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超

作品数:75 被引量:53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经济管理
  • 4篇医药卫生
  • 4篇社会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军事

主题

  • 14篇城市
  • 6篇住房
  • 5篇学术
  • 5篇要素禀赋
  • 5篇实证
  • 5篇禀赋
  • 5篇筹委会
  • 4篇地产
  • 4篇房地
  • 4篇房地产
  • 4篇房价
  • 4篇城市化
  • 3篇中国城
  • 3篇中国城市化
  • 3篇实证研究
  • 3篇思想史
  • 3篇童心
  • 3篇童心说
  • 3篇住房需求
  • 2篇幸福感

机构

  • 5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6篇暨南大学
  • 5篇南阳师范学院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外国语大...
  • 3篇中央财经大学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北京信息科技...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澳门科技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云南省社会科...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2篇李超
  • 10篇倪鹏飞
  • 6篇韩江波
  • 6篇万海远
  • 4篇覃成林
  • 4篇连增
  • 3篇徐文英
  • 2篇乔仁忠
  • 2篇曾戎
  • 2篇范建伟
  • 2篇张其中
  • 2篇何蓉
  • 1篇张玉娟
  • 1篇林广志
  • 1篇钟贤良
  • 1篇杨继瑞
  • 1篇杨杰
  • 1篇曹宗平
  • 1篇易顺
  • 1篇单爱军

传媒

  • 5篇财贸经济
  • 4篇银行家
  • 3篇中国经济报告
  • 2篇中国流通经济
  • 2篇经济研究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西藏研究
  • 2篇中国外资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开放导报
  • 1篇新华月报
  • 1篇史学集刊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经济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1
  • 4篇2000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李贽研究学会筹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0年
李超
关键词:李贽思想筹委会封建专制主义文化生态平衡中国思想史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失衡的实证分析——基于医疗竞争模式的视角
医疗服务是一个受管制的行业,在价格管制下医疗服务常以质量竞争替代价格竞争。由于医疗服务市场存在质量与成本的权衡,很难用传统的产业组织范式来解释医疗服务竞争的效率。本文利用了协整理论分析我国公立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门诊服务的...
徐文英李超吴明
关键词:价格管制
文献传递
中国城市化的结构效应与发展转型--“大国城市化前沿问题学术论坛”综述被引量:19
2014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城市化史诗,也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带有人类城市化轨迹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的推进方式和形态特点。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将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量转移,要素配置效率也将不断提高,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
倪鹏飞杨继瑞李超董杨
关键词:中国城市化学术论坛农业剩余劳动力中国经济增长
2014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中国城市竞争力大致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态势。中国城市与理想城市的状态仍相距甚远,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仍任重而道远在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许多处于"城市病"阵痛期的国内城市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城市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将更加依赖于生活质量和城市活力,而后者则取决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节能环保技术、生态环境质量、可负担的住房,以及城市或整个大城市群管理效率和决策协调能力提高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倪鹏飞李超
关键词: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节能环保技术全域
中国城市新版图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制造2025"和"高铁时代"的双轮驱动,将会对未来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以"大改革"和"大调整"为基本共识的"新常态"模式下,2014年中国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以及区域空间格局酝酿着变革调整的契机。如何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及高铁时代来临所导致的经济转型及空间布局调整。
倪鹏飞李超
关键词:城市经济双轮驱动
一种用于输送疏水性药物的活性氧响应性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输送疏水性药物的活性氧响应性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包括步骤:依照专利“一种芳基硼酸酯修饰的氨基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芳基硼酸酯修饰的氨基酸衍生物,将聚琥珀酰亚胺和芳基硼酸酯修饰的氨基酸衍...
曾戎乔仁忠李超袁艺
地区竞争、土地供给结构与中国城市住房价格被引量:20
2020年
为了分析地区竞争下地方政府间土地供给结构的策略互动及其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本文在归纳梳理中国土地供应法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同时考虑居住用地需求和工业用地需求的两城市模型,探讨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并基于2006—2015年城市面板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受约束的条件下,地方政府有激励以减少居住用地为代价提高工业用地供给,进行招商引资竞争;与市场起主导作用的情形相比,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时,工业用地的供应量更高,居住用地的供应量则偏低,工业地价与居住用地的价格差异增大;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结构的干预,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同推高了房价。此外,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会影响到相邻地区的供地策略。研究对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改革、从供给侧解决高房价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皮亚彬李超
关键词:土地财政住房价格
学区房问题的国际比较与文献述评被引量:3
2020年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增加,学区房问题开始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作者分别从学区房的国别经验研究、溢价率测度以及对儿童发展的长期效果比较出发,对学区政策和学区房研究的前沿进展进行了回顾与梳理。研究表明,学区房问题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经济发展水平与学区房问题的严重程度之间并无直接关系。由于数据测度方法偏误以及市场炒作等因素,各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估学区房溢价率的现象。在以西方国家学区房为样本的估计结果中,当学校平均考试成绩每提高一单位标准差时,学区房溢价率大致维持在1.4%~4.3%。进一步的政策实验及追踪研究表明,学区房对儿童未来发展的长期影响并未形成一致结论,邻里效应的发挥需要一定前提条件。最后结合既有研究和国际经验,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解决学区房问题的现实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
李超连增
关键词:溢价率
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方略
2023年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世界先进湾区宜居环境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房租价格、通勤成本、饮食价格和服务价格较低,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文化旅游等宜居指标上总体还存在较大差距。粤港澳大湾区是建立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四个中心城市背景下的区域一体化合作框架,在推进优质生活圈建设过程中,还面临区域协同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大湾区城市内部的宜居水平差距较为明显等诸多短板和限制性因素。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应坚持以高标准的区域一体化,推动大湾区宜居环境的整体提升;深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合作机制,解决好大湾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贯彻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大湾区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空间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
李超
关键词:宜居环境公共服务
房地产开发热背景下的农业弱质化分析
2011年
当前,房地产开发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趋加剧并成为利益博弈的焦点。在房地产开发的压力下,中国农业已显现出弱质化。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房地产开发与耕地保护方面的均衡问题,统一政策口径,协调区域发展,推进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李超万海远徐文英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