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民康

作品数:194 被引量:968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央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6篇艺术
  • 13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4篇社会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6篇音乐
  • 51篇文化
  • 48篇民族音乐
  • 33篇音乐学
  • 32篇传统音乐
  • 30篇佛教
  • 29篇民族
  • 28篇民族音乐学
  • 23篇仪式音乐
  • 21篇音乐研究
  • 21篇民族志
  • 19篇南传佛教
  • 18篇语境
  • 17篇音乐文化
  • 16篇音乐民族志
  • 16篇中国传统音乐
  • 14篇少数民族音乐
  • 13篇民族志方法
  • 12篇乐舞
  • 9篇学科

机构

  • 187篇中央音乐学院
  • 20篇云南艺术学院
  • 17篇中国音乐学院
  • 3篇教育部
  • 2篇三峡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学院
  • 2篇西安音乐学院
  • 1篇昆明学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音乐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

  • 192篇杨民康
  • 1篇王永健
  • 1篇陈颖
  • 1篇宁颖

传媒

  • 23篇民族艺术
  • 17篇中央音乐学院...
  • 17篇南京艺术学院...
  • 13篇云南艺术学院...
  • 12篇中国音乐学
  • 12篇中国音乐
  • 11篇音乐艺术(上...
  • 9篇黄钟(武汉音...
  • 8篇音乐研究
  • 7篇民族艺术研究
  • 7篇人民音乐
  • 6篇音乐探索
  • 4篇大音
  • 3篇交响(西安音...
  • 3篇星海音乐学院...
  • 3篇广播歌选
  • 2篇天津音乐学院...
  • 2篇北方音乐
  • 2篇歌海
  • 2篇艺术百家

