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炳万

作品数:91 被引量:311H指数:9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课题吉林省科技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挛缩
  • 13篇手术
  • 13篇术后
  • 13篇外科
  • 12篇肌腱
  • 10篇皮瓣
  • 10篇拇指
  • 10篇关节
  • 9篇前臂
  • 9篇挛缩症
  • 9篇肌挛缩
  • 8篇动脉
  • 8篇缺血
  • 8篇周围神经
  • 7篇血管
  • 7篇屈肌
  • 6篇再植
  • 6篇指间关节
  • 6篇神经损伤
  • 5篇对掌功能

机构

  • 79篇北华大学
  • 15篇吉林大学中日...
  • 10篇吉林医学院附...
  • 5篇吉林大学第一...
  • 3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北京电力医院
  • 2篇长春市中心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长春市儿童医...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吉林医学院
  • 1篇吉林市中心医...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吉林化工医院
  • 1篇舒兰矿业(集...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吉林市北华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91篇李炳万
  • 27篇赵维彦
  • 20篇李锐
  • 20篇李大村
  • 18篇赵世伟
  • 11篇邱旭东
  • 10篇王金昌
  • 7篇梁丽荣
  • 7篇崔建礼
  • 6篇赵炳显
  • 5篇王天斌
  • 5篇郭忠岩
  • 4篇孙玉福
  • 4篇刘云江
  • 4篇唐在明
  • 4篇杨涛
  • 4篇张兆毅
  • 4篇赵世伟
  • 4篇吴绍君
  • 3篇姜文学

传媒

  • 22篇中华手外科杂...
  • 12篇实用手外科杂...
  • 7篇中华显微外科...
  • 6篇北华大学学报...
  • 6篇解剖与临床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东北地区第二...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三届全国解...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医学写作...
  • 1篇吉林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5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7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掌腱膜挛缩症术后皮肤坏死及其防治
目的:探讨掌腱膜挛缩病人掌腱膜切除术后皮肤坏死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采用挛缩掌腱膜松解切除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38例64只手,其中采用齿状切口者18例26只手,采用直切口加!Z(V)字改形切口者20例38只手。结果:经...
李中檀李炳万李锐
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术后小指伸直障碍的防治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术后小指伸直障碍的应用解剖学依据及其防治方法。方法针对小指伸肌腱行解剖学观察158例标本,并将伸向小指的指总伸肌腱束按生物力学分类为四型:即标准型、力线偏离度小型、力线偏离度大型及缺如型;针对术后小指伸直障碍,用腱间纤维联系切断术治疗 3例,术中预防性治疗 55例。结果 经 1年以上随访,1989年8月~1996年间的 54例病例中,3例术后发生小指伸直不全,经腱间纤维联系切断术后均治愈,此后,采用术中预防性治疗后未再发生小指伸直障碍。结论 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术后小指伸直障碍与伸向小指的指总伸肌腱束的力线有关,按其类型分别采用腱间纤维联系切断术、腱短缩术及腱重建术,能够有效地防治小指伸直障碍的发生。
李锐王国君李炳万
关键词:肌腱移位术后
先天性屈指症的治疗体会被引量:6
2006年
先天性屈指症表现为一指或多指屈曲畸形,可合并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及其他先天性畸形,多发于中、环、小指,女性多见,有遗传倾向。1992—2004年,我科共收治10例17指屈指症患者,其中1例合并多关节挛缩症。
赵维彦李炳万李大村梁丽荣
关键词:先天性畸形关节挛缩症屈曲畸形
急诊游离足趾或拇甲瓣移植再造拇指的护理被引量:1
2007年
刘丹李炳万
关键词:手术后医护
断指(肢)再植937例体会
2000年
目的 分析断指成活的原因。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方法。结果 断指(肢)再植937例1269指(肢),成活1058个,总成活率83.4%。结论 再植术后患手使用率和满意度较高,其实用功能比假肢强。
李炳万刘云江赵世伟吴绍君李大村王金昌赵维彦邱旭东杨涛崔建礼
关键词:断指断肢再植血管吻合
塑管导引法处理近端回缩的肌腱损伤被引量:4
2006年
张跃进郭建平刘俊利刘义戈郑哲龙李炳万
关键词:肌腱损伤近端拇长屈肌腱回缩
20例小儿缺血性肌挛缩的防治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小儿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分期、预防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划分为急性缺血期(24 h以内)、挛缩期(24 h^6个月)和畸形固定期(6个月以上)。急性缺血期采用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挛缩期采用神经血管松解术17例,坏死肌肉和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畸形固定期采用屈肌起点下移术20例,其中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结果:2个月~20年随访,急性缺血期(8例):优8例;挛缩进行期(1个月以内,8例):神经、血管松解术8例中,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坏死肌肉、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效果差;挛缩恢复期(1~6个月,9例):神经松解术优3例,良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62.5%;畸形固定期(15例):屈肌起点滑移术15例中,优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3.3%其中4例曾作过神经、血管松解术,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术后畸形复发。结论:急性缺血期筋膜切开减压术、挛缩期积极的神经松解术及畸形固定期前臂屈肌起点滑移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董俊文李锐张为众李立森曹勇李炳万
关键词:前臂缺血肌挛缩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的临床分期及其治疗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的临床分期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划分为急性缺血期(24h以内)、挛缩期(24h^6个月)和畸形固定期(6个月以上),挛缩期又分为挛缩进行期(24h^1个月)和挛缩恢复期(1~6个月)。急性缺血期5例均采用筋膜切开减压术治疗;挛缩期采用神经血管松解术16例,坏死肌肉和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畸形固定期19例均采用屈肌起点下移术治疗,其中5例曾于挛缩期做过神经、血管松解术,1例在畸形期做过肌腱延长术。结果:经2个月~20a随访,急性缺血期5例疗效均优;挛缩进行期7例中,优3例、良2例、可1例、差1例;挛缩恢复期10例中,优3例、良3例、可3例、差1例;畸形固定期19例中,优9例、良5例、可4例、差1例。结论:急性缺血期筋膜切开减压术、挛缩期积极的神经松解术及畸形固定期前臂屈肌起点滑移术是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不同临床分期的最有效治疗方法。
李炳万李中檀李锐
关键词:前臂缺血肌挛缩
影响多指离断伤再植存活因素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多指离断伤再植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组42例,3指至10指离断伤采用通过补充血容量、显微再植术和术后系统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例共计131指,成活126指,再植存活率达96.2%。结论多指离断伤的治疗需要全局观念,注意补充血容量,人员密切配合,保证再植指全部存活。
赵维彦李炳万郝永胜董兆辉
关键词:多指离断再植术存活因素
低血容量对断指再植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低血容量对断指再植的影响。方法利用兔耳动脉再植模拟断指再植血管模型,在失血后不同时间行再植术,观察低血容量对兔全身凝血系统及小动脉吻合口的影响。结果低血容量可以造成兔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随着伤后时间增加,呈递增趋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不明显。低血容量组小动脉吻合口易形成血栓,且血栓较对照组大,数量多。结论低血容量对兔耳动脉再植有很大影响,临床上断指再植患者的术前和术中补液非常重要,提倡晶体液和胶体液同时输入,防止血液的高凝状态和小动脉的痉挛。
梁丽荣谭岩赵维彦李炳万董兆辉
关键词:血容量断指再植凝血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