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瑞娜

作品数:67 被引量:132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0篇柴油
  • 30篇柴油机
  • 18篇生物柴油
  • 18篇甲醇
  • 13篇燃烧
  • 6篇废气再循环
  • 5篇动力学
  • 5篇十六烷值
  • 5篇结构特征
  • 4篇碳烟
  • 4篇特性分析
  • 4篇排气
  • 4篇燃料
  • 4篇燃烧过程
  • 4篇着火
  • 4篇化学反应
  • 4篇掺混
  • 3篇乙醇
  • 3篇正庚烷
  • 3篇颗粒物

机构

  • 62篇江苏大学
  • 8篇河南工程学院
  • 5篇常熟理工学院
  • 5篇无锡职业技术...
  • 3篇南通航运职业...
  • 3篇南通大学
  • 2篇南通职业大学
  • 2篇西华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中国汽车技术...
  • 1篇德尔福(中国...

作者

  • 62篇李瑞娜
  • 56篇王忠
  • 37篇刘帅
  • 19篇赵洋
  • 16篇李铭迪
  • 7篇瞿磊
  • 5篇倪培永
  • 5篇赵怀北
  • 4篇李立琳
  • 4篇许广举
  • 4篇杨丹
  • 3篇冯渊
  • 3篇陈培红
  • 2篇陈林
  • 2篇王向丽
  • 2篇毛功平
  • 2篇张美娟
  • 1篇张新松
  • 1篇王宇成
  • 1篇吕辉