年份

  • 6篇2024
  • 10篇2023
  • 10篇2022
  • 13篇2021
  • 14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11篇2015
  • 13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4篇2011
  • 8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1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由祭品、乐器、礼品到工艺美术品——云南古代铜鼓的社会作用与功能流变
2024年
以铜鼓为代表的古滇青铜艺术经历了“混沌→分化→整合”的不同发展阶段,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与东南亚音乐和乐器历史的形成和发展进程,这种影响至今显现于各个区域传统乐舞表演系统和相关的视觉艺术发展领域。作为研究者面对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认清我们处于中国南方与边疆地区重要门户这个基本文化方位,有必要针对目前研究思维和方法受限、层面单一的现况,发挥综合艺术院校的多门类、全息性学科优势,引入跨学科、新文科研究和区域国别艺术文化研究等思路和方法,加强对内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和对外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意识,使之在我们的学术研究及其当代应用过程中发挥出协同、整合的功能作用。
杨民康
关键词:文化变迁
“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艺术民族志--兼论音乐民族志与相关学科的互文性渗融关系被引量:6
2020年
以往的中国艺术民族志研究主要涉及三种学术指向:“回溯以往,立足当下,指向未来”,体现出文化符号链上的不同分工。在当下性、共时态的文化平台上,艺术文化活动的研究主体与对象客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以及多个文化学科之间的互文性渗融和学术碰撞,催生出一股“指向未来”的强劲趋向。音乐“非遗”传承、保护的主要目的在于认识和了解其即时性、在场性、动态性和创造性的展演过程,并将之永远传衍下去;由此体现了始自“本我”,带有“微观与宏观”“共时与历时”“建构与传承”等“多重二维性顺向研究”的视角。此即艺术民族志“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现实性基础和观念性依据。若再究其学术意义,非指静态分析,而是行动趋向;非指隔空展望,而是亲身参与;非指两个不同阶段,而是指某种进行时——持续性过程或运动状态。后者体现于下述三个学科方法论层面:宏观—思维—观念层——文化建构活动的创造性;中观—学理—学统层——音乐展演行为过程的动态性;微观—实践—方法层——转换生成音乐分析的前趋性。简言之,艺术民族志的“立足当下,指向未来”趋向乃从艺术生产活动的创造性、动态性和前趋性三者中体现出来。
杨民康
关键词:音乐民族志互文性
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
本文结合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应该对"表演艺术"设定一个合理的适应性范畴、加强音乐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掌握好"传统与变异"、"保持与创新"的相互关系和评价尺度和注重多学科学者的合作与互动等四方面来深入探讨对传...
杨民康
关键词: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传递
南传佛教语境下的孔雀舞展演及其族群文化认同
<正>传统民间孔雀舞是一种跨族群—国境(界)分布的舞种类型,是云南与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最具代表性的乐舞种类。在南传佛教文化圈内部,"孔雀舞"和"紧那罗与紧那梨舞"两大概念系统长期并用,互相交集,最终形成了世俗性、时尚性...
杨民康
文献传递
论布朗族儿童人生仪礼民歌及其歌唱行为被引量:2
2010年
布朗族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歌唱行为。其中,儿童人生仪礼民歌是一种不同于普通儿歌的歌唱行为及活动类型。此类民歌可分世俗性的诞生礼歌和宗教性的"升小和尚歌"等,通常都与拴线仪式活动有关。它们与普通儿歌之间的区别是:前者是别人(成年人)为孩子唱;他们自己不唱。后者则是孩子们自己唱,别人不唱。这或许是以往人们不把这些民歌同儿歌放在一起讨论的一个重要原因。催眠歌也因此可以纳入其中一起进行讨论。
杨民康
关键词:布朗族儿童人生仪礼民歌
《离散、认同与融合: 印度尼西亚华人表演艺术的文化语境与演出形态》( 蔡宗德著)
2021年
蔡宗德教授的新书《离散、认同与融合:印度尼西亚华人表演艺术的文化语境与演出形态》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作为新世纪以来台湾学者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音乐民族志理论著作,该书在海上丝绸之路与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领域无疑有其不凡的学术意义和价值。我与该书作者虽然是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国学者,但在学术研究经历和学术偏好上有不少相似之处:我们的博士论文都涉及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他研究北方维吾尔族的伊斯兰教音乐.
杨民康
关键词:博士论文表演艺术文化语境宗教音乐
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的本土化与现代化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本项目在过去十余年来曾做过初步研究的基础上,用了三年时间,对云南省傈僳、怒、苗、彝、拉祜、佤、景颇、傣以及其他民族的基督教(包含天主教)仪式音乐进行了一次较为完整、全面的考察研究。
杨民康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仪式音乐基督教本土化天主教
论云南各民族乐舞多元分层一体化分布格局——兼谈对舞乐发展现状及前景的几点认识被引量:3
2020年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里,传统乐舞分布亦呈多元分层一体化状态,云南各民族乐舞的分布亦是,且作为该乐舞格局的局部呈现出来。云南各民族乐舞的多元分层一体化格局可具体区分为跨区域性、区域性和地域性3个基本层面。其中,跨区域/国境分布和传播的舞种有象脚鼓舞、孔雀舞、瑶族师公舞(均分布于云南、东南亚及其他)等,区域性(跨地域、省区)舞种主要有花灯歌舞(自内地传入)、藏族弦子舞、打歌等。这些舞种不同程度分别体现出跨区域性或区域性乐舞舞种特征,其他舞种主要作为地域性舞种存在。结合上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乐舞分布、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族群乐舞分布以及不同宗教、文字文化圈交叉作用等多种视角,对云南各民族乐舞的多元分层一体化分布格局及与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杨民康
从西人游记史料管窥古代蒙、藏佛教仪式音乐文化
2011年
多年来,中国学术界有关古代少数民族佛教及佛教音乐历史的研究。一直因为史料(尤其是汉文史料)的匮乏而难以向纵深发展。其实,史料的来源及使用应该是多元的。除了汉文和少数民族文字史料的发掘外,西文游记中包含的许多外国传教士、政府官员、学者等相关记载见闻,也能够为我们的学术视野所难以企及之处给以填充或补白。本文系笔者近年来研究工作之余,从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研究的角度,对部分相关中文翻译史料进行的爬梳整理,发表在此与相关学者共享。
杨民康
关键词:文字史料音乐文化游记仪式宗教音乐研究
论音乐民族志研究中的主位—客位双视角考察分析方法——兼论民族音乐学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方法的来龙去脉被引量:45
2005年
音乐民族志双视角考察分析方法, 指一种音乐民族志学者在其考察研究过程中兼从主位与客位视角对研究对象进行交互性考察分析, 然后从中产生中介学术立场的研究方法。此研究方法旨在继承由梅里安姆 (在认知文化人类学观念基础上 ) 所开创, 由布莱金、赵如兰、雷斯等学者发展了的民族音乐学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方法的学术贡献, 力图弥补其由于跨学科和跨文化运用而带来的某些学术缺憾, 企望建立一种整合了相关民族音乐学研究观念和方法手段的、符合中国传统音乐国情的研究分析系统。双视角考察分析方法包括音乐的认知———归属模型 (表现为以文化模式为意向中心的认知与创造过程 ) 和反馈———对象模型 (表现为以模式变体为意向中心的接受与反馈过程) 两个重要方面, 含有 4个基本的考察与研究环节: 本文的建构、模式的拟构、模式的阐释、模式的比较。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 依研究者个人的学术习惯, 这个路径也有局部改变的可能。
杨民康
关键词:文化本位转换生成语法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