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焱鑫
-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椎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固定的钉道影像学测量与生物力学研究测试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在临床使用可行性、钉道的参数和置钉后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住院行颈椎CT三维重建的住院患者CT资料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0~60岁(48.0±5.6岁),采集患者颈椎(选取C4~C6)CT连续扫描数据,测量每个椎弓根的形态学数据:椎弓根高度和宽度;并在图像处理系统上模拟皮质骨螺钉的钉道轨迹,测量每个钉道的侧倾角和头倾角,计算各个椎体皮质骨螺钉置入的角度范围。选用18具完整的成人新鲜颈椎标本(选取C4~C6),将每一节段颈椎标本左右两侧椎弓根各作为一个测试单元进行随机置钉,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为A组,置入皮质骨通道的螺钉为B组。再将置好螺钉的颈椎标本进行CT平扫,测量并记录A、B组螺钉的平均固定长度,根据Grade标准评估置钉等级。将颈椎标本固定在特制的夹具上,生物力学测试前通过旋转夹具底座的方法来调整螺钉与夹具的角度,检测螺钉的最大垂直轴向拔出力,比较两组结果。结果:30例住院患者C4高度为7.3±0.8mm、宽度为5.5±0.3mm;C5高度为7.4±0.6mm、宽度为5.8±0.2mm;C6高度为7.6±0.6mm、宽度为6.2±0.3mm。模拟置钉测量C4侧倾角为39.5°±2.3°、头倾角为10.3°±0.4°;C5侧倾角为39.3°±1.3°、头倾角为10.9°±0.5°;C6侧倾角为37.6°±0.9°、头倾角为11.7°±0.3°。新鲜颈椎标本CT扫描重建,两组螺钉Grade置钉等级,A组1级52枚,2级2枚,B组1级51枚,2级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平均固定长度C4为34.2±1.8mm,C5为34.3±2.3mm,C6为34.6±1.9mm;B组的平均固定长度C4为23.3±1.4mm,C5为24.3±2.1mm,C6为25.7±1.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最大拔出力为521.2±15.6N;B组最大拔出力为527.4±18.9N;两组的最大拔出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图像模拟显示颈椎皮质骨螺钉置入安全可行;颈椎皮质骨螺钉的拔出力与传统椎弓�
- 姚楚亮杨焱鑫杜杰明曾辉王华仁陈杰廖臻
- 关键词:皮质骨螺钉生物力学
- 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杯螺钉固定与镶嵌固定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杯螺钉固定与镶嵌固定在髋关节疾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本组收治的需行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经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实验组安装人工髋臼杯时直接打压镶嵌固定,而对照组安装人工髋臼杯时打压后再钻孔拧入2至3枚螺钉固定。详细记录患者术后5年随访时人工关节稳定的情况,并通过对髋关节功能评分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术后人工髋关节恢复情况良好,人工髋关节中期稳定性良好,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髋关节置换进行安装人工髋臼杯时,直接打压镶嵌固定和普通打压后再钻孔拧入2至3枚螺钉对比,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均良好,中期稳定性良好,固定牢固;但直接打压镶嵌固定术式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较少,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姚楚亮陈少文杨焱鑫王华仁曾辉陈杰廖臻杨炎彬
- 关键词:外科手术
- Orthofix交锁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胫骨干骨折
- 2002年
- 黄坤炳龙源深陈少文刘哲青杨焱鑫
-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胫骨干骨折内固定
- 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长节段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究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长节段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的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外伤性长节段颈脊髓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强龙冲击疗法。两组患者在完成治疗后进行12个月至3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随访12个月时两组患者JOA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随访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长节段颈脊髓损伤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颈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曾辉姚楚亮杨焱鑫王华仁陈杰廖臻
- 关键词: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椎弓根钉内固定
- 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入路改进
- 2003年
- 刘哲青龙源深陈少文杨焱鑫
- 关键词: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入路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一期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术前先介入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再应用前路椎体切除、钛笼加自体小髂骨植骨或骨水泥椎体重建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回定治疗胸腰椎肿瘤18例。【结果】术后随访5~32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13例腰背部疼痛及放射性疼痛基本缓解,不完全截瘫的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所有随访达10个月的15例复查显示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结论】前后路联合一期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黄坤炳陈少文姚楚亮杨焱鑫曾辉王华仁陈杰
- 关键词:脊椎肿瘤外科学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分析
- 目的 探讨前后路联合一期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 术前先介入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再应用前路椎体切除、钛笼加自体小髂骨植骨或骨水泥椎体重建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肿瘤18例.结果 术后随访...
