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嘉

作品数:70 被引量:60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9篇天文地球
  • 13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遥感
  • 15篇蒸散
  • 10篇湿地
  • 9篇蒸散量
  • 8篇MODIS
  • 7篇植被
  • 7篇水体
  • 6篇偏振
  • 6篇SEBAL模...
  • 5篇玉米
  • 5篇植被指数
  • 5篇松嫩平原
  • 5篇土壤
  • 5篇光谱
  • 5篇滨海湿地
  • 4篇遥感数据
  • 4篇三江平原
  • 4篇能量平衡
  • 4篇偏振度
  • 4篇湖泊

机构

  • 63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东北师范大学
  • 7篇吉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辽宁科技大学
  • 2篇延边大学
  • 2篇吉林建筑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吉林建筑工程...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 1篇河南省气候中...
  • 1篇江苏省新海高...
  • 1篇吉林省基础地...
  • 1篇重庆市地理空...

作者

  • 69篇杜嘉
  • 53篇宋开山
  • 24篇王宗明
  • 22篇张柏
  • 20篇曾丽红
  • 9篇赵云升
  • 8篇刘殿伟
  • 6篇邵田田
  • 5篇温志丹
  • 4篇姜广甲
  • 4篇雷小春
  • 3篇刘焕军
  • 3篇苗正红
  • 3篇杨飞
  • 3篇任春颖
  • 3篇王远东
  • 3篇吴太夏
  • 3篇汤旭光
  • 3篇吕云峰
  • 3篇吕冬梅

