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红
- 作品数:24 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8)F-FDG PET/CT对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2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患者的PET/CT资料,记录原发灶部位、骨转移部位及骨外转移部位(包括前哨淋巴结及脏器)并按CT骨转移诊断标准进行分类,测量其最大标准摄取值。结果 PET/CT显像检查确定61例原发灶,11例未找到原发灶。66例为多发骨转移,6例为单发骨转移;原发灶部位依次为肺癌(31例)、前列腺癌(6例)、胃癌(4例)、结肠癌(3例)、甲状腺癌(3例)等;溶骨性转移以肺癌(22例)、胃肠癌(7例)多见,成骨性骨转移以前列腺癌(5例)、肺癌(4例)多见,混合性骨转移以肺癌(5例)、鼻咽癌(2例)多见;胸部骨及脊柱转移多见肺癌(31例),骨盆及脊柱转移多见肺癌(23例)、前列腺癌(6例)。结论 PET/CT诊断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时,需根据骨转移的类型、部位及前哨淋巴结和脏器转移的位置找出原发灶,必要时进一步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 李毅红刘春利卫建国聂卫文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
- PET和PET/CT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09年
- 孙海辉王家强邱书君王君乔智红李毅红
- 关键词:胰腺癌PET/CT
- ^(18)F-FDG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淋巴瘤患者(HL 6例,NHL 22例)在治疗前后进行18F-FDG PET-CT对比检查的结果,并与增强CT及骨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68处病灶18F-FDG PET-CT检出67个,检出率为98.5%,其中结内37个全部检出(100%),结外31个检出30个(96.8%);增强CT则共检出病灶45个(66.2%),其中结内37个检出32个(86.5%),结外31个仅检出13个(41.9%)。6例(21.4%)的分期得到上调并改变了1例(3.6%)的治疗方案。治疗后32处病灶18F-FDG PET-CT检出29个,检出率为90.6%,其中结内17个检出15个(88.2%),结外15个检出14个(93.3%);增强CT则共检出病灶18个(56.3%),其中结内17个检出13个(76.5%),结外15个仅检出5个(33.3%)。治疗后有2例(7.1%)的分期得到上调,8例(28.6%)下调,改变了8例(21.4%)的治疗方案。18F-FDG PET-CT对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结内病灶检出率与增强CT相似(P<0.05),而结外病灶检出率则明显高于增强CT(P>0.05)。28例中25例18F-FDG PET-CT与骨髓穿刺结果一致。治疗后18F-FDGPET-CT对复发的阳性预测值93.8%,阴性预测值为83.3%;增强CT的阳性预测值75%,阴性预测值50%。结论18F-FDG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准确分期和残余病变性质的鉴别。
- 杨明李毅红丛粮顾倩
- 关键词:淋巴瘤^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
- ^(18)F-FDG PET-CT在淋巴瘤临床应用中的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PET-CT集中了PET的功能显像与CT的解剖显像的双重优势,在淋巴瘤的准确分期,恶性程度评价,治疗效果评估、肿瘤复发鉴别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杨明李毅红
- 关键词:淋巴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腔隙性脑梗塞脑底动脉血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 1994年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腔隙性脑梗塞脑底动脉血流变化的研究郑州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宋玉丽,李毅红,叶广群,刘倦生,马秀英(450052)我院自1992年11月~1993年5月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VD)对53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脑底动脉血流进行了观察,并与40例正...
- 宋玉丽李毅红叶广群刘倦生马秀英
- 关键词:脑栓塞超声波诊断
- ^(18)F-FDG 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的价值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15例经临床检查初步怀疑为胆囊癌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CT分期诊断,并在2周内完成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PET/CT随访17例。结果15例病理证实为胆囊癌,SUVmax均值为9.57±3.16,对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100%(15/15);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81%(9/11);治疗方案改变40%(6/15)。随访17例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患者,13例PET/CT阳性并证实局部和(或)多发转移;4例显示阴性,其中2例随访1年后复发。结论F-FDG 18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李毅红张建卫建国刘林军舒振琴赵岭
- 关键词:PET/CT胆囊癌18F-FDG
- 西门子Somatom CT有关操作经验总结
- 2002年
- 李毅红孙晓岚等
- 关键词:CT扫描操作技术头颈部胸腹部四肢
- ^(18)F-FDG PET-CT结合HRCT诊断肺部炎性肿块的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结合HRCT诊断肺部炎性肿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肺部炎性肿块患者的18F-FDG PET-CT及其HRCT图像资料,分别记录其形态学表现及放射性分布,同时测量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根据形态学表现分为3型:a)结节型(5例),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单发结节,主要征象为边缘有长毛刺,桃尖征,晕征,PET示放射性摄取增高,病灶周围有略低代谢的晕,SUVmax均值为5.64±0.56;b)支气管血管束浸润型(7例),表现为局限于一个肺段或跨段分布的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类圆型或片状密度增高影,其长轴与肺段走行一致,边缘模糊或平直,密度不均,内有含气支气管影,部分支气管见截断,PET示放射性摄取增高,病灶内见两个或两个以上结节样浓聚灶,SUVmax均值为6.36±1.32;c)胸膜下型(8例),表现为肺野周边的团块影,病变基底位于胸膜,并与临近胸膜相连,相邻壁层胸膜见增厚,内缘可见扫帚征。PET-CT示病灶内放射性分布不均,内见两个或两个以上结节样浓聚灶或环状代谢增高,SUVmax均值为7.39±1.13。延迟扫描3种类型肺炎性肿块SUVmax均可上升或下降。结论18F-FDGPET-CT结合HRCT诊断肺部炎性肿块存在一定的特异征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李毅红顾倩卫建国刘林军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氟脱氧葡萄糖
- PET-CT检查患者的心理分析及针对性护理被引量:9
- 2008年
- 宦欢李毅红
- 关键词:PET-CT检查针对性护理心理分析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 18F-FDG PET-CT对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 :探讨PET-CT对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2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患者的PET-CT资料,分别记录原发灶部位、骨转移的部位及骨外转移部位(包括前哨淋巴结及脏器)并按CT骨转移诊断标准...
- 李毅红刘春利卫建国聂卫文
- 关键词:骨转移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