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法云

作品数:231 被引量:1,965H指数:24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66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2篇农业科学
  • 11篇经济管理
  • 8篇生物学
  • 7篇理学
  • 6篇化学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土壤
  • 47篇污染
  • 28篇污染土
  • 28篇污染土壤
  • 18篇油污染
  • 18篇石油污染
  • 17篇石油污染土壤
  • 16篇微生物
  • 14篇生物炭
  • 14篇重金
  • 14篇重金属
  • 14篇降解
  • 14篇废水
  • 13篇植物
  • 13篇水生
  • 12篇融雪
  • 12篇融雪剂
  • 12篇生态
  • 12篇催化
  • 9篇土壤氮

机构

  • 128篇辽宁大学
  • 106篇辽宁石油化工...
  • 37篇湖南农业大学
  • 3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学研究院
  • 8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沈阳市环境卫...
  • 3篇中国气象局沈...
  • 3篇黄河三角洲京...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沈阳农业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沈阳理工大学

作者

  • 231篇李法云
  • 83篇范志平
  • 46篇马溪平
  • 31篇张营
  • 23篇付保荣
  • 20篇王艳杰
  • 19篇侯伟
  • 19篇涂志华
  • 17篇徐成斌
  • 17篇程志辉
  • 16篇惠秀娟
  • 16篇卢聪
  • 13篇陈佳勃
  • 13篇李霞
  • 11篇王博
  • 10篇王琼
  • 9篇王俭
  • 8篇李薇
  • 8篇荣湘民
  • 8篇付宝荣

