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苗苗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叶蜂
  • 4篇松叶蜂
  • 3篇病原
  • 2篇多角体
  • 2篇多角体病毒
  • 2篇松毛虫
  • 2篇微生物
  • 2篇寄生
  • 2篇寄生率
  • 2篇核型多角体
  • 2篇核型多角体病
  • 2篇核型多角体病...
  • 2篇白僵菌
  • 2篇病毒
  • 2篇病原微生物
  • 1篇地理区划
  • 1篇形态学
  • 1篇仰韶文化
  • 1篇药剂
  • 1篇药剂防治

机构

  • 11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农业职业...
  • 1篇宁夏职业技术...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商洛学院
  • 1篇太白山国家森...
  • 1篇木兰围场国有...

作者

  • 11篇杨苗苗
  • 5篇李孟楼
  • 4篇曲良建
  • 4篇张永安
  • 4篇王玉珠
  • 1篇冀玉良
  • 1篇李堆淑
  • 1篇段彦丽
  • 1篇胡景江
  • 1篇党维华
  • 1篇杨文学
  • 1篇郝杨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叶蜂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对我国松叶蜂几个危害区幼虫期或茧期的病原进行了调查,统计了松叶蜂类害虫的为害和病原的寄生情况。详细描述了国内外已分离的主要松叶蜂病毒各自超微结构的特征、所属类型、及其一系列研究近况。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松叶蜂病原微生物防治该类害虫取得的成果、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还就我国利用松叶蜂病原防治该虫进行了展望。
杨苗苗李孟楼曲良建王玉珠杨文学张永安
关键词:松叶蜂病原微生物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产生及发展被引量:7
2010年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概念是在总结人类以前害虫防治经验教训、特别是20世纪40—60年代单一依赖化学药剂防治导致“3R”问题(Resistance:长期大量施用光谱性杀虫剂.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再猖獗Resurgence:大量杀伤天敌引起害虫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残毒Residtie:对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残毒也越来越严重)愈来愈突出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害虫综合治理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樊向丽党维华杨苗苗
关键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化学药剂防治PEST抗药性
太白山生态旅游区开发现状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被引量:8
2010年
生态旅游强调的是回归自然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区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物质空间。通过分析太白山生态旅游区景观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太白山生态旅游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5点建议:遵循太白山自然属性的整体性,实行统一规划、建设、保护与管理;围绕太白山景观资源,采用合理的开发建设方式;挖掘特色景观,提升生态旅游区品位与形象;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立足长远,积极申报太白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党维华郝杨杨苗苗
关键词:生态旅游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松叶蜂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真菌寄生率的调查被引量:1
2012年
对宁夏、陕西、甘肃的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河北的落叶松锉叶蜂P.laricis和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lariciphila、山西靖远松叶蜂Diprion jingyuanensis、陕西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posticalis、云南的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 xiangyunicus和南华松叶蜂D.nanhuaensis的幼虫及茧期病原真菌调查统计,并从以上虫茧中分离出真菌13株,初步鉴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8株、布氏白僵菌B.brongniatii 4株、青霉属Penicillium sp.1株。选取5株白僵菌以3龄月季叶蜂为试虫进行毒力测试,结果显示1.0×108孢子/mL菌液对试虫有致死作用,校正死亡率69.5%~91%。
杨苗苗王玉珠曲良建李孟楼段彦丽张永安
关键词:松叶蜂病原真菌白僵菌布氏白僵菌
南华松叶蜂病毒DnNPV的发现及其毒力测试被引量:3
2007年
One virus of Diprion nanhuaensis was separated from the died D. nanhuaensis, the virus belongs to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bacilliform virus particle in inclusion body appears SNPV(single nucleocapsid polyhedrosis virus) by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structure of inclusion body appears polyhedron and close to rotundity, and the length of diameter of inclusion body ranges 0.5~1.0 μm, a little proportion of them shows anomalistic form. There are many bacilliform virus particles in one inclusion body. Six virus particles in one inclusion body take up a large proportion and one virus particle in one inclusion body only takes up a small proportion, the length of virus particle ranges 125~200 nm,and the length of diameter of virus particle ranges 25~30 nm. Meanwhile,the virus can infect the 2~3 instars Neodiprion xiangyunicus and the 2~3 instars D. nanhuaensis in laboratory.
杨苗苗李孟楼曲良建王玉珠苏琴张永安
关键词:核型多角体病毒祥云新松叶蜂
寡聚糖激发子及其诱导毛白杨间隔期的筛选被引量:5
2010年
以杨树溃疡菌、壳聚糖及植物细胞壁(海带、桔皮和香蕉皮)为原料,采用降解法制备寡聚糖激发子,诱导处理毛白杨愈伤组织,筛选活性较强的寡聚糖激发子及其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的最佳间隔期.结果表明:通过7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对溃疡病的抗性试验,筛选出诱导活性较强的3种寡聚糖激发子及其适宜的诱导浓度;3种诱导活性较强的激发子中,激发子A1对溃疡病的诱抗效果为54.8%,适宜浓度为20μg·mL-1;激发子B的诱抗效果为34.7%,浓度为25μg·mL-1;激发子C3的诱抗效果为32.3%,适宜浓度为50μg·mL-1;同时筛选出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的最佳间隔期为48h.在一定的浓度或诱导间隔期范围内,激发子的诱导作用随着浓度或诱导间隔期的增加而增强,当诱导效果达到最大时,再增加浓度或间隔期诱导,诱导作用不再增加.
李堆淑冀玉良胡景江杨苗苗
关键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抗病性
松叶蜂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本文对松叶蜂病原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叶蜂茧期病原主要为白僵菌,在调查的种类中落叶松叶蜂茧的寄生率可达41.8%,分离到了12株白僵菌中用其中的5株白僵菌,即NG-1、NG-2、SH-1、GT-1、YB-1感染2...
杨苗苗
关键词:落叶松叶蜂白僵菌校正死亡率病原微生物寄生率
文献传递
思茅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全基因组分析
松毛虫类害虫是我国重大森林害虫之一。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Matsumura属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Dendrolimus。目前防治该害虫以化学...
杨苗苗
关键词:核型多角体病毒思茅松毛虫PCR检测基因组
松毛虫病毒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详细记述了松毛虫病毒的主要种类,对松毛虫病毒的应用、交叉感染及其分子特性(基因组序列结构、功能及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目前松毛虫CPV的应用较其它各类病毒广泛,并在控制松毛虫类害虫上发挥了很好的控制和生态作用,大量松毛虫病毒的交叉感染研究为寻找其替代寄主做出了很大贡献;该类病毒基因组序列结构、功能及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的深入研究为筛选和改良毒力强、稳定性好的毒株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还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松毛虫病原防治害虫取得的成果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还就我国利用松毛虫病毒防治该类害虫进行了展望。
杨苗苗李孟楼王玉珠曲良建丁金英张永安
关键词:生物防治
花椒的栽培与管理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介绍了我国花椒分布区的地理区划类型、各类型区的主栽品种,我国花椒的栽培主要方式,花椒栽培管理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并阐述了当前花椒栽培和管理中存在的对产量影响最大的主要问题。
杨苗苗李孟楼
关键词:花椒地理区划栽培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