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国钧

作品数:25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肌
  • 7篇心肌梗塞
  • 7篇消融
  • 7篇梗塞
  • 6篇心动过速
  • 5篇心律
  • 5篇溶栓
  • 5篇消融术
  • 5篇疗法
  • 4篇心律失常
  • 4篇溶栓疗法
  • 4篇射频
  • 4篇射频消融
  • 4篇室性
  • 4篇消融治疗
  • 4篇冠状
  • 3篇导管消融
  • 3篇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射频消融术

机构

  • 25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杨国钧
  • 13篇刘同宝
  • 10篇邵建华
  • 8篇朱兴雷
  • 8篇邵建华
  • 7篇刘瑞生
  • 6篇陈良华
  • 4篇张原力
  • 4篇张爱元
  • 2篇王克平
  • 2篇刘传玺
  • 2篇张兴华
  • 2篇王金峰
  • 1篇张彤
  • 1篇宋柯
  • 1篇康俊萍
  • 1篇邵松
  • 1篇吴学思
  • 1篇崔亮
  • 1篇张放

传媒

  • 9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江苏实用心电...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第四届全国心...

年份

  • 2篇2002
  • 3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5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8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1997年
自1987年射频电流消融术首次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以来,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射频导管消融术已成为根治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度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方法,其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房扑、房性心动过速,亦有不少成功的报道。 射频电流是能够转换为电能量的多种电流形式之一,其频率范围介于可听声音和超声之间。根据频率范围的不同,射频电流可达到三种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即电切割、电凝血和电干燥。导管消融即利用其电干燥效应,当射频电极与心肌接触时,引起其邻近组织温度升高,细胞内外水分蒸发,产生边缘清晰的凝固性坏死。由于无直流电消融时的电压伤和电火花,无需全身麻醉,故放电期间病人无明显不适。
杨国钧
关键词: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不同类型阵发性心动过速35例报告
2000年
陈良华刘同宝高洁张兴华朱兴雷杨国钧邵建华
关键词:阵发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胺碘酮
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附14例报告)
1999年
刘同宝陈良华杨国钧刘瑞生朱兴雷邵建华
关键词: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
心衰患者淋巴细胞β1-受体基因变化的临床意义
1999年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β1 - 受体基因变化与心功能分级及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 PCR) 技术,对20 例健康对照者和60例不同心功能状态心脏病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β1 - 受体mRN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外周血淋巴细胞β1 - 受体mRNA水平随心衰级别的增高而下降;随病人年龄增加、病程延长、左室质量增加、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而下降,与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关系不明显。结论 心衰的发生发展与β1- 受体基因表达异常有关。病人的年龄、病程、左室质量、左室舒张功能对其水平有影响。可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β1- 受体mRNA水平来判断病人心功能状态。
王建春王爱红邵建华杨国钧吕晓霞薛瑞贤
关键词:心衰基因淋巴细胞
AM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探讨
1994年
将临床确诊的4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以UK150万U30分钟内静注,B组以UK100万U60分钟内静滴。结果表明A组的冠脉再通率显著大于B组,∑ST、心肌酶CK-MB峰值出现时间及再灌注性室性心律失常等指标亦以A组显著优于B组,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则无显著性差异,表明A法是安全可行的。而且,病后≥6小时再进行溶栓治疗仍可使部分患者受益。
邵建华张原力杨国钧
关键词:心肌梗塞药物疗法尿激酶类
长期持续性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被引量:2
2002年
陈良华刘同宝朱兴雷杨国钧邵建华
关键词: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持续性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法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对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1995年
观察46例用尿激酶静脉法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冠状动脉再通22例,未通24例。除2例发病24h内死亡外,对其余44例患者于发病后2~4周进行了核素心室造影、二维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及症状限制性蹬车试验检查。结果表明,经溶栓治疗后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可改善左室功能,增加心电稳定性,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提高运动耐量,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近期预后。
张原力邵建华杨国钧刘传玺邵松
关键词:静脉心搏出量溶栓疗法预后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运动试验临床应用现状
1994年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部分患者可发生再梗塞、心力衰竭或猝死等心脏意外事件,早期检出这些患者十分重要,国外大部分学者都主张,应对AMI病人开展早期分级运动试验,对检出的高危病人给予必要的内、外科治疗,现运动试验已安全地应用于AMI后2—3周的病人,有的学者甚至主张在AMI后一周即可开展运动试验。本文对常用的运动试验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一、心电图运动试验 常用的阳性判断标准及其临床意义为: 1.ST段异常 一般将运动后ST段呈缺血型压低≥1mm或ST段抬高>1mm判为阳性。
刘瑞生杨国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病二维超声心动图
应用心率功率谱分析检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探讨植物神经功能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关系。方法用5min节段采样分析的心率功率谱检查方法测定了40例AMI患者(AMI组)和41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植物神经功能。结果AMI组较对照组高频峰(HFP)降低(P<0.01),低频峰(LFP)/HFP增高(P<0.01);且于AMI后3月时HFP仍不能恢复正常;前壁AMI患者HFP降低明显(P<0.01),LHP/HFP高于非前壁梗塞者(P<0.01)。结论AMI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并且前壁AMI迷走神经活性低于下、后壁AMI患者,AMI后迷走神经功能短时间内不能恢复正常,很可能是永久性损害。
张爱元杨国钧甄永强刘登岳刘登岳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率植物神经系统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1996年
为210例患者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166例。头静脉切开56例,其他2例;起搏阈值:心室0.4~0.7(平均0.5)V,心房0.3~0.9(平均0.6)V;起搏方式:心室起搏181例。房室顺序起搏43例。安置起搏器后患者症状缓解,心功能明显改善。认为熟练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精确的电极定位和严格的囊袋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张兴华朱兴雷王金峰王克平邵建华杨国钧刘同宝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病窦综合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