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明浩

作品数:50 被引量:72H指数:7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总装备部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会议论文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生物学
  • 18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主题

  • 20篇神经放电
  • 15篇节律
  • 14篇分岔
  • 9篇随机自共振
  • 9篇混沌
  • 7篇心肌
  • 7篇细胞
  • 6篇放电节律
  • 5篇心肌细胞
  • 5篇压力感受器
  • 5篇神经元
  • 5篇自发放电
  • 5篇肌细胞
  • 5篇感受器
  • 4篇血压
  • 4篇随机共振
  • 4篇搏动
  • 3篇电活动
  • 3篇动力学机制
  • 3篇动脉

机构

  • 33篇航天医学工程...
  • 24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赤峰学院
  • 1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50篇杨明浩
  • 39篇任维
  • 30篇刘志强
  • 22篇李莉
  • 8篇魏春玲
  • 6篇刘红菊
  • 5篇范少光
  • 4篇陈梦娇
  • 3篇袁岚
  • 3篇张慧敏
  • 3篇李玉叶
  • 2篇张磊
  • 2篇许玉林
  • 2篇陆启韶
  • 2篇安书成
  • 2篇杨芬
  • 2篇韩文娟
  • 1篇化存才
  • 1篇吴小波
  • 1篇严拱东

传媒

  • 14篇生物物理学报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中国力学学会...
  • 2篇航天医学与医...
  • 2篇动力学与控制...
  • 2篇第七届全国非...
  • 2篇第十次中国生...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第二届海内外...
  • 1篇第九届全国现...
  • 1篇第九次全国生...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10篇2004
  • 5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兴奋节律和兴奋节律集群的非线性动力学I-神经
实验发现和数值模拟了神经元层次的兴奋节律的动力学现象,如周期、混沌、随机共振,和节律的分岔序列规律。基于对神经放电分岔结构从理论上分析并且在实验中验证了感觉神经如何编码外界信息的机制。对神经元网络行为、单元个体如何协同形...
古华光刘志强杨明浩李莉刘红菊许玉林任维
关键词:非线性动力学神经放电
文献传递
心肌细胞团搏动的整数倍节律的实验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实验报道了心肌细胞团自发性同步化搏动的一类新节律——整数倍节律。这种稳定的节律模式由两种相关的搏动形式的随机交替出现形成,这两种搏动形式中任何一种的出现间期具有整数倍特征。在静息状态和周期1搏动间的随机交替形成0-1整数倍节律,在周期1搏动和周期2搏动之间的随机交替形成1-2整数倍节律。0-1整数倍是居于静息状态和周期1节律之间的节律模式,1-2整数倍是居于周期1节律和周期2节律之间的节律模式,实验所见的节律转迁过程清楚地展示了静息状态、0-1整数倍节律、周期1节律、1-2整数倍节律、周期2节律等顺序地构成的一种“节律谱系”。“节律谱系”的观念可以为认识正常和异常心律的关系和其间的转迁机制提供深刻的理论启示。
刘志强古华光杨明浩李莉刘红菊范少光任维
神经自发整数倍峰放电节律的随机性和确定性模式的比较被引量:11
2003年
为进一步区分神经自发整数倍峰放电节律的随机性和确定性模式的动力学性质, 详细研究了实验神经起步点、随机理论模型(Chay模型)和确定性理论模型(Wang模型)产生的3种整数倍峰放电节律及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实验和随机模型经随机自共振产生的整数倍峰放电节律具有相同的统计性质(峰峰间期越大,出现的频度越低,约呈指数递减)和变化规律,与确定性Wang模型产生的整数倍节律明显不同。这提示,呈指数衰减分布的整数倍峰放电节律是经随机自共振产生的,是确定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古华光任维杨明浩李莉刘志强
关键词:随机性自发放电随机自共振
心肌细胞团搏动整数倍节律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被引量:6
2004年
利用心肌细胞耦合模型研究心肌整数倍节律的动力学机理。确定性模型仿真揭示了心肌细胞团同步搏动加周期分岔的节律变化规律;随机模型仿真发现在加周期分岔序列中分岔点附近会出现整数倍节律,其中,0-1整数倍节律产生于从静息到周期1的Hopf分岔点附近,1-2整数倍节律产生于周期1和周期2极限环间的加周期分岔点附近;对系统相空间轨道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出整数倍节律是由系统运动在相邻的两个轨道之间随机跃迁形成的。上述分析结果不仅阐明了心肌整数倍节律的机理,并且揭示了各种整数倍节律与加周期分岔序列中相邻节律的内在联系,为重新认识心律变化的规律开辟了新的途径。
