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天德

作品数:2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运动病
  • 4篇血管
  • 4篇血管反应
  • 4篇血管反应性
  • 4篇失重模拟
  • 4篇缺氧
  • 4篇航天
  • 4篇反应性
  • 3篇动脉
  • 3篇模拟失重
  • 3篇刺猬
  • 2篇冬眠
  • 2篇生理
  • 2篇数学模型
  • 2篇通风
  • 2篇透皮
  • 2篇透皮治疗
  • 2篇尾部悬吊
  • 2篇卧床
  • 2篇航天服

机构

  • 23篇航天医学工程...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防化研究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航天医学...

作者

  • 24篇杨天德
  • 7篇张宝兰
  • 5篇裴静琛
  • 5篇虞学军
  • 4篇张立藩
  • 4篇刘志强
  • 4篇马进
  • 3篇朱龙坤
  • 3篇常绍勇
  • 3篇张乐宁
  • 3篇张华
  • 3篇武建民
  • 2篇常磊
  • 2篇邱曼
  • 2篇张汝果
  • 2篇孙桂菊
  • 2篇张复生
  • 1篇宋德
  • 1篇黄端生
  • 1篇刘钢

传媒

  • 13篇航天医学与医...
  • 3篇中华航空航天...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中华航空医学...
  • 1篇第二届全国人...
  • 1篇中国航空学会...
  • 1篇中国航空学会...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失重大鼠去内皮股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变化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所致股动脉平滑肌反应性变化的特征与机制。 方法 通过尾部悬吊大鼠 4周模拟失重生理影响 ,利用离体去内皮股动脉血管环测定股动脉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 结果 模拟失重大鼠去内皮股动脉环对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收缩反应均明显降低。受体介导的股动脉收缩反应 ,如苯肾上腺素 ( 10 -6~ 10 -4mol/L)、内皮素 1( 10 -8~ 10 -7mol/L)及血管加压素 ( 10 -9~ 10 -7mol/L)诱发的收缩反应 ,在模拟失重 4周后均明显降低 ;非受体介导的收缩反应 ,如氯化钾( 4 0~ 80mmol/L)、氯化钙 ( 10 -5~ 5× 10 -3 mol/L)及钙离子载体A2 3187( 10 -6mol/L)激发的收缩反应在模拟失重 4周大鼠组亦明显较对照大鼠减弱。而去内皮股动脉环对硝普钠 ( 10 -9~ 10 -4mol/L)与环磷酸鸟苷 ( 10 -7~ 10 -3 mol/L)的舒张反应在模拟失重大鼠与对照大鼠间没有明显差别。去内皮股动脉对氯化钾、苯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内皮素 1、硝普钠与环磷酸鸟苷反应的敏感性在模拟失重大鼠与对照大鼠间亦没有明显差别。 结论  4周模拟失重后大鼠去内皮股动脉受体介导与非受体介导的收缩反应均减弱 ,提示
马进任新玲程九华马孝武张立藩杨天德
关键词:失重模拟股动脉血管收缩
微重力状态人体热调节的卧床模拟被引量:1
2000年
体液分布改变和体液丧失 ,血浆量减少 ,血管收缩和舒张调节能力改变 ,运动能力降低等是影响微重力状态下人体热调节的主要因素。头低位卧床模拟微重力时也产生类似变化。卧床后热应激时 ,人体的核心温度升高加快 ,皮肤温度升高和组织热导率增加速率降低 ,核心与皮肤间的传热减小 ,出汗敏感性增高。可见 ,微重力和卧床模拟微重力暴露后人体热应激的热调节能力降低。比较分析表明 :利用卧床模型进行微重力条件下人体热调节模拟研究是适宜的。
虞学军杨天德
关键词:失重模拟体温调节
体内氮气脱饱和与再饱和过程的数学模型
1996年