- 陈少文姚楚亮杨焱鑫黄坤炳曾辉王华仁陈杰
- 关键词:胸腰椎脊柱肿瘤植骨
- 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观察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 例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纵行劈开肱三头肌入路30例(对照组),保留伸肘装置入路26 例(观察组),行骨折复位后用2枚克氏针于内外侧交叉固定,屈肘90&#176;石膏外固定3周,术后3个月拔除克氏针,术后3个月随访测量Baumann角和提携角,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并记录术后需要物理治疗的例数和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 56例患儿均获得6~12个月,平均(8.23±1.53)个月的随访,两组患儿术后Baumann角、提携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尺神经损伤0例,对照组4例(13.3%),两组术后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中,肘关节屈伸减少度数方面,观察组24例满意,满意率为92.3%,而对照组21例满意,满意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携角减少度数方面,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例(23.1%)术后需要物理治疗,而对照组15例(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切口,切口肱三头肌损伤较少,很好地显露骨折端及重要的神经,有利于准确复位及克氏针固定,能够避免神经损伤,后期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 王华仁曾辉黄坤炳杨焱鑫陈少文
-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入路
- 脊柱微创通道镜下改良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06例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讨论脊柱微创通道镜下改良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改良微创TLIF术联合单侧钉棒固定,分析患者的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同时,比较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氧化应激指标、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指标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指标情况:手术时间为(101.38±4.45)min,术中出血量为(355.08±21.85)mL,JOA评分为(93.77±2.13)分,围手术期指标较好。氧化应激指标、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指标情况:与术前相比,术后12 h及术后24 h在椎间隙高度、血糖、皮质醇、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上都要优于术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2 h相比,术后24 h的血糖、皮质醇、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上都要优于术后12 h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微创TLIF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有效,可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提升患者腰椎功能。
- 姚楚亮陈杰杜杰明杨焱鑫曾辉王华仁廖臻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功能
- 关节镜下清除和保留断裂前交叉韧带残端重建术后疗效对比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予施行膝关节镜下ACL单隧道单束重建术,分析清除和保留断裂ACL残端术后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探索出更适合临床操作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6月,对40例ACL断裂施行膝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ACL重建术,移植物均为取自同侧半腱肌和股薄肌编织成的自体韧带,其中20例(A组)为断裂ACL残端进行清除干净后再施行膝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ACL重建术,20例(B组)为断裂ACL残端进行尽可能保留前提下施行膝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ACL重建术,手术均为同一组医师完成,2组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 进行t检验。结果 4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20.7±3.7)个月,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t检验结果 ,所得P=0.0183和P=0.0177,P值均〈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L断裂采用清除和保留断裂前交叉韧带残端进行自体韧带重建术后的疗效,在关节平衡性、关节自体感觉恢复存在显著性差异。保留ACL残端进行单隧道单束重建ACL,有利于移植肌腱的胫骨和股骨端隧道口的制作;ACL固定于原ACL残端中,避免重建的ACL在髁间窝被撞击;原ACL残端纤维围绕重建的ACL,可以覆盖隧道内口,减少关节液对移植肌腱与隧道愈合的影响。
- 姚楚亮陈少文杨焱鑫王华仁曾辉陈杰廖臻杨炎彬
-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半腱肌肌腱股薄肌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