA)及二羟苯乙酸(DOPAC)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小鼠均出现震颤、肌肉僵直、转圈、运动迟缓等行为,成功构建小鼠纹状体-黑质轴突退变模型。实验组体重和游泳能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建模后的1、7d纹状体神经递质DA及DOPAC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TRIF小鼠比WT小鼠的纹状体-黑质神经元退变加重,提示TRIF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周红利林森李淑蓉孙静苏炳银
关键词:TRIF秋水仙素多巴胺能神经元
一种可加热的塑形套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加热的塑形套管,包括封装套、加热套,封装套呈圆桶形,封装套轴向开口端分别向内翻卷形成两个固定圆柱,固定圆柱上设置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横向穿过两个固定圆柱,加热套设置于封装套内表...
林森苏炳银李新枝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