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耀
- 作品数:12 被引量:44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若羌地区降水量变动的特征被引量:3
- 1992年
- 采用若羌36年(1953——1988年)的降水资料讨论了该地区降水特征,通过分析得到:1.若羌降水量的均值、方差、相关系数和降水变率等气候统计量的特征;2.若羌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本世纪50年代年降水16.2mm,60年代18.0mm,70年代20.3mm,而80年代达们40.2mm,为50年代的2.5倍;3.1981及1988年7月份大暴雨,说明干旱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并从中得到有关水汽来源及其水汽输送路径的认识。
- 尹思明林振耀
- 关键词:降水量水汽输送
- 青藏高原气温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被引量:211
- 1996年
- 利用青藏高原建站至90年代初期历年各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该区50年代至90年代初气温降水变化和趋势。指出西藏、青海气温普遍呈上升趋势,具有较强的空间一致性。西藏东南部暖期开始最早,可将全区划为5个气温和9个降水变化特征相异的小区,全区温湿组合以增温减湿和增温增湿为主。
- 林振耀赵昕奕
- 关键词:气温降水青藏高原
- 西藏高原20世纪80年代的气候异常——对北半球的预警
- 1981—1983年藏南连续三年大旱,粮食产量锐减。·20世纪80年代中的8年,拉萨地区年降水量低于多年平均降水量。·1983年拉萨降水量达到近100年来的最低值为229毫米。·本世纪80年代末,西藏高原出现异常高温的多...
- 林振耀魏耀宏
- 西昆仑山地区太阳分光辐射分布特征被引量:2
- 1992年
- 在西昆仑山地区,太阳辐射是很强的,其中紫外波段尤为明显,紫外辐射的瞬时最大值达99W/m^2。同时,紫外辐射在太阳总辐射中所占比例也很大,达8.86%。本文在1989年对西昆仑山地区进行的太阳分光辐射观测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表明:各波段太阳辐射值与太阳直接辐射及天空散射有极好的线性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了太阳分光辐射的总值(月、季、年),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年变化规律。
- 魏耀宏林振耀
- 关键词:太阳
- 西藏雪灾及其救援措施
- 1990年3月末至4月初,西藏那曲地区的巴青、嘉黎、比如、索县、那曲、聂荣和班戈7个县80个乡,约20万km面积上普降大雪,积雪平均厚度40~60cm,有的积雪厚度可达1~1.5m,雪后降温,比常年3、4月份低2~3℃。...
- 林振耀
- 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水汽输送探讨被引量:26
- 1992年
- 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水汽输送的路径,同时对若羌地区的降雨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结论如下:1.有两条水汽输送途径:一条为东线,从孟加拉湾沿布拉马普特拉河和雅鲁藏布江向北进入高原的北部地区。印度洋的水汽可能沿此线到达若羌地区。另一条为西线,但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夏季,热带云系翻越喜马拉雅山进入高原;冬季,云团自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穿越帕米尔高原进入西藏阿里地区。2.近年来若羌地区的降雨开始增加。50年代年降雨量为16.2毫米,60年代为18.0毫米。70年代为20.3毫米,80年代为40.2毫米。3.若羌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为23.8毫米。两次反常的暴雨发生于1981年和1988年7月,降雨量分别为73.5毫米和48.2毫米,导致了严重的洪水灾害。另外,本文还对青藏高原水汽输送路径与植被分布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 林振耀郑度
- 关键词:水汽输送植被分布
- 喜玛拉雅山脉降水分布的一种气候估算方法
- 1991年
- 本文对Alpert提出的计算山地降水率方法加以改进成为估算山脉气候平均的年降水量的方法;并对沿87°E和95°E喜马拉雅山的经向降水分布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沿87E处估算的降水分布与实测值相当吻合,并存在两个最大降水量高度,一个位于1000—1500 m之间,年降水量为2800 mm;另一最大降水高度在3000—3500 m之间,年降水量为2000 mm。在沿95°E处的降水分布中有三个极大降水高度,分别为1000,2000和3500 m左右,其年降水量分别为4100,2700和2100 mm。
- 林贤超林振耀
- 关键词:降水
- 横断山区近代气候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2
- 1987年
- 横断山地处我国西南的藏东、川西和滇西北一带,境内地形复杂,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短缺,对该地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甚少。经实地考察,作者获取若干树木年轮标本,辅以其它类型资料,对该地区最近数百年来的温度、降水变化及气候类型演替,予以初步分析。并论及气候变化的振幅与周期性。
- 吴祥定林振耀
- 关键词:敏感度气候变化
- 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42
- 2002年
- 文章从 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1)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与东亚环境演化 ;(2 )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记录及重大气候突变事件 ;(3)青藏高原2ka以来温度、降水变化特征 ;(4 )青藏高原近代气候变化及其环境响应。主要结论有 :第三纪青藏地区曾两次隆升与夷平 ;7MaBP开始高原再次抬升 ,3 6MaBP以来经历了强烈隆起。高原季风的形成演化与高原隆升过程紧密相联 ,2 5MaBP高原季风由浅薄系统变为深厚系统 ,现代季风格局形成。在约 1 1~ 0 8MaBP间青藏高原进入冰冻圈 ,西北地区干旱化、主要沙漠扩展、周边地区新的黄土体系形成均与此有关。高原气候在冰期 /间冰期循环时间尺度上具有升温缓慢、降温迅速的特征。达索普冰芯记录中的CH4 浓度高出极区 15 %~ 2 0 %,并具有很大的波动性。青藏高原最新的一次大湖期时代在 40~ 2 5ka ,代表着一次特强的夏季风暖湿事件。古里雅冰芯研究发现气候突变事件频繁。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更敏感。根据冰芯、湖芯、树轮和历史文献恢复揭示了2ka以来高原温度降水变化特征。百年来青藏高原气候经历了 3次突变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的变暖趋势超过北半球及同纬度地区。高原冰冻圈 (包括冰川、积雪和冻土 )
- 郑度林振耀张雪芹
-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气候突变事件冰冻圈全球环境变化
- 历史时期(1803~1958年)西藏水灾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分析了现有灾异史料所覆盖时段 (180 3~ 195 8年 )西藏水灾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指出 :① 180 3~ 195 8年 ,西藏水灾发生 (县 )次数波动比较大 ;19世纪 40~ 80年代为西藏的水灾多发期 ;192 4、195 4年为严重水灾发生年 ;②西藏水灾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主要分布在“一江两河”地区。其中 ,日喀则、山南地区的水灾 (县 )次最多 ,其次为拉萨市、林芝地区 ,昌都、阿里、那曲地区则水灾发生相对较少 ;③高强度的持续降水为西藏水灾发生的关键诱导因子 ,河流暴涨、漫溢、改道为重要媒体 ,山崩、雪崩、山洪及泥石流等要素为特定地貌条件下的主要致灾因子 ,雹灾、地水上涌等也是不容忽视的致灾因子 ;④ 19世纪 40~ 80年代西藏气候湿润。
- 张雪芹葛全胜林振耀
- 关键词:水灾成因降水山崩雪崩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