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婷

作品数:16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药物
  • 3篇血小板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血小板聚集
  • 2篇血小板聚集率
  • 2篇药物使用
  • 2篇氯吡格雷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介入
  • 2篇聚集率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2篇抗菌药物
  • 2篇抗菌药物使用
  • 2篇抗菌药物使用...
  • 2篇冠脉
  • 2篇反应蛋白

机构

  • 15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15篇杨婷
  • 8篇刘丽萍
  • 6篇余斌
  • 4篇胡伟
  • 4篇朱熙
  • 3篇杨雅茹
  • 3篇王晓晨
  • 2篇程诚
  • 2篇胡广全
  • 2篇高峰
  • 2篇方玉
  • 1篇何非
  • 1篇张婷
  • 1篇王媛媛
  • 1篇王敏
  • 1篇杨锡瑶
  • 1篇吴继雄
  • 1篇许邦龙
  • 1篇罗志丹
  • 1篇解雪峰

传媒

  • 6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医学会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相关性,结合相关性数据,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某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收集同期PA的耐药性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其耐药情况与使用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A检出率在这5年内几乎没有波动,较稳定。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检出率波动相对频繁,2017年MDR-PA检出率最高,2014年及2015年检出率相对较低;MDR-PA检出率与阿米卡星AUD呈正相关;PA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AUD呈正相关;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与环丙沙星AUD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在进行抗PA治疗时,应在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品种抗菌药物,及时降阶梯治疗,提高治愈率。
余斌解雪峰杨婷杨锡瑶朱熙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某三甲医院2012—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2012—2015年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医院2012—2015年住院病人常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和用药强度,并统计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1,P<0.0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1,P<0.01)。结论合理控制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产生。
胡伟张婷孙成王士明杨婷刘丽萍
关键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药师参与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降糖方案的制定与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实践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降糖方案的制定。结果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有效。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杨婷余斌刘丽萍
安罗替尼致心血管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所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8年8月—2022年5月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安罗替尼致心血管不良反应(ADR)的个案报道,筛选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0篇个案报道,涉及20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45.0%),女性11例(55.0%)。患者年龄集中在50~69岁,ADR多发生在用药后7~90 d,以高血压最为常见,主动脉夹层、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ADR未在说明书中提及。结论临床使用安罗替尼应加强监测,警惕其心血管ADR,尤其注重防治高血压,及时识别并发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孙艳红杨婷梁俊王媛媛
关键词:心血管不良反应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清中伏立康唑药物浓度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伏立康唑(VRC)浓度,并用于临床上该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4.6×100 mm,2.7μm),流速1 ml/min,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45∶55),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μl,柱温40℃。结果 VRC及地西泮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52和4.06 min;血清中VRC线性范围为0.12-12.0μg/ml(r=0.9999),定量下限为0.12μg/ml,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9%,日间精密度RSD均〈2.1%,低、中、高3个浓度方法回收率为98.39%、101.16%和96.63%。结论该方法用于VRC的血药浓度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良好,节约时间等优点。
杨婷陈璐璐胡伟朱熙刘丽萍杨雅茹
关键词:伏立康唑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监测
阿魏酸钠胶囊与片剂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胶囊和阿魏酸钠片在健康志愿受试者中的药动学和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次口服受试制剂阿魏酸钠胶囊和参比制剂阿魏酸钠片,均100 mg,采用HPLC-UV检测方法,测定血浆中阿魏酸钠浓度,采用Das2.1程序计算其药动学参数,评价两种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021±0.286)μg/ml和(1.066±0.397)μg/ml,tmax(0.388±0.078)h和(0.371±0.083)h,t1/2(0.887±0.431)h和(0.824±0.404)h,AUC(0~t)(0.613±0.172)μg.h/ml和(0.614±0.235)μg.h/ml。结论:受试制剂阿魏酸钠胶囊和参比制剂阿魏酸钠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杨婷余斌宋欣刘丽萍
关键词:阿魏酸钠生物等效性
某三甲医院2009—2011年麻醉药品使用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掌握该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初步评价"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在本院的推行情况。方法对2009—2011年麻醉药品的用药数量、用药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的麻醉药品的使用金额在逐年上升,2010年的增幅最大,达74.8%。结论该院所用麻醉药品品种齐全。能给病人提供个体化治疗,使用与WHO倡导的"癌痛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相符合。
余斌杨婷刘丽萍
关键词:麻醉药品癌痛
2010—2012年某三甲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某三甲医院2010—2012年每年4月的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来该院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显著上升,以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为主,其中ARB近年来用量显著增加。联合用药中二联用药增长迅速。结论该三甲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合理。从长远来看,使用安全有效价廉的复方制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杨婷余斌刘丽萍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用药频度
利奈唑胺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所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筛选出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各临床科室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住院患者共124例。依据用药情况分为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各62例。观察利奈唑胺组患者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转归。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同时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利奈唑胺组发生PLT减少21例(33.87%),Hb减少17例(27.42%),未观察到患者因PLT或Hb减少停用利奈唑胺。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利奈唑胺[OR=7.699,95%CI(1.408,42.090),P=0.019]、疗程>14 d[OR=7.639,95%CI(1.162,50.226),P=0.034]、基础肾小球滤过率(e GFR)<80 m L·min-1[OR=6.150,95%CI(1.604,23.577),P=0.008]、基础白蛋白(ALB)<25 g·L^(-1)[OR=4.078,95%CI(1.017,16.351),P=0.047]及基础PLT<200×109·L^(-1)[OR=6.148,95%CI(1.705,22.172),P=0.006]为PLT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利奈唑胺[OR=4.335,95%CI(1.308,14.365),P=0.016]和基础ALB<25 g·L^(-1)[OR=5.424,95%CI(1.824,16.129),P=0.002]为Hb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利奈唑胺引起PLT和Hb减少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多可恢复正常。使用利奈唑胺时,应关注引起PLT和Hb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注意监测血常规。
朱熙刘丽萍胡伟杨婷杨雅茹
关键词:利奈唑胺血小板血红蛋白
冠脉导丝联合球囊在处理冠脉介入桡动脉痉挛时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冠脉导丝联合球囊在处理冠脉介入桡动脉痉挛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经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术发生桡动脉痉挛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于两种不同处理策略中随机采用一种处理策略,共计60例。导丝联合球囊组(WAB组,n=28)采用冠脉导丝联合球囊的方法处理桡动脉痉挛,完成经桡动脉入径的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药物组(Drug组,n=32)采用沿鞘管侧或造影导管、指引导管中注入硝酸甘油200μg,等待5 min后再次行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经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1)WAB组重度痉挛占71.4%,弥散痉挛占42.9%;Drug组重度痉挛占68.8%,弥散痉挛占40.6%;两组痉挛严重及弥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WAB组在冠脉导丝联合球囊指引下操作5F造影导管或6F指引导管通过痉挛部位,完成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达92.9%,Drug组完成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为6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AB组出现血管并发症2例(7.1%);Drug组出现血管并发症3例(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发生桡动脉痉挛时,可尝试冠脉导丝联合球囊的方法辅助导管通过痉挛部位,以完成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该方法安全可行,尤其适合无其它血管路径可替代的患者。
胡广全王晓晨许邦龙何非王凯高峰方玉杨婷
关键词:桡动脉导管插入术球囊扩张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