传媒

  • 14篇气象与环境学...
  • 13篇应用生态学报
  • 13篇辽宁大学学报...
  • 8篇生态学杂志
  • 5篇科技导报
  • 5篇辽宁工程技术...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应用化工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生态科学
  • 4篇辽宁省环境科...
  • 3篇土壤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湖泊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20
  • 10篇2019
  • 8篇2018
  • 17篇2017
  • 34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12篇2013
  • 10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16篇2009
  • 17篇2008
  • 17篇2007
  • 7篇2006
  • 9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2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冻融作用对石油污染土壤酶活性和水溶性碳的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通过现场采样调查及室内分析测试,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经过10个冻融循环和恒温处理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土壤呼吸速率、水溶性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中重度污染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6.64%,脲酶活性增加41.11%,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不大;水溶性有机碳受冻融作用影响较大,其比恒温处理提高67.04mg·kg-1,且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越高,水溶性有机碳变化越大;中重度石油污染土壤经过冻融处理后,其石油烃含量较之恒温处理减少明显,两种不同处理的差值达290.268mg·kg-1,而对于高度石油污染土壤来说,冻融作用则可能不利于石油烃的降解。
谯兴国李法云张营马溪平李崇王效举
关键词:辽河油田冻融作用酶活性呼吸速率水溶性有机碳
一种表面活性剂强化有机污染土壤电动-生物修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强化有机污染土壤电动‑生物修复的方法及装置,可有效提高传统电动‑生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效率。本发明包括设计中心阴极外侧环形阳极的圆筒形电极矩阵构型,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沿阳极内侧填充到修复土壤系统中构...
魏小娜李法云
文献传递
太子河源头水源涵养林不同植被类型矿质态氮流失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被引量:4
2017年
以太子河源头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氮流失特征,运用冗余分析和偏冗余分析对氮流失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解,探寻太子河源头水源涵养林氮流失特征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硝态氮是氮流失的主要形态,地表径流硝态氮的浓度是铵态氮浓度的1.5倍,壤中流硝态氮的浓度是铵态氮浓度的20.5倍。无论是地表径流还是壤中流铵态氮和硝态氮流失浓度的大小顺序均为人工林>杂木林>次生林。受径流量和壤中流量的影响,铵态氮流失量表现为次生林最大,硝态氮流失量表现为人工林最大。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化学性质是影响氮流失浓度的关键因子,分别能解释氮流失浓度总变异的46.36%和16.42%。地形水文因子和植被特征是影响氮流失量的关键因子,分别能解释氮流失量总变异的22.85%和15.09%。而地形水文因子、植被特征、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理化性质4者混合作用在对氮流失特征中也起到了重要影响,分别能解释氮流失浓度和流失量总变异的36.03%和51.36%。
王琼荣湘民李法云范志平
关键词:氮素流失壤中流环境因子
脱硼氟烷基化反应研究进展
2019年
氟烷基化反应作为有机氟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能够直接将含氟基团引入有机分子,并通过含氟基团的“氟效应”改善有机分子的理化性质。以有机硼酸为代表的有机硼试剂具有对水及空气不敏感、反应活性高、官能团兼容性好、低毒等优点。近年来,诸多基于有机硼试剂的脱硼氟烷基化反应被报道。本文首先依据氟烷基化试剂在反应过程中体现的电子性质,从亲核型氟烷基化、亲电氟烷基化及自由基氟烷基化3个方面,对目前脱硼氟烷基化反应所涉及的氟试剂、催化剂、溶剂、气氛条件、反应收率、底物普适性及反应机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之后对近几年来新兴的光催化脱硼氟烷基化反应进行了单独介绍;最后从绿色化学角度对脱硼氟烷基化反应在光催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做了总结和展望。指出未来脱硼氟烷基化反应将沿着探索温和、高效、环境友好催化体系的趋势,发展更具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合成方法。
狄玲邢杨戴光阔郑宇徐强于潇贺李法云
关键词:催化氟烷基化光化学
钾盐复配水杨酸及复合生物炭源联合处理缓解融雪剂对植物胁迫的方法
钾盐复配水杨酸及复合生物炭源联合处理缓解融雪剂对植物胁迫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钾盐复配水杨酸及生物炭缓解融雪剂对植物胁迫的方法;系在融雪剂胁迫作用下的风干土壤中添加钾盐复配水杨酸,同时加入复合生物炭源,然后栽植油松幼...
李法云王艳杰范志平陈佳勃
文献传递
一种测定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总硝化贡献率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总硝化贡献率的方法,在生态系统选取样地,在样地内,按野外梅花形采样方法,选取10个小单元作断根并移除凋落物处理,在小单元四周外挖壕沟,插入纤维玻璃以阻止根向内生长,并将挖出的土壤填回壕沟...
涂志华范志平李法云卢聪
文献传递
双氰胺甲醛型改性脱色絮凝剂的合成、表征及脱色性能被引量:5
2016年
为提高双氰胺甲醛型脱色絮凝剂的脱色性能,以尿素、三聚氰胺为交联剂,以双氰胺、甲醛为原料制备了改性脱色絮凝剂,并用其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不同染料的初始浓度、p H值、投加量、无机盐以及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使用等条件对脱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改性的脱色剂具有较好的脱色性能.相同投加量条件下,未改性脱色剂的最大脱色率为89.7%,而改性脱色剂的脱色率能达到94.6%.红外光谱图表明染料分子和脱色剂发生了相互作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表明单独使用改性脱色剂时,最佳投加量为120 mg·L^(-1),单独使用PAC时,最佳投加量为60 mg·L^(-1).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优适用条件为:改性脱色剂加入量70 mg·L^(-1),聚铝加入量为50 mg·L^(-1),改性脱色剂和PAC的复配使污水处理成本下降约20%.脱色剂的改性和改性脱色剂与PAC的复配显著提高了脱色剂的耐盐性.
耿仁勇吕雪川李国轲焦玉娟高肖汉李法云
关键词:双氰胺改性复配正交试验
辽东山地水源涵养林典型植被凋落物C、N、P溶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9年
为揭示水源涵养林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养分溶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选取辽东山地太子河上游典型水源涵养林——槭树林、蒙古栎林、落叶松林和红松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碳、氮、磷养分溶出特征及pH、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养分溶出占干物质总质量的0.24%~1.28%,且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养分溶出比例和溶出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凋落物养分溶出总量槭树林>红松林>蒙古栎林>落叶松林,槭树林凋落物TP溶出量(47.71 mg·kg^(-1))相对较高,而落叶松林凋落物NO_3^--N(14.95 mg·kg^(-1))和TN(82.50 mg·kg^(-1))溶出量最低; pH下降增加了各植被类型凋落物TN和TP的溶出量,温度升高增加了凋落物DOC、TN和TP的溶出量,且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NH_4^+-N和NO_3^--N溶出最佳温度存在差异;凋落物养分溶出趋于平稳所需时间为12~24h,蒙古栎林凋落物NH_4^+-N和NO_3^--N和TN溶出趋于平稳所需时间多于其他植被类型,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凋落物养分溶出特征提供了依据。
程志辉李法云李海燕张营李霞林力涛孙学凯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淋溶凋落物PH养分
不同浓度化学融雪剂对草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化学融雪剂是寒冷地区冬季除雪的主要措施之一,其对地表水生态系统的累积性影响已逐渐受到重视。以草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不同浓度融雪剂对鱼鳃和肌肉组织中SOD和CAT活性的影响,旨在为融雪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提供科学依据。在4.10、5.13、6.41、8.01 g.L-1和10.01 g.L-1不同浓度条件下,进行融雪剂对草鱼的暴露实验。结果表明:融雪剂对草鱼的96 h LC50值为14.19 g.L-1,安全浓度值应不超过4.03 g.L-1。根据化学融雪剂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96 h LC50值,5.13、6.41、8.01 g.L-1和10.01 g.L-1浓度融雪剂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草鱼鳃和肌肉组织SOD的活性均被显著抑制(P<0.05或P<0.01)。在7 d时,化学融雪剂胁迫下草鱼鳃和肌肉组织CAT活性均表现为显著抑制(P<0.05或P<0.01),但草鱼鳃中CAT活性高于肌肉组织中。
高群李法云范志平程志辉胡水张营
关键词:融雪剂草鱼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
土壤-植物根际磷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被引量:34
1997年
土壤-植物根际磷的生物有效性研究李法云高子勤(辽宁大学生物系,沈阳110036)(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StudyofPhosphorusBiologicalAvailabilityintheSoil_plantRhizosph...
李法云高子勤
关键词:土壤-植物系统根际有效性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