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星子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益气
  • 2篇益气化瘀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中药
  • 2篇祛风
  • 2篇祛风利湿
  • 2篇利湿
  • 2篇化瘀
  • 2篇合剂
  • 2篇创面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新生
  • 1篇血热
  • 1篇血热证
  • 1篇寻常型
  • 1篇寻常型银屑病
  • 1篇亚急性

机构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李星子
  • 4篇徐平
  • 3篇张慧敏
  • 3篇诸炳骅
  • 2篇丁佩军
  • 2篇阙华发
  • 2篇唐汉钧
  • 2篇徐杰男
  • 1篇何培芝
  • 1篇黄高敏
  • 1篇章晓鹰
  • 1篇顾志英
  • 1篇高丹
  • 1篇贺旭峰
  • 1篇潘卫东
  • 1篇韩志芬
  • 1篇龚张斌
  • 1篇张敏
  • 1篇叶妮

传媒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新中医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益气化瘀方促进糖尿病难愈创面血管新生的AGEs/RAGE/NF-κB信号通路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从AGEs/RAGE/NF-κB信号通路探讨益气化瘀方促进糖尿病难愈创面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除正常对照组外,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化瘀方组、氨基胍组,灌胃8周后在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于创面造模后第7天取各组大鼠背部创面肉芽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AGEs、VEGF、CD34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RAGE、e NOS蛋白水平和NF-κB活性。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创面肉芽组织AGEs含量、RAGE蛋白水平、NF-κB活性均明显上升(P<0.01),e NOS蛋白水平、VEGF及CD34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益气化瘀方组、氨基胍组与模型组比较,创面肉芽组织AGEs含量、RAGE蛋白水平、NF-κB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P<0.05),e NOS蛋白水平、VEGF及CD34含量均明显上升(P<0.01,P<0.05);益气化瘀方组创面肉芽组织AGEs含量的下降较氨基胍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可以减少糖尿病大鼠创面肉芽组织AGEs的蓄积及组织细胞表面RAGE的表达,阻断两者结合所导致的组织细胞内NF-κB被激活,细胞受损和功能紊乱,使组织细胞合成和分泌VEGF、NO增加。益气化瘀方可以通过调节AGEs/RAGE/NF-κB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糖尿病性难愈创面血管新生,加速创面修复愈合。
徐杰男阙华发唐汉钧黄高敏诸炳骅李星子
关键词:糖尿病创面益气化瘀方血管新生糖基化终末产物
益气化瘀中药促进糖尿病大鼠难愈创面修复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中药治疗糖尿病大鼠难愈创面的疗效。方法:将43只雄性SD大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化瘀中药组、氨基胍组,观察大鼠整体情况、体重。糖尿病造模当天于造模大鼠背部制造创面,观察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整体情况差,体重无增长(P>0.05),创面愈合率降低(P<0.01),愈合时间明显延长(P<0.01);益气化瘀中药组、氨基胍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提高(P<0.01),愈合时间均缩短(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益气化瘀中药组大鼠整体情况改善,体重增长(P<0.01,P<0.05),氨基胍组大鼠整体情况无明显改善,体重无明显增长(P>0.05)。结论:益气化瘀中药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整体情况,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明显促进糖尿病大鼠难愈创面修复愈合。
徐杰男阙华发唐汉钧高丹李星子诸炳骅
关键词: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益气化瘀
中药对银屑病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累及皮肤和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对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如IL、IFNg、TNFa、集落刺激因子、趋化性因子、转化因子等的影响,以期为中药治疗银屑病提供,
李星子徐平丁佩军
关键词:银屑病细胞因子中药
经腹热敷红藤方治疗湿热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观察湿热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经腹热敷红藤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8月本院妇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湿热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0例治疗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静滴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治疗组静滴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的同时用红藤方经腹热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降低症状积分、改善B超情况、降低血浆黏度、改善阴道清洁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腹热敷红藤方治疗湿热型慢性盆腔炎有效,值得推广。
叶妮何培芝李星子张冬钰张敏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外敷红藤方抗生素
清热活血合剂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合剂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脱落10例。治疗组(52例)口服清热活血合剂,对照组(50例)口服复方青黛胶囊,疗程8周。治疗前后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中医主要症状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积分和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测定,并进行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安全性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DLQI积分和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均较前显著降低(P<0.001),血清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01),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01),总有效率100%(52/52)。2组治疗后中医各项症状计分均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治疗组皮疹灼热感、瘙痒计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安全性方面,治疗组未见检测指标异常。结论清热活血合剂口服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明显,可减轻患者的银屑病皮损,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改善皮疹灼热感、瘙痒症状,降低血清IFN-γ、升高血清IL-10水平。
丁佩军顾志英徐平李星子贺旭峰张慧敏
关键词: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
补肾益气方对老年大鼠内源性皮质酮分泌及IL-2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方对自然衰老大鼠皮质酮及I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月龄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补肾组,各10只。另设3月龄青年组。其中老年补肾组自分组日起以饮料方式饲喂补肾益气方药液,连续3个月,其余两组予正常饮水和饲料。于干预3月结束时,取腹主动脉血和脾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2含量;EIA法检测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qRT-PCR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中IL-2、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GR蛋白表达。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对照组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清IL-2含量明显降低(P<0.05),脾淋巴细胞IL-2 mRNA、GR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老年对照组比较,老年补肾组血清IL-2水平明显升高(P<0.05),GR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肾益气方可通过调节老年大鼠异常的皮质酮/糖皮质激素受体通路,改善IL-2基因表达的增龄性衰退。
诸炳骅李星子龚张斌韩志芬徐杰男
关键词:补肾益气方皮质酮糖皮质激素受体白介素2
祛风利湿合剂治疗亚急性湿疹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祛风利湿合剂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60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祛风利湿合剂,每日两次,每次30 mL;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每晚1次,每次10 mg;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瘙痒时间占夜间睡眠的百分比(the percent of itching time,PIT)、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和血清中趋化因子(thymusand activation-regulated chemokine,TARC)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25/30)、63.3%(19/3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愈显率分别为53.3%(16/30)、20.0%(6/3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PIT、EASI、血清TAR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PIT、EASI、血清TARC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结论:祛风利湿合剂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VAS、PIT、EASI,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TARC表达水平有关。
徐平李星子张慧敏章晓鹰
关键词:亚急性湿疹咪唑斯汀缓释片视觉模拟评分
祛风利湿合剂治疗特应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祛风利湿合剂治疗特应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的风湿蕴肤型特应性皮炎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口服祛风利湿合剂,每日2次,每次30 mL;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每日1次,每次10 mg。两组患者均外用氯地松乳膏,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瘙痒时间占夜间睡眠的百分比(PIT)、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积分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PIT值、EASI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试验组治疗后PIT值、EASI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4%、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愈显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22.6%)(P<0.05)。结论祛风利湿合剂治疗特应性皮炎风湿蕴肤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瘙痒程度及皮损情况。
李星子徐平潘卫东张慧敏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