传媒

  • 8篇车用发动机
  • 6篇江苏大学学报...
  • 3篇汽车工程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内燃机学报
  • 3篇石油学报(石...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现代车用动力
  • 2篇小型内燃机与...
  • 2篇可再生能源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煤炭转化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1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醇影响柴油着火的作用机理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通过AVL Fire软件建立了4B26柴油机的燃烧模型,并耦合甲醇-正庚烷的化学反应机理文件,研究了柴油机燃用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着火过程中,缸内温度、燃料浓度和中间产物的变化规律,并分别依据放热率、中间产物、温度的变化对滞燃期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甲醇-正庚烷着火之前,与甲醇分解有关的中间产物中,CH_2O,H_2O_2,OH变化最显著,且中间产物浓度呈双峰走势;-7°~-5°范围内,与甲醇相比,正庚烷发生了明显的脱氢反应。正庚烷低温分解相关的主要基元反应中,生成CH_4,C_2H_4,C_3H_6的基元反应更容易发生。根据瞬时放热率、正庚烷脱氢、OH浓度、缸内温度场变化等方法确定的甲醇-正庚烷着火时刻分别为-7.2°,-7°~-5°,-2.4°,-5.8°。几种判断方法中,依据OH浓度变化判断的着火时刻较晚。
李瑞娜王忠瞿磊刘帅
关键词:柴油甲醇着火燃烧过程
F-T柴油替代物低温氧化实验与简化机理研究
2023年
根据F-T柴油的主要性质,提出了以摩尔浓度分别为94%和6%的正十二烷(NC_(12)H_(26))和异辛烷(IC_(8)H_(18))混合物作为F-T柴油的替代物。运用射流搅拌器(JSR)氧化平台与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方法 (SVUV-PIMS),开展了F-T柴油替代物低温氧化实验。构建了F-T柴油的简化机理,分析了NC_(12)H_(26)与IC_(8)H_(18)的敏感性和氧化路径。结果表明,构建的简化机理对反应物的消耗和CH_(4)、C_(3)H_(6)等主要中间物质的生成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在F-T柴油的氧化过程中,NC_(12)H_(26)增强了IC_(8)H_(18)的低温氧化活性,IC_(8)H_(18)减缓了NC_(12)H_(26)的低温反应速率。当氧化温度升高时,NC_(12)H_(26)的氢提取反应路径更加丰富,烷基自由基更容易通过解离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
华琰王忠李瑞娜刘帅刘帅朱佳隆
关键词:F-T柴油正十二烷异辛烷
小型农用柴油机甲醇/生物柴油燃烧与排放模拟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甲醇/生物柴油在小型农用柴油机上的应用,采用3维CFD软件建立了186FA柴油机的缸内燃烧、排放仿真模型,通过对比排放污染物的试验值和计算值,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3 000 r·min^-1,5.7 k W时,柴油机直接燃用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掺混15%甲醇形成的混合燃料的缸内燃烧和排放污染物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生物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掺混15%的甲醇,柴油机的滞燃期延长,放热始点对应的相位后移,缸内最大爆发压力降低不多,最大压力升高率和最大放热率略有升高;最高燃烧温度基本不变,温度场内的高温区域有所缩小;曲轴转角为370.0°~400.0°时,O2低浓度区域比燃用生物柴油时有所扩大,NOx和soot的平均体积分数同时降低.
李瑞娜王忠侯令川李铭迪赵洋
关键词:生物柴油甲醇燃烧
酯类燃料十六烷值估算方法的改进被引量:3
2013年
对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燃料分子结构特征和活性原子机理,考察了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的影响因素,从密度、折射率以及化学键键能的角度,提出了改进的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比7种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的计算值与实验值,验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酯类燃料的十六烷值随着其分子中双键数目的增加而降低,随分子中碳链长度的增加有所提高;酯基是导致酯类燃料十六烷值高于烃类燃料的主要因素。由改进公式计算的十六烷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3.50,与现有计算公式相比,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4.40,有效地提高了酯类燃料十六烷值的估算精度。
李瑞娜王忠李铭迪赵洋倪培永
关键词:十六烷值分子结构化学键
废润滑油再生燃油及其碳烟热重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合理评价废润滑油再生燃油的热稳定性及其燃烧生成碳烟的氧化活性,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废润滑油再生燃油及碳烟的热重特性,同时采用Coats-Redfern方程计算了燃油与碳烟的热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1)分别采用一级、二级动力学模型求解2种燃油及其碳烟的热动力学参数,热动力学参数的拟合直线的线性相关性较好。(2)再生燃油的热稳定性比柴油好。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接近燃油的着火温度。再生燃油、柴油的活化能分别为44.2、39.2kJ/mol。(3)碳烟存在3个明显的质量损失阶段。(4)再生燃油燃烧生成碳烟的10%失重时对应的起燃温度高于柴油,两者燃烧生成碳烟的50%失重时对应的起燃温度相差不多。
王向丽倪培永张新松王忠李瑞娜
关键词:碳烟活化能
聚氧甲基二甲醚/柴油着火特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2022年
研究了掺混聚氧甲基二甲醚(PODE)对CFR发动机柴油着火特性的影响.将PODE以0~30%的体积分数掺入柴油.在CFR发动机的均质压燃(HCCI)燃烧模式下,获得了当量比为0.5的柴油/PODE混合燃料的临界压缩比和放热率.实验结果表明,PODE掺混比越高,混合燃料临界压缩比越低.所有实验燃料均呈现高、低温两段式放热,混合燃料中PODE含量越高,高、低温两阶段放热相位提前,低温放热的比例越高.数值计算结果显示,PODE的分解反应可产生大量的CH_(2)O基团,促进混合燃料低温反应的进行.此外,由于PODE的高含氧量,掺混PODE可促进与O*和O_(2)相关的反应,进一步提高了混合燃料的反应活性.
孟鑫李瑞娜李龙海祁玉龙田晶
关键词:放热率
含水乙醇-生物柴油对186F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乙醇燃料吸水性较强,生物柴油制备过程中残存水分,含有水分的燃料对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建立了186F柴油机燃用含水乙醇-生物柴油的燃烧与排放模型,通过实测186F柴油机示功图进行了验证,对不同含水率的乙醇-生物柴油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乙醇含水率对柴油机燃烧特征参数和NO_x与soot排放的影响规律。从柴油机动力、经济和排放的角度,提出了乙醇含水率阈值的概念。结果表明:乙醇含水率为0%~20%时,随着乙醇含水率的增加,缸内最大燃烧压力、缸内平均温度、平均指示压力等均呈下降趋势;燃用乙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柴油机指示比能耗有所增加;NOx与soot排放质量分数降低幅度呈增大趋势,不影响柴油机性能的乙醇含水率阈值应低于10%。
朱佳隆刘理凡李瑞娜刘帅王忠
关键词:柴油机含水率燃烧
柴油机排气颗粒物的力学特征与空间结构被引量:4
2018年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与小角X射线散射分析了单缸柴油机排气颗粒的结构和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柴油机排气管温度为514、310和105,℃测点时,颗粒的黏附力分别为3.75、4.11和4.38,n N,黏附能为1.63×10-16、1.68×10-16和1.79×10-16,J.排气颗粒的力学特征差异明显,颗粒间吸引、黏连作用增强,颗粒的黏附力Fad与黏附能Wad增大,能量势垒升高.颗粒的散射强度减弱,散射曲线凸起区域特征矢量值qT与qmin减小,团聚体尺寸增大,截面平均孔径、轴向长度、回转半径和分布分维数减小,孔隙数量浓度和孔径减小.可以看出,排气颗粒当量粒径的增大导致颗粒间吸引作用增强;随着排气管温度的降低,有机物与水分不断吸附,颗粒团聚体的孔隙数量浓度、散射特征矢量和孔隙半径等空间结构参数减小,颗粒紧密团聚,致密度增大.
赵怀北王忠刘帅李瑞娜冯渊
关键词:柴油机力学特征空间结构
十六烷值对甲醇/生物柴油排放污染物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186F柴油机上进行了台架试验,测定了柴油机燃用十六烷值分别为46、50、55的甲醇/生物柴油的排放污染物及燃油消耗.考察了十六烷值对柴油机燃烧甲醇/生物柴油的排放污染物、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标定工况时,当甲醇/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为46、50、55时,NOx浓度分别为155×10-6、142×10-6、135×10-6;烟度分别为3.4、2.3、3.0;HC浓度分别为89×10-6、193×10-6、284×10-6;CO浓度分别为0.5%、0.8%、1.2%.随着甲醇/生物柴油十六烷值的增加,柴油机排放污染物中的NOx浓度和烟度降低,但HC和CO浓度增加.甲醇/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不能过高,否则会使柴油机排放污染物急剧增加.
李瑞娜王忠李铭迪赵洋倪培永刘帅
关键词:生物柴油甲醇十六烷值
十六烷值对甲醇/生物柴油燃烧过程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配制了十六烷值分别为45.5、49.5、54.5的甲醇/生物柴油.在186,F柴油机上,测量了标定转速、最大转矩转速时,柴油机燃用柴油、甲醇/生物柴油的示功图,考察了十六烷值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醇/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从45.5增加到54.5,在标定工况时,滞燃期从12°,CA缩短到10°,CA,燃烧持续期从33°,CA增加到36°,CA,缸内最大压力从7.75,MPa增加到8.39,MPa,瞬时放热率峰值从39.97,k J/(°,CA)提高到42.68,k J/(°,CA);最大转矩工况时,滞燃期从12°,CA缩短到9°,CA,燃烧持续期从31°,CA增加到35°,CA,缸内最大压力从8.08,MPa增加到8.48,MPa,瞬时放热率峰值从36.13,k J/(°,CA)提高到41.37,k J/(°,CA).
李瑞娜王忠李铭迪赵洋倪培永刘帅
关键词:生物柴油甲醇十六烷值燃烧特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