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超

作品数:37 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管
  • 7篇细胞
  • 7篇内皮
  • 6篇血压
  • 6篇中药
  • 6篇自噬
  • 6篇高血压
  • 5篇细胞自噬
  • 4篇内皮细胞
  • 4篇肝阳上亢证
  • 3篇心肌
  • 3篇心血管
  • 3篇血管新生
  • 3篇氧化应激
  • 3篇中医
  • 3篇降压
  • 3篇高血压病
  • 3篇钩藤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组学

机构

  • 36篇山东中医药大...
  • 13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国家自然科学...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山东省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齐鲁工业大学
  • 1篇山东小鸭电器...

作者

  • 36篇李超
  • 15篇李运伦
  • 7篇杨雯晴
  • 5篇张蕾
  • 5篇王宇
  • 4篇姜枫
  • 3篇于定荣
  • 2篇王苗苗
  • 2篇张冬梅
  • 2篇赵京霞
  • 2篇姜枫
  • 2篇张兆旺
  • 2篇窦锦明
  • 2篇孙秀梅
  • 2篇毕明刚
  • 2篇熊俊
  • 2篇潘文慧
  • 1篇张丹
  • 1篇李媛
  • 1篇包培荣

传媒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齐鲁药事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草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华针灸电子...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防治心肌梗死的促血管新生机制研究进展
2023年
心肌梗死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负担,促进缺血区域血管新生、建立侧支循环供血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现代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如黄芪、三七、红景天、当归、丹参、葛根等能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HI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多个血管新生相关细胞因子,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HIF-1α-VEGF)、血管生成素/血管生成素受体-2(Ang-Tie2)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可为防治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参考文献44篇。
潘金源李超
关键词:中药心肌梗死血管新生缺氧诱导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六味地黄丸治疗肾系疾病验案举隅被引量:1
2015年
六味地黄丸为宋代钱仲阳所创,载于《小儿药证直诀》,原名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肾怯诸证。方中以熟地黄为君,壮肾水,充肾精,山茱萸味酸以敛肝肾之精,山药甘淡平补脾肺而固肾,三药共滋肾阴,为防滋腻而致腑气不通,故以泽泻清膀胱,而宣府气,又以牡丹皮清血分中热而凉血,并活血化瘀以畅血脉,以茯苓清气分之热,健脾气而渗湿。
李超李运伦姜枫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慢性肾衰竭慢性肾炎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的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代谢模式差异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候的代谢模式,试图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揭示高血压病的证候本质,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精准阐释和诊治提供借鉴。方法:对19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GYSK组)、16例阴阳两虚证患者(YYLX组)和18名健康志愿者(HC组)的血清进行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并进行模式识别和生物标记识别。结果:GYSK组鉴定出7种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花生四烯酸、白三烯a4、3,4-二羟基扁桃酸、孕酮、2-甲氧基-雌二醇-17b-3-葡萄糖醛酸苷、创伤酸、7-羟基-D4-神经前列腺素;YYLX组检测到9种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乳清酸、5-甲基胞嘧啶、植物鞘氨醇、羊毛甾醇、石榴酸、PS(18∶0/18∶1(9z))、PE(14∶0/22∶4(7z,10z,13z,16z))、SM(d18∶1/12∶0)、PC(20∶1(11z)/20∶4(5z,8z,11z,14z))。结论: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从微观层面揭示了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与阴阳两虚证的代谢本质,有助于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
李超鞠建庆潘文慧李运伦杨雯晴
关键词:高血压病代谢组学肝阳上亢证阴阳两虚证生物标志物
中药复方体外药理研究方法思考
2023年
中药复方的体外药理机制研究是明确中药复方效应靶点和清晰阐释中医药内涵的关键,然而中药复方不同于单一成分或化学药物,其物质基础不明、效应成分不清和复杂的成分组成等特点使中药复方的体外药理研究方法争议颇多。就细胞实验而言,直接干预方法多采用水煎液或醇提物直接加入细胞培养体系,间接干预方法主要为制备含药血清、含药肠吸收液、含药肝孵育液或含药脑脊液等加入细胞培养体系,亦或是筛选有效活性成分直接进行药理机制研究。然而,每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点,不能完全清晰地实现中药复方的体外机制研究,因此,针对不同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中药复方体外药理研究方法,通过研究设计规避其缺点,优化出具备较高科学性和可重复性的研究方案是中药复方体外药理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李超
关键词: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含药脑脊液
氧化应激和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7年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的、渐进性的动脉炎症性疾病,以动脉壁变硬增厚、弹性减退和管腔狭窄为主要病变特征。虽然AS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演变尚未明晰,但是研究证实脂质代谢异常及氧化应激损伤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氧化应激能够诱导细胞发生自噬现象以减轻氧化损伤[1]。有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了细胞自噬的概念。自噬,
李超姜枫李运伦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氧化性应激自噬
钩藤总生物碱增强自噬降低氧化应激诱导的内皮细胞炎性反应
目的:探讨钩藤总生物碱调控细胞自噬对氧化应激诱导的内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将HUVECs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oxLDL组、DMSO组、雷帕霉素(Rap)组、钩藤总生物碱组、钩藤总生物碱+3-MA组...
李超杨雯晴王宇田艳鹏姜枫李运伦
关键词:钩藤总生物碱内皮细胞炎性反应细胞自噬
乌梅在二陈汤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通过祛痰、镇咳、降脂的实验研究发现 ,乌梅也有一定的镇咳作用 ,四味二陈汤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乌梅对四味二陈汤镇咳作用有明显的增强效应 ;乌梅有一定的调节脂代谢作用 ,四味二陈汤有明显的调节脂代谢作用 ,乌梅对四味二陈汤调节脂代谢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乌梅对四味二陈汤发挥祛痰作用增强效应不明显。
孙蓉吕兰俊王平吕丽莉刘持年李超侯健韩涛
关键词:乌梅二陈汤镇咳祛痰降脂动物实验
酸枣仁两种炮制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别以酸枣仁中总皂苷、酸枣仁皂苷A、B,总黄酮含量为检测指标,对其进行炮制方法的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清炒和微波烘烤对酸枣仁进行炮制,并对各样品中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酸枣仁经炮制后各检测指标均高于生品,而微波炮制品高于炒黄品。结论:清炒和微波烘烤对酸枣仁各检测指标的含量均有明显的影响,而微波炮制品高于炒黄品。
于定荣杨梓懿李超王京龙
关键词:酸枣仁
中药复方藤菔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临床疗效及其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评价藤菔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藤菔降压片有效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从而揭示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临床研究:将60例符合纳入要求的高血...
李超
关键词: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临床疗效细胞自噬
文献传递
芝麻木酚素对肾型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芝麻木酚素对肾型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选取肾型高血压大鼠模型10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及芝麻木酚素高、中、低剂量组,对比各组血压、心率,并测定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NO)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各组用药前,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 w后均有所改善,且芝麻木酚素高剂量组收缩压显著低于其他剂量组,同时与模型组比差异明显(均P<0.05),各组用药前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6 w后,卡托普利组和芝麻木酚素高剂量组均显著改善,且较模型组差异明显(P<0.05),芝麻木酚素高剂量组大鼠经过6 w治疗后,NO含量明显上升,SOD活性也显著上升,但血管紧张素Ⅱ无影响。结论高剂量芝麻木酚具有显著改善血压和心率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NO含量,抗氧化作用继而达到降血压和降心率的目的。
王宇李超刘阿娜潘文慧
关键词:肾型高血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