研究了吸纯O2排N2和环境压力降低排N2的脱饱和过程以及环境压力升高溶解N2的再饱和过程,发现三个过程共同遵循着指数规律变化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减压病的预测和防护进行了理论探讨。其数学表达式为:v=v+(v。-v)e-bt,v表示t时刻体内N2含量,v。为初始稳定状态N2含量饱和值,v为到达的终止稳定状态N2含量饱和值,b为常数。其微分方程式为dv/dt=-b(v-v),表示某时刻体内N2的变化速率同N2含量瞬时值与到达终止状态的饱和值之差成正比。在利用文献中的实测结果确定出常数值以后,利用数学表达式计算出某时刻体内的N2含量和达到某N2含量所需时间。这一模型对航空、航天和航海中减压病的防护均有实际意义。
杨天德张汝果张宝兰祁章年
关键词:减压病数学模型脱饱和
人工低温条件下刺猬的冬眠及其缺氧的影响被引量:3
1994年
观察了6只刺猬,在人工低温冬眠过程中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及缺氧的影响。在0~4℃单纯低温环境中,刺猬经21~34h入眠。在冬眠状态下体温由对照的33.9±0.5℃降低至6.6±3.2℃;心率由对照的233.0±25.4次/min减少到38.5±25.5次/min;呼吸频率由33.4±6.1次/min减少到26.2±17.1次/min。在低温缺氧条件下体温、心率初期大幅度降低,经51~66h刺激入冬眠。实验结果表明,单纯低温冬眠和低温缺氧复合作用下冬眠刺猬的体温、心率等生理变化有差别;缺氧使刺猬进入冬眠时间延长,使冬眠状态变浅。
张宝兰杨天德汪清朱龙坤贺慕严
关键词:冬眠缺氧复合应激生理反应
视动错觉诱发的运动病动态发生过程与胃电的联系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在视动刺激诱发运动病过程中 ,探讨胃电的变化与运动病恶心症状动态发生过程的联系 ,为运动病的预测和防护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2 0名 1 8~ 2 5岁的健康男性 ,分别接受 1 5min的单纯视动刺激实验 ,记录了运动病症状并采集了胃电信号。结果 ( 1 ) 1 1名恶心发生者运动病分值明显高于 9名恶心未发生者 (P <0 .0 0 1 ) ;同时 ,恶心发生者胃节律过速百分比的增加和主导慢波百分比的减少都明显大于 9名恶心未发生者胃电两参数的变化 (都为P <0 .0 0 1 ) ;( 2 ) 1 1名恶心发生者自身旋转错觉出现的时间明显早于胃电的变化 (P <0 .0 0 1 ) ;( 3)刺激过程中 ,1 1名恶心发生者胃电主导慢波 (PrimaryWave ,Pw)和胃节律过速 (Tachygastria ,Tach)百分比减低或增加都明显早于恶心症状的发生 (都为P<0 .0 1 )。结论 ( 1 )恶心时胃电的变化程度明显高于未恶心时 ;( 2 )自身旋转错觉与胃电的变化和恶心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 3)胃电的变化先于恶心症状的出现。
张华杨芬刘志强张复生彭远开杨天德
关键词:胃电图运动病
视动刺激和头动对运动病的交互作用及其机制分析被引量:3
1991年
本研究观察了26名被试者在偏转、滚转和翻转视动刺激及其与相应头动的交互作用下诱发的运动病严重程度,并分析了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翻转视动刺激诱发的运动病最重,偏转视动刺激诱发的最轻,滚转视动刺激诱发的居中;但偏转视动错觉最强,翻转视动错觉最弱,滚转视动错觉居中。这是由于耳石器官对三种视动刺激的限制作用不同及造成的矛盾冲突大小不同的结果。偏转视动刺激与翻转或滚转头动的组合是一种强组合,显著地加重运动病症状;翻转视动刺激与翻转、滚转或偏转头动的组合,以及同轴的滚转视动否则激与滚转头动的组合是一种弱组合,均显著地减轻运动病症状。在强组合中伪coriolis效应起作用,视前庭矛盾冲突大,对运动病激厉作用强;弱组合中伪Coriolis效应不起作用,矛盾冲突小,激厉作用弱。前者,头动是刺激因素;后者,头动是调节因素。
杨天德裴静琛
关键词:运动病视觉刺激
-6°头低位卧床7d中人的体温变化
2002年