刘志强古华光杨明浩李莉刘红菊范少光任维
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节律的分岔和混沌现象被引量:4
2003年
心脏的节律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其节律复杂性的起源是多层次的。实验观察了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节律的模式,以及改变细胞间耦合强度时节律的转化规律。表明在以正常灌流液灌流状态下,心肌细胞表现为多种不同的节律模式,可以是周期的,也可以是非周期的。当细胞间耦合强度下降时,心肌细胞节律发生转化,并经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节律。实验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心脏节律复杂性的起源。
刘志强古华光杨明浩范少光杨芬任维
关键词:心肌细胞分岔混沌
心肌起步细胞的复杂自律性及其动力学机理
<正>在培养心肌单细胞、细胞团和急性分离的窦房结组织片,通过对兴奋(膜片钳)、搏动(光学成像)或胞内Ca++节律(离子图像),发现了除简单的均匀的周期1节律外, 还有周期2和3、整数倍(迟后去极化DAD和早后去极化EAD...
刘志强杨明浩刘红菊古华光任维
文献传递
脉冲激励下轴突产生兴奋后抑制现象的去极化阻滞机制的理论仿真研究
2010年
轴突重复兴奋后表现的兴奋后抑制是机制尚未明了的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在Hodgkin-Huxley方程基础上,引入Na+-K+泵流,并考虑轴突膜内、髓鞘间隙限制区和轴突膜外离子浓度,以及Na+、K+平衡电位的能斯特方程,建立了轴突的电活动模型。低频脉冲激励下,模型产生与刺激脉冲一一对应的动作电位;中等频率脉冲激励下,模型产生兴奋后抑制现象。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兴奋后抑制现象出现的频次也增加。在不同刺激强度下,产生兴奋后抑制现象的脉冲频率范围不同。依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兴奋后抑制现象的动态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不同离子机制。揭示了兴奋后抑制是一种去极化阻滞现象,与髓鞘间隙限制区K+、胞内Na+累积和Na+-K+泵的活动密切相关。
韩文娟陈梦娇杨明浩古华光任维
关键词:脉冲刺激神经放电
减压神经放电及其编码血压信号的动力学机理
<正>实验中当平均血压从低变到高的过程中,家兔主动脉弓减压神经单纤维会依次表现为静息、在血压信号谷值期内休止而峰值期内放电、整个血压信号期内连续放电、在血压峰值期内休止而谷值期内放电4种行为;3类放电行为放电期内放电瞬时...
杨明浩刘志强古华光安书成任维
文献传递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编码血压信号的神经生物与生物物理研究
感觉神经如何编码外界信息是神经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神经生理学已经建立了频率编码的基本框架:神经脉冲发放平均频率编码了外界刺激的强度,脉冲发放的频率数正比于刺激的强度值。但是,在温度感受器的实验已经发现,温度较高时放电平...
杨明浩
关键词:压力感受器神经编码神经放电生物物理
文献传递
7天-6°头低位卧床中下肢顺应性的变化及双下肢静脉加压套带的影响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通过研究模拟失重情况下下肢顺应性的变化及双下肢静脉加压套带的影响 ,探讨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下降的机理和静脉加压套带防护作用的机理。 方法  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了两次 7d- 6°头低位卧床试验。第一次试验时 3名受试者卧床中使用双下肢加压充气套带 ,压力40 mm Hg,每天 8:0 0~ 2 0 :0 0使用 12 h;另 3名受试者不使用任何对抗措施。第二次试验时两组受试者互换。在卧床前和卧床第 7d进行的立位试验中测量了受试者右侧小腿截面积的变化 ;在卧床前、第6 d和起床后第 2 d应用静脉阻断法测量了在阻断压力分别为 2 0、30、5 0、70和 80 mm Hg时受试者右侧小腿截面积的变化。 结果 立位试验和静脉阻断法中较高阻断压力时 ,卧床后对照组下肢顺应性明显增加 (立位 10 min时 ,P<0 .0 5 ) ,而套带组有下降趋势。 结论 下肢顺应性的增加可能是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双下肢加压套带阻止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的下降 。
梁文彬姜世忠蒋昌林谈诚杨明浩古华光黄大威
关键词:失重模拟卧床试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