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允

作品数:53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7篇文学
  • 7篇身份
  • 5篇诗歌
  • 5篇诗乐
  • 5篇文艺
  • 5篇管窥
  • 5篇汉代
  • 4篇代文
  • 4篇审美
  • 4篇作家
  • 4篇比兴
  • 3篇艺术
  • 3篇诗经
  • 3篇主体身份
  • 3篇文化
  • 3篇文艺思想
  • 3篇汉代文学
  • 2篇东汉
  • 2篇言说
  • 2篇艺术个性

机构

  • 38篇渤海大学
  • 15篇辽宁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辽宁工业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作者

  • 51篇杨允
  • 6篇许志刚
  • 2篇杨闯
  • 1篇刘菲
  • 1篇张方舟

传媒

  • 8篇渤海大学学报...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继续教育研究
  • 2篇文艺评论
  • 2篇北方论丛
  • 2篇文学评论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辽宁大学学报...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辽宁经济职业...
  • 2篇诗经研究丛刊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求是学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求索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辽宁师专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洞箫赋》与《长笛赋》文艺思想研究
2010年
《洞箫赋》与《长笛赋》同为汉代的音乐赋,两篇作品描绘了制作洞箫、长笛的竹的艺术潜质,展现了演奏者的艺术修养,形象地刻画了箫、笛音乐绚丽多彩的艺术境界,生动地显示出音乐对人的心灵净化与理性提升。作品充分表现出两位作者对艺术的不同追求,表现出他们不同的审美取向。
许志刚杨允
关键词:文艺思想洞箫音乐赋艺术境界心灵净化审美取向
出土文献视野下的“上甲微”考论被引量:1
2012年
上甲微是商代先王之一,功劳卓著,但书阙有间,今人已不能得其详,对其研究也很不重视。笔者在传统文献的基础上,借助出土的简帛文献,通过考辨来还原上甲微的本来面目,以使人们对《天问》和上古文学中的相关问题有更深刻认识。
杨允杨闯
关键词:出土文献功绩
身份、知识与文学创作——基于汉代文学主体的思考
2015年
汉代作家是具有不同社会身份、知识结构及审美取向的个体,身份、知识背景对作家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和规约。不同阶层、不同社会身份的文学主体,日常所关注的事务不同,所思所想有异,因此,诉诸文学创作即形成了言说内容及主题话语的明显差异。与身份相应,不同的学术背景及知识结构,也会直接带来文学主体审美取向及话语方式的差别。身份、知识结构、审美取向之异是汉代文学生成及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杨允许志刚
关键词:汉代作家身份知识结构文学言说
诗者,政之花——郑玄“诗歌通政论”
2009年
郑玄认为诗歌与政治紧密相通。政有盛衰,诗有"美"、"刺";政权影响力有大、有小,诗则有"风"、有"雅"。在他眼里,政治是诗之"源"、诗之"本"、诗之"母",诗与政异体相通。
杨允
关键词:诗歌
文艺作品的理想形态与文艺人民性创作导向的合理建构被引量:1
2016年
文艺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重要内容,在社会转型及"中国梦"实现的历史进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如何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并借鉴古代"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优秀文艺传统,高质量地创作出内容纯正、形式优美、引人向上的文艺作品,正确处理情、理与文艺的关系,确立人民性文艺作品的理想范式,是时代赋予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杨允张方舟
关键词:人民性思无邪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比兴”论的言义转换与郑玄的理论贡献
2012年
"比兴"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范畴,经历了漫长的理论准备与发展过程。这一范畴的内涵经历了从言说的诗性表现方式到诗的艺术表现方式的转换,这一理论范畴也从义蕴朦胧的初步形态发展成为意象丰富的经典形态。在这一范畴内涵的转变提升过程中,郑玄的理论探讨与阐述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毛诗学派"比兴"论的完成,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比兴"经典形态的确立。
杨允
关键词:毛诗
郑玄诗乐思想研究
本文集中研究郑玄的诗乐思想,从其生成条件到理论内涵,进行全方位地、深入地考察,给以历史的、实事求是的阐述与评价。 论文共分六个部分。 绪论部分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以来的郑玄研究状况,分析研究的进展及所留下的课题,明确本研...
杨允
文献传递
《论语·侍坐》名、字、叙述次第浅议
2009年
《侍坐》章记述人物时或称名,或称字,既体现出《论语》编纂者的态度与感情,也是周代礼乐文明的表现;文章在记述四弟子言志次第时,颇具深意,暗示出各人志向同孔子思想的差距。
杨允
关键词:《论语》称谓称名
宋玉:文学思维与“色”“义”焦虑被引量:1
2012年
宋玉在多篇作品中塑造出绝代美女形象,在热情地讴歌女性美的同时,也表现出他爱情观中的"色"、"义"焦虑,显示出他内心感性与理性的纠结。本文将分析解读宋玉作品文学思维中显示出来的这一焦虑,揭示宋玉的审美理念、道德判断和艺术个性。
杨允
关键词:文学思维焦虑美女形象审美理念
郑玄诗乐尊卑论管窥
2010年
"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礼书的简称。郑玄为"三礼"作注,在依经立义、诠释经文的同时,还于经注中委婉表露了自己的文艺思想。在郑玄看来,声律有尊卑之等,用乐有等级之别,形成了"诗乐尊卑论"。
杨允
关键词:文艺思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