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皓

作品数:1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民族
  • 6篇民族地区
  • 5篇分工
  • 3篇四川民族
  • 3篇四川民族地区
  • 2篇地方分权
  • 2篇新农村
  • 2篇新农村建设
  • 2篇秩序
  • 2篇秩序构建
  • 2篇农村
  • 2篇区际贸易
  • 2篇区域发展理论
  • 2篇区域分工
  • 2篇区域经济
  • 2篇中央集权
  • 2篇西部大
  • 2篇西部大开
  • 2篇西部大开发
  • 2篇民族经济

机构

  • 14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4篇李皓
  • 4篇郑长德
  • 2篇杨海燕
  • 1篇肖韶峰
  • 1篇杜肯堂
  • 1篇钟海燕
  • 1篇黄磊

传媒

  • 6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西北人口
  • 1篇西南民族学院...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2011年中...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民族地区产业现状及其竞争力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四川民族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 ,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 ,而且差距还在拉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四川民族地区的产业状况作了一个全景式的考察 。
李皓郑长德
关键词:四川民族地区竞争力民族经济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机制再认识被引量:3
2008年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是分工演进在空间维度上的展开,由分工演进认识报酬递增进而阐释空间集中是理解区域空间演进机制的基本线索。在分工演进条件下,分工网络扩大并表现为中间投入品和最终产品生产的多样化,多样化的生产交换格局使得微观主体间的经济关联日益紧密和复杂,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不断增强,分工网络效应在分工与市场相互作用下以正反馈形式非线性放大,经济体报酬递增性质凸显。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是一种降低分工网络运行成本,从而更加充分利用和强化分工网络效应、提升报酬递增程度的空间组织形式。当分工网络扩大对企业带来的边际收益大于由于网络扩大和空间集中而增加的企业总成本(包括增加的交易成本和因非流动要素价格上升而增加的生产成本)时,空间向心力大于离心力,空间集中成为必然。反之,区域低水平均衡状态是长期稳定均衡。促使分工演进的条件就是区域经济摆脱空间低水平均衡走向空间集中的条件。
李皓杨海燕
关键词:分工报酬递增结构演进空间结构
民族经济学发展中的“二重困境”被引量:4
2011年
民族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二重困境",构成对其发展的直接制约:一是发展路径选择之困境,民族经济学选择了一种"非传统"的发展策略,促进了其影响力的扩大,并推动了学科的快速成长,同时也造成了学科发展的"软肋";二是研究工具缺乏的困境,难以把"民族"这个概念内化于经济理论分析中,构成对学科基础理论创建的技术性障碍。
黄磊李皓
关键词:民族经济学
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思考被引量:2
2005年
四川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业是该地区最具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是未来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探讨了该地区旅游业的现状,分析了它在四川民族地区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针对这一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解决思路。
李皓郑长德
关键词:四川民族地区旅游业
生态压力下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措施——以三江源地区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紧迫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民族地区长期面临的主要矛盾。为此,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区及生态功能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遵循"统筹兼顾"的工作方针,以生态环境的修复、维护特别是水源涵养为缓解矛盾的关键环节,以生态移民为抓手,以生态特区建设为载体,逐步探索构建适应这些区域的特殊制度安排和组织管理形式,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夯实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以广大农牧民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为终极目标。
肖韶峰李皓
关键词: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
四川民族地区比较优势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地区产业的比较优势是构成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本文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 ,以定量分析的方式 ,运用区位商等定量分析指标 。
李皓郑长德
关键词:民族地区比较优势区位商
民族地区全面小康之路初探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从全面小康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运用分工理论的现有成果,以分工的演进为主线,探讨了民族地区全面小康之路上最重要的问题——经济发展问题。本文认为,高昂的交易成本、落后的技术条件、匮乏的人力支持使得民族地区区域内的分工难以开展,区际间的分工也无法深入,从而造成了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的封闭性和自给性,形成了该地区低级化的经济结构特征,这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所在。所以,提高民族地区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分工经济的发展,就成为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的唯一选择。
李皓杜肯堂
关键词: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分工经济发展
川西藏区灾后重建的金融特殊政策被引量:2
2008年
"5.12"大地震给川西藏区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灾后重建需要巨量资金投入。上至中央,下至央行和银监会已相继出台向灾区倾斜的金融"特殊"政策。作为四川重灾区中最偏远落后的地区,川西藏区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以及金融基础的特殊性,使金融业支持灾后重建面临着许多不同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宜对这一特殊地区采取金融特殊政策,包括赋予地区金融特权、调整信贷政策、创新融资方式、政策性金融体系整体变革等。
杨海燕李皓
关键词:经济重建汶川大地震金融创新
民族地区“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再认识——基于农村人口能力扩展的视角被引量:2
2013年
能力扩展是一个既能贴近于民族地区农牧区实际,又能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研究视角。该视角下,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牧民群众能力缺失,而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可以理解为以农牧民能力扩展为取向的实践行为。现阶段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的能力扩展有其优先次序和侧重点。免于贫困和健康生活的能力始终应该是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能力,也是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知识获取和技能提升的能力则是关键性的能力,它不仅是基本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进一步扩展能力的前提;而社会参与能力和政治参与能力是农村群众获得归属感和价值实现感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更加重视民族地区的贫困治理,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免于贫困和健康生活能力的获得;逐步提升农牧区群众的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能力,努力为他们融入现代社会创造各种条件,培养既能享受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精神满足,也能够在观念上和行为中融入现代社会,在社会参与中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兼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的新型农牧民。
李皓钟海燕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区域最优竞争合作秩序构建及其国家实践——理论分析、历史教训与经验借鉴被引量:1
2011年
区域最优竞争合作秩序指既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区际间交易成本,保证全国市场统一性和市场竞争有效性,又能协调自由竞争条件下区域冲突,实现区际公平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由于市场在空间公平方面无能为力,故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关系的合理安排就成为区域最优竞争合作秩序构建的关节点。中央过度集权可能造成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化和区域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也意味着制度供给垄断,造成地方政府制度试验和制度试错的缺失。过度分权则往往导致市场分割,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因此,秩序构建的关键是要厘清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的运行边界。中央需要逐步弱化其经济资源配置权力和制度供给垄断,强化其维护市场运行秩序和协调区域利益冲突的核心作用;地方政府则需要一个受宪法确认的权力领域,从而在制度试验和制度供给上能够更加贴近于区域实际,并通过区际间的制度竞争为经济社会的良性演进提供条件。
李皓郑长德
关键词:区际关系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