目的观察 - 6°头低位卧床 (HDBR)模拟失重对人体体温的影响。方法记录并分析 18名健康男性青年 ( 18~ 2 2岁 ) 7d卧床期间每日早晨 ( 6∶0 0 )、下午 ( 16∶0 0 )、晚上 ( 2 0∶0 0 )的体温变化。结果人体在早晨的直肠温度 (Tre)随着卧床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 :卧床第 4天 (BR4d)后显著低于卧床前对照值 36.5 0± 0 .0 3℃ ,卧床第 7天 (BR7d)时降至 36.38± 0 .0 4℃ ;下午、晚上Tre分别在BR5d、BR1d后显著升高。早晨人体的平均皮肤温度 (Tsk)从BR2d起显著高于对照值 ,卧床第 7天时ΔTsk为 0 .38± 0 .14℃ ;下午、晚上的Tsk分别在BR4d、BR2d起显著升高。早晨的前额皮温 (Tforehead)有升高趋势 ;下午、晚上的Tforehead分别从BR7d、BR6d起显著高于对照值。结论卧床模拟失重可引起体温改变 :每日测量时刻和卧床时间 (d)均对Tre、Tsk、Tforehead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P <0 .0 1)。结果提示 :人的体温节律、卧床引起的体液头向分布和体液丧失、低动力等因素 。
虞学军常绍勇宋德武建民杨天德
关键词:卧床实验失重模拟体温热调节头低位倾斜
新药 ST93-1 抗运动病效果的试验观察被引量:6
1997年
目的观察新药ST93-1对正常人前庭-植物神经反应的影响,比较ST93-1与东莨菪碱的抗运动病效果。方法15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在平行秋千摆动(摆长6m,摆角45°,频率0.22Hz)刺激下诱发出运动病。运动病症状严重程度用Graybiel运动病症状数字评分法评定;测定心率、皮肤温度。采用自身对照、双盲和安慰剂技术,以3-拉丁方排列顺序服药。在试验前30min分别口服ST93-12mg,东莨菪碱1mg和乳糖(安慰剂)。二次服药间隔7天~10天。结果ST93-1的保护率80%,比东莨菪碱保护率高(73.3%);从秋千摆动刺激的耐受时间和运动病症状分值看,新药ST93-1、东莨菪碱与安慰剂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ST93-1的副作用比东莨菪碱少。ST93-1对体温没有明显影响,对心率有调节作用。结论新药ST93-1是一种副作用小、有效的抗运动病药。
裴静琛汤洛湘汤洛湘孙桂菊杨天德常磊杨天德
关键词:运动病抗运动病药物药物疗法
舱内航天服散热途径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为分析常压下航天员穿着舱内航天服时的散热性能, 6 名健康男性青年按二次复合设计分组共进行24 人次试验。经分析计算获得了服装各散热途径的散热率随通风气源参数 (风温、风量、风湿) 及人体活动水平 (安静或运动) 变化的数学模型。
虞学军武建民常绍勇邱曼文计福杨天德
关键词:航天服通风传热散热
尾部悬吊大鼠不同动脉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血管反应性变化的差异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对大鼠不同动脉血管肾上腺素受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部悬吊方法模拟失重,利用离体动脉血管环测定动脉血管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血管反应性的变化。结果模拟失重8周大鼠腹主动脉、肠系膜前动脉与股动脉对苯肾上腺素(10-9mol/L~10-4mol/L)的收缩反应均减弱,而颈总动脉对苯肾上腺素的反应无明显变化;股动脉对异丙肾上腺素(10-9mol/L~10-4mol/L)的舒张反应在悬吊大鼠明显减弱,而颈总动脉、腹主动脉与肠系膜前动脉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无明显改变;各动脉对苯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反应的敏感性(EC50)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8周尾部悬吊模拟失重改变了大鼠动脉血管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血管反应性,结果提示此变化可能是由于平滑肌信号转导或收缩装置改变所致,而肾上腺素受体本身数量或敏感性的变化在其中所起作用有限。
马进张乐宁张立藩杨天德
关键词:模拟失重尾部悬吊血管反应性肾上腺素受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