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国澍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心房
  • 11篇心房颤动
  • 11篇房颤
  • 10篇消融
  • 8篇导管
  • 8篇导管消融
  • 6篇静脉
  • 5篇肺静脉
  • 4篇房性
  • 3篇电隔离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心血管
  • 3篇血管
  • 3篇射频电流
  • 3篇线性消融
  • 3篇消融术
  • 3篇肺静脉电隔离
  • 3篇复发
  • 2篇导管消融术

机构

  • 11篇上海市胸科医...
  • 3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北京医院

作者

  • 14篇杨国澍
  • 12篇刘旭
  • 11篇姜伟峰
  • 10篇王新华
  • 10篇施海峰
  • 10篇谭红伟
  • 9篇刘玉岗
  • 8篇周立
  • 5篇王远龙
  • 5篇韩冰
  • 4篇李峥
  • 3篇蔡琳
  • 2篇顾佳宁
  • 1篇张献玲
  • 1篇刘汉雄
  • 1篇施惠华
  • 1篇王超
  • 1篇王远龙
  • 1篇王新华
  • 1篇周立

传媒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中华心律失常...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碎裂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的比较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价环肺静脉隔离(CPVI)基础上采用心房碎裂电位(CFAEs)消融或(和)线性(Linear)消融进行心房基质改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病例,房颤病程2.5±2.3年,左房内径42.4±4.5 mm。根据消融术式改进分为三组CPVI+CFAEs、CPVI+linear和CPVI+CFAEs+Linear组。比较消融术中房颤终止比例及随访疗效。结果三组消融总时间有显著性差异(160±14 min vs 178±9 min vs 241±8min,P<0.01)。CPVI+CFAEs组终止房颤/转变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比例(52.7%)显著高于CPVI+Line-ar组(18.4%),但低于CPVI+CFAEs+Linear组(73.1%)。术后3.1±1.2个月,三组二次消融比例47.3%、51%、38.5%,P=0.43。术后平均随访9.5±1.8个月,三组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例数分别为39例(70.9%)、33例(67.3%)和41例(78.8%),P=0.41(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比例25.6%、24.2%和22%,P=0.96)。结论 CP-VI基础上CFAEs消融的房颤终止比例高于单纯线性消融,但低于联合应用CFAEs消融和Linear消融。尽管如此,三组术后二次消融比例和随访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
王新华刘旭施海峰谭红伟姜伟峰王远龙杨国澍刘玉岗周立
关键词:电生理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射频电流碎裂电位线性消融
肺静脉前庭重构与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后肺静脉-左房电传导恢复的关系
2010年
目的分析肺静脉前庭重构与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CPVI)后肺静脉-左房电传导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因房颤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再次消融患者359例(阵发性房颤180例,持续性房颤179例)。LASSO环状电极标测肺静脉-左房电传导恢复情况,在Carto系统引导下行补点消融。利用CARTO系统自带软件测量左右肺静脉前庭面积。结果 3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有144例(80%)电传导恢复,其中单支肺静脉电传导恢复占45例(31.25%),2支占58例(40.28%),3支占24例(16.67%),4支恢复占17例(11.81%)。持续性房颤患者中有155例(86.59%)电传导恢复,其中单支肺静脉电传导恢复占24例(15.48%),2支占72例(46.45%),3支占17例(10.97%),4支占42例(27.1%)。阵发性房颤左肺静脉前庭面积(6.15±0.65)cm2,右肺静脉前庭面积(7.95±2.24)cm2。持续性房颤左肺静脉前庭面积(10.48±1.00)cm2,右肺静脉前庭面积(11.4±2.16)cm2。统计学分析提示阵发性房颤CPVI术后单支肺静脉电传导恢复比例高于持续性房颤(P=0.001),而持续性房颤4支肺静脉电传导恢复比例高于阵发性房颤(P=0.001)。阵发性房颤左、右肺静脉前庭面积均小于持续性房颤(P<0.001,P=0.022)。结论持续性房颤肺静脉前庭重构程度高于阵发性房颤,因此持续性房颤电隔离术后肺静脉-左房电传导恢复比例高于阵发性房颤。
杨国澍刘旭王新华施海峰谭红伟周立韩冰姜伟峰李峥王远龙刘玉岗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导管消融术
持续性心房颤动线性消融及不同阻滞线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索持续性房颤线性消融及不同阻滞线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9年5月到2010年7月因持续性房颤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440例。年龄61±10岁,男308例,房颤病程4.1±5.1年。在Carto三维标测...
杨国澍蔡琳王新华施海峰谭红伟姜伟峰顾佳宁李峥刘旭
慢性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被引量:1
2010年
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经导管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的人数占总消融人数的百分率因采取不同的消融策略而有不同,在70%~95%之间。多种指标影响消融术后的临床转归,病程长、左房大、左房疤痕和纤维化、体表ECGf波频率快振幅低、最大P波时程长是预测慢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体重指数、结构性心脏病指标报道不一,有待进一步研究。慢性房颤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个体差异很大,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综合评分,合理选择患者。
杨国澍刘旭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射频电流复发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心房-肺静脉电位恢复情况的随访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明确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长期效果以及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具体部位,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复发。方法 232例再次行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采用Lasso环状电极标测,明确其心房-肺静脉电位恢复部位,并在CARTOTM系统指导下予以消融。结果 232例第2次手术病例术中标测示44例(19.0%)无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且术中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部位多存在于左肺静脉前上部65例(28%)、前下部49例(21.1%)、右肺静脉后上部59例(25.4%)及后下部61例(26.3%)。28例行第3次手术,术中标测示无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有16例(57.1%)。5例第4次手术术中标测仅有1例左下肺静脉电位恢复。结论环肺静脉隔离术后,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肺静脉电位传导有恢复的趋势,并且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存在易恢复区,多集中于左肺静脉前上部、前下部、右肺静脉后上部及后下部。部分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经多次手术可达完全隔离。
