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智勇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电致变色
  • 2篇全固态
  • 1篇电解质
  • 1篇电致变色器件
  • 1篇氧化钒薄膜
  • 1篇氧化镍
  • 1篇氧化铟
  • 1篇凝胶
  • 1篇显微结构
  • 1篇晶化
  • 1篇聚合物凝胶
  • 1篇互补型
  • 1篇溅射
  • 1篇光学
  • 1篇光学性
  • 1篇光学性质
  • 1篇高聚物
  • 1篇NIO
  • 1篇WO
  • 1篇ITO薄膜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李智勇
  • 4篇胡行方
  • 3篇陈晓峰
  • 1篇阮美玲
  • 1篇王忠春
  • 1篇田静芬
  • 1篇严东生
  • 1篇高濂

传媒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中国科学(E...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NiO/WO_3互补型全固态电变色器件研究
1997年
基于氧化镍纳米颗粒薄膜电变色机理的研究,利用Li_xTaO_v薄膜作为Li^+离子无机固体电解质薄膜,没计和制造了一种NiO/WO_3互补型电变色器件.该器件着色态的太阳反射系数为0.15,漂白态为0.60,其响应时间最短可以小于300ms,循环通电的漂白-着色实验结果表明该器件具有相当好的可逆性和稳定性.
胡行方陈晓峰李智勇高濂严东生
关键词:全固态氧化镍
电子束诱导的ITO薄膜多晶化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在对rf一溅射制得的掺SnO2和In2O3薄膜(ITO)的电性能进行测量时,发现样品的方块电阻(R□)经热处理后明显下降.为此我们用TEM对薄膜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动态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随电子束的轰击发现有多晶化转变,即在电子束轰击后薄膜由主要以非晶态构成的结构变成了主要为平均晶粒尺寸约50nm的多晶态结构.本文对这一薄膜显微结构的变化与其电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地讨论.
李智勇李在涛胡行方阮美玲
关键词:氧化铟显微结构
以聚合物凝胶为电解质的多层全固态电变色器件的研究
1997年
本文在掺LiClO4与碳酸丙烯酯的聚乙二醇固体电解质离子电导特性与WO3、NiO薄膜离子插入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制备了互补型WO3/NiO全固态电变色器件.同时研究了该器件变色过程的循环伏安特性与不同状态的可见、近红外透过特性.结果表明,互补型的WO3/PEG-LiClO4-PC/NiO器件在可见与近红外均具有良好的电变色特性,其漂白态在波长600nm的透过率为70%,着色态为20%.
陈晓峰胡行方李智勇田静芬
关键词:电解质电致变色器件高聚物凝胶
溅射总压对氧化钒薄膜的结构及电致变色性质的影响被引量:8
1999年
采用高频磁控溅射工艺制备了两种不同性能的V2O5薄膜,并研究了溅射总压对其微观结构、循环伏安特性及电致变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功率一定(3.8W·cm-2)时,在高气压沉积的V2O5薄膜中出现了微晶相,而在低气压沉积的薄膜中为非晶相.从循环伏安过程中实时记录的透过率变化曲线可见:随着Li+离子和电子的双重注入,薄膜在某一波长处的透过率前一阶段是增加或降低,而后一阶段却相反.含微晶相的薄膜上述现象更为明显,而且其储存Li+离子的容量也要大许多.应用能带结构理论定性地解释了V2O5薄膜复杂的电致变色现象.
王忠春陈晓峰李智勇胡行方
关键词:电致变色氧化钒薄膜光学性质磁控溅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