传媒

  • 8篇遥感技术与应...
  • 6篇湿地科学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农业系统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土壤与作物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光学技术
  • 1篇红外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嫩平原不同地表覆盖蒸散特征的遥感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为了准确估算松嫩平原不同地表覆盖的蒸散量,以MODIS产品及实测气象资料为数据源,通过SEBAL模型估算了松嫩平原2008年生长季(5-9月)的蒸散量,并利用涡动相关数据验证估算结果,发现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相吻合,整个生长季蒸散量的相对误差为18.26%,基本可以满足区域蒸散研究需求。通过探讨松嫩平原蒸散量的时空格局,发现2008年生长季蒸散量为183~1003mm,具有从西南部向东部、东北部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水体、林地、湿地的平均蒸散量最高,耕地、居工地次之,草地最低。最后,将蒸散量与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了2008年生长季水分亏缺状态,发现松嫩平原平均水分亏缺量为195.96mm,97%以上区域的蒸散量大于降水量,蒸散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还需依靠地下水、径流来弥补降水量不足,生长季蒸散强烈,而降水量相对不足,对松嫩平原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及压力。
曾丽红宋开山张柏王宗明杜嘉
关键词:蒸散遥感MODIS松嫩平原
土壤表现为朗伯体的土壤湿度临界值的确定方法初探——以黑土为例被引量:4
2007年
多角度遥感中我们发现具有一定湿度的土壤表现为非朗伯体.而小于这个湿度时土壤则表现为朗伯体。本文以黑土土壤为例,通过对含水土壤偏振度的测量,建立偏振度与土壤湿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偏振度为0时土壤湿度,这个湿度就是土壤表现为朗伯体和非朗伯体的湿度临界点,再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得到的结论。
杜嘉赵云升吴太夏宋开山
关键词:土壤湿度
利用SEBAL模型与P-M公式估算乌裕尔河下游地表蒸散被引量:3
2009年
先通过SEBAL模型估算了乌裕尔河下游沼泽旱地交错区1992年7月9日、1994年7月15日、1995年7月18日、1999年7月13日4个时相的日蒸散量,并通过P-M公式与作物系数进行时间尺度扩展得到了这4个时相所处月份的蒸散量,最后对日蒸散量、作物系数、月蒸散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蒸散量的频率分布图呈双峰结构,分别体现了旱地的蒸散特征、湿地与水体的蒸散特征;平均日蒸散量依照1994-07-15、1999-07-13、1995-07-18、1992-07-09的顺序依次降低;时相1994-07-15的平均日蒸散量与平均作物系数最高;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日平均风速、日照时数、日最低气温对参考作物日蒸散量的影响较为明显。
曾丽红宋开山张柏王宗明杜嘉
关键词:遥感蒸散作物系数
基于三波段模型的大豆叶绿素a含量估算模型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实测大豆冠层高光谱及叶绿素a数据,利用植被指数和三波段方法建立大豆叶绿素a的高光谱反演模型.通过IDL(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实现NDVI和RVI波段的重新选择,提高了基于2种植被指数的模型反演精度.比较而言,三波段方法建模反演大豆叶绿素a含量的精度较改良后植被指数的更高(R2=0.81).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波段重新组合的植被指数建立的估算模型可以提高大豆叶绿素a的估算精度;三波段模型法可以筛选更好的波段来构建模型,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叶绿素a反演精度.
邵田田宋开山杜嘉
关键词:叶绿素A植被指数生化参数
偏振遥感中水面溢油偏振度随太阳天顶角的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水面溢油是最常见的水体污染源之一,在反射、散射和透射电磁辐射的过程中,将表现与它们自身性质有关的偏振特性。因此,对水面溢油的多角度偏振信息探测成为水体定量遥感的一种新手段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光倾斜入射到溢油表面时,其反射光存在偏振现象,并进一步推导了偏振度与太阳天顶角之间的函数关系,总结出其中的变化规律。太阳天顶角是影响辐照度的主要因素,研究偏振度随太阳天顶角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偏振遥感解译提供重要参数,对溢油的精确识别和反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杜嘉赵云升宋开山韩阳
关键词:偏振遥感水面溢油偏振度
莫莫格湿地冷岛效应遥感分析
2019年
以2015年春季、夏季、秋季共3期莫莫格湿地的Landsat 8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大气校正法反演研究区的地表温度;在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和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工具进行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地统计分析,从而完成莫莫格湿地的冷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对周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冷岛效应(降温作用)随着离湿地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湿地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降温作用并不相同,对居住地类型的影响范围在240~540 m,对旱地类型的影响范围在480~660 m;湿地对盐碱地的降温作用比较显著,影响范围在600~660 m。湿地在不同季节对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降温作用并不相同,在春夏秋3个季节中降温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
项小云李凤秀杜嘉刘雁宋开山赵博宇周昊昊马学垚
关键词:冷岛效应LANDSAT
利用多角度偏振信息计算海水密度研究初探被引量:11
2007年
提出一种利用多角度偏振信息计算海水密度的方法,从多角度遥感与偏振光遥感的角度,找出海水的偏振特性与海水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海水偏振特性与海水折射率特性对海水密度进行计算,扩展现有遥感应用的领域,同时为海洋基本参数反演开拓新思路.
杜嘉赵云升吕云峰赵乃卓
关键词:海水密度
偏振遥感测量中土壤偏振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初探被引量:4
2007年
偏振是光的一种基本性质。不同地物或同一地物不同状态产生不同的偏振态,且与波长密切相关,因此探测目标地物偏振信息正成为遥感目标识别的新手段。推导了当光倾斜入射到土壤表面时偏振度与太阳高度角之间的函数关系,总结出其中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角是影响辐照度的主要因素,研究土壤偏振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土壤偏振遥感解译提供重要参数,对地物的精确识别和反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杜嘉赵云升宋开山吴太夏
关键词:土壤偏振度太阳高度角偏振遥感
三江平原湿地植被叶面积指数遥感估算模型被引量:25
2008年
利用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同期野外实测的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分析了三江平原洪河自然保护区草甸、沼泽植被、灌丛和岛状林4种湿地植被及样本总体的NDVI与LAI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NDVI与不同湿地植被类型叶面积指数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制作完成洪河自然保护区LAI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样本总体的LAI估算效果不太理想,其NDVI与LAI的相关性仅为0.523;将研究区分为草甸、沼泽、灌丛和岛状林4种湿地植被类型,NDVI与各植被型LAI的相关性和估算效果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所建立的LAI遥感反演模型以三次曲线回归方程拟合精度最高,R2分别达到0.723、0.588、0.837、0.720。以上结果表明,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并基于遥感植被分类的基础上,CBERS-02遥感影像可用于较大区域内湿地植被生理参数的反演研究。
靳华安刘殿伟王宗明宋开山李方杨飞杜嘉李凤秀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植被指数遥感湿地植被
基于SEBAL模型的别拉洪河流域典型生态系统蒸散量估算被引量:7
2009年
蒸散发是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计算方法只能以点为基础进行计算。为排除蒸散发空间变异特性的影响,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的SEBAL模型,对别拉洪河流域典型生态系统的日蒸散情况进行了计算模拟,获取了相关地面特征参数及日蒸散量,并根据地表实测温度和涡度相关系统测量的蒸散量对遥感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2008年三期估算结果的地表温度误差分别为1.57K、0.72K、1.73K左右,2006年一期估算蒸散量的误差为12.86%,说明SEBAL模型的精度能够满足蒸散量遥感估算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蒸散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下的日蒸散量并不相同,其中水体和植被覆盖较好的地区的蒸散量较高,而没有灌溉措施的旱田的蒸散量较低。不同生态系统日蒸散量的空间分布不仅和灌溉条件有一定关系,而且也受气候条件的制约。
杜嘉张柏宋开山王宗明曾丽红
关键词:蒸散能量平衡SEBAL模型TM影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