姜伟峰刘旭王新华施海峰谭红伟周立杨国澍刘玉岗李峥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肺静脉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并发症变迁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分析本中心不同阶段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演变特征。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12月共有2260例房颤患者在本中心接受导管消融,包括男性1265例,女性995例;阵发性房颤1449例,慢性房颤811例。消融术式为三维标测系统指引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于慢性房颤附加碎裂电位消融。分为三个时间段(2004—2006年、2007年、2008年)统计并发症发生和诊治情况。结果共发生并发症61例(占2.70%),其中心脏压塞11例,血栓栓塞18例,肺静脉狭窄14例,血管穿刺并发症18例。2004—2006年心脏压塞5例(2例外科修补),脑栓塞3例(1例肌力减退),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肺静脉狭窄6例,血管穿刺并发症6例;2007年心脏压塞4例(2例外科修补),脑栓塞3例(1例死亡、2例肌力减退),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肺静脉狭窄4例,血管穿刺并发症5例;2008年心脏压塞2例(内科保守),脑栓塞7例(5例肌力减退),肠系膜动脉栓塞3例,肺静脉狭窄4例,血管穿刺并发症7例(1例血胸、1例股动静脉瘘,外科修补)。三个阶段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比2.6%比2.8%,P=0.93),2008年心脏压塞发生率(0.2%)较2004—2006年阶段(0.6%)和2007年阶段(0.6%)下降,P=0.5;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1.0%)高于2004—2006年阶段(0.5%)和2007年阶段(0.6%),P=0.2。肺静脉狭窄和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亦无显著变化。结论房颤导管消融总体安全性较好,虽然经验增加,但主要并发症并没有减少。
王新华刘旭施海峰谭红伟施惠华周立姜伟峰杨国澍王远龙刘玉岗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并发症肺静脉
起源于三尖瓣环附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及心电图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总结起源于三尖瓣环附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及心电图特征。方法 15例患者,根据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VT)或频发室性早搏(VPC),均接受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成功后,结合靶点分布区域分析体表心电图。结果 15例消融均获成功,根据消融导管的X线影像特征及腔内电图判断均起源于三尖瓣环附近,不同区域起源的VT/VPC心电图表现各具特征,QRS波时限>140 ms、肢体导联见切迹、V1导联可见正向起始波及胸前导联移行区间≥V4判断起源于游离壁的特异度分别为100%、100%、100%、91.7%,敏感度分别为81.8%、90.9%、81.8%、100%。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三尖瓣环附近起源的室性心律的安全、有效方法,心电图表现具其特征。
韩冰刘旭王新华施海峰王远龙谭红伟姜伟峰周立杨国澍
关键词:电生理学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永存左上腔静脉起源心房颤动消融致延迟性心脏压塞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王新华刘旭施海峰谭红伟韩冰姜伟峰周立杨国澍刘玉岗王远龙
关键词:永存左上腔静脉延迟性心脏压塞心房颤动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心脏结构异常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随访结果与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已成为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是环肺静脉电隔离术需要克服的一个难关.本研究的目的 是明确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效果以及影响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因素,以提高消融术成功率,预防复发.方法 232例两次行房颤射频消融的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采用Lasso环状电极导管标测,明确其心房-肺静脉电位恢复部位,并在CartoTM系统指导下予以消融.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房颤病史、体重指数、左心房内径、左心房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各合并症与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关系.结果 232例第2次消融术病例术中标测示44例次(19.0%)无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且术中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部位(Gap)多存在于左肺静脉前上部65例次(28%)、前下部49例次(21.1%)、右肺静脉后上部59例次(25.4%)及后下部61例次(26.3%).年龄是房颤消融术后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且性别、房颤病史、体重指数、左心房内径、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VEF恢复组与未恢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肺静脉隔离术后,经长时间随访有约80%的患者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并且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存在易恢复区,多集中于左肺静脉前上部、前下部、右肺静脉后上部及后下部.年龄是房颤消融术后心房-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姜伟峰刘旭王新华施海峰谭红伟周立杨国澍刘玉岗李峥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
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房性早搏的三维标测和消融
2010年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频发房性早搏(房早)的分布特点和评价消融的效果.方法 21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1.2±8.7)岁.平均距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2.3±1.1)个月.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平均房早个数为(12110±375)个.肺静脉起源房早予以再次补点隔离肺静脉,其他部位房早采用三维激动标测和消融.消融术后随访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消融效果.结果 肺静脉电位恢复2例,均为房早起源部位(左上肺静脉1例,左下肺静脉1例),补点隔离肺静脉后房早消失.余19例无肺静脉电位恢复,其中起源于左心房右后上壁2例、后下壁4例,左心房顶部4例、左心房左前上壁2例,冠状静脉窦口1例,界嵴中部2例,高右心房间隔2例,高右心房后上壁1例,三尖瓣环6点位置1例.消融后共使18例(85.7%)房早消失.消融术后随访(11.7±4.2)个月,17例(81.0%)无房早复发.结论 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房早分布离散,主要起源于左心房(66.7%),但多与肺静脉电位无关,其次为起源于右心房.三维标测和消融疗效良好.
王新华刘旭施海峰谭红伟韩冰姜伟峰周立杨国澍刘玉岗张献玲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导管消融房性早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