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
- 作品数:57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带着疼痛的忏悔曲——读散文《我的父亲母亲》
- 2002年
- 尽管我也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读罢陵江舟同志的散文《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内心还是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来自于细节的力量的震撼。这是一支带着疼痛的忏悔曲。
- 李晓华
- 关键词:散文《我的父亲母亲》
- 论迟子建对萧红的继承和超越被引量:5
- 2003年
- 迟子建和萧红同是东北女作家,在创作风格和题材选择上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在当代语境中,迟子建无论是在女性话语、乡土话语或文本结构上都对萧红有不同程度的超越。
- 李晓华
- 关键词:女性话语乡土话语文本结构
- 文艺民俗审美视野下的人物形象
- 2008年
- 将文艺民俗审美理论引入与转向当下的创作视野、研究视角与评价体系,可以对以往与当下的理论成果与文艺创作有新的反思和新的见解,因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明相关的理论和观点:文艺作品的人物形象代表的时代倾向和历史潮流主要还是广大民众的情感与风俗;习俗在形成英雄人物性格的中心地位;"中间人物"的民俗审美特征与价值。
- 李晓华
- 关键词:文艺民俗审美
- 退耕还林(草)中政府补偿现状及其改善途径研究——基于农民成本-收益分析的视角
- 近些年来,由于陡坡耕种、毁林开荒导致中国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998年中国发生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使全国上下重新审视以往的生存方式从而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作为...
- 李晓华
- 关键词:退耕还林(草)政府补偿利润
- 文艺民俗与日常生活审美化被引量:4
- 2007年
- 针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日常生活化的有关争论,本文作者提出将"日常生活"转换为"民俗生活"和研究文艺民俗审美的思路与观念。作者认为民俗审美既顾及传统又面向当代,民俗审美有多层次性,民俗视野扩大了民众的阶层范畴,民俗生活拓展"日常生活"的文化时空。这样的探讨主要是针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批评所作出的一种回应与补救,根本目的还在于为当下的文艺和美学理论研究及其创作和实践寻求新突破或回归的途径与方法。
- 朱希祥李晓华
- 关键词:文艺民俗审美
- 《人间词话》:对经典的互文性阐释中形成的经典被引量:1
- 2006年
- 互文性批评在诞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批评术语和方法,《人间词话》的写作与互文性批评有诸多暗合,仿佛是互文性理论的生动实践。互文性理论的批评实践中往往在三个层面来进行,即文本的层面、主体的层面和文化的层面。《人间词话》在对经典的互文性阐释中形成的文论经典。
- 李晓华
- 关键词:互文性
- 高校写作教师宜非专职化——北大中文系不开设写作课思考之二
- 2004年
- 本文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学识人格魅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深刻影响,讨论大学写作教师宜非专职化,提出“审美化写作”,以更加适应21世纪的要求。
- 李晓华
- 关键词:知识传授写作教学
- 《扶桑》的人物表征与东方主义文化对应被引量:3
- 2004年
- 李晓华
- 关键词:《扶桑》严歌苓移民文学女性文学东方主义畅销书
- 成长于传统与反传统隙间的自我意识——读刘庆邦新作《怎么还是你》
- 2007年
- 李晓华
- 关键词:自我意识乡土情感农耕文明汪曾祺
- 从民俗文艺到文艺民俗——万州文化资源与特色文化品牌培育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万州历史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丰而欠厚,物质文化遗产多而欠精。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可从民俗文艺到文艺民俗的路径三个方面培育万州特色文化品牌:文艺是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形式——打造三峡文艺军团;产业是文化遗产的固态传承形式——打造"三峡人家、美丽平湖"文化产业集群圈;宣传是文化遗产的动态传承形式——"三峡人家"文化大特写。
- 李晓华梅鹤轩
- 关键词: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