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蓉
- 作品数:17 被引量:151H指数:8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迁地保护条件下两种沙冬青的开花物候比较研究被引量:50
- 2006年
- 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植物是我国西北荒漠区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作者对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迁地保护的两种沙冬青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观察,旨在探讨它们在同一生境条件下开花特性的异同点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植物在开花频率、花序开放顺序、开花振幅曲线及单花寿命等开花参数上相似,但在始花时间、单株花期、花序的开花数及开放持续时间与频率分布、开花振幅等参数上明显不同;(2)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蒙古沙冬青(A.mongolicus)始花时间均比新疆沙冬青(A.nanus)早,蒙古沙冬青开花全过程为20–21d,新疆沙冬青为13–14d;(3)蒙古沙冬青花序的开花数比新疆沙冬青多、开放持续时间长,两者在开花数(F=17.51,P<0.01)和持续时间(F=14.08,P<0.01)上均存在显著差异;(4)花序上的花大多从近基部向两端开放,开花振幅呈单峰曲线,但新疆沙冬青的开花振幅较高;(5)花序开放持续期的频率分布明显不同,新疆沙冬青较蒙古沙冬青更为集中,但两者的单花寿命稳定,均在7d左右;(6)花序上每天的开花数与其座果数呈正相关(蒙古沙冬青,r=0.885,P<0.05;新疆沙冬青,r=0.827,P<0.01),但其开花数和座果数与始花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这些特点可能与开花对传粉者的吸引以及物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关。对上述观察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两种植物在开花参数上所表现出的一致性可能是受系统发育限制的,而彼此间的差异可能与其进化历史及所处的环境异质性有关,是在与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分别形成的一些可遗传的变异;而不同年份间两种沙冬青在花序的开花数及开放持续时间上表现出的差异可能与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关。这些结果对于探讨该属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 李新蓉谭敦炎郭江
- 关键词:AMMOPIPTANTHUS迁地保护开花物候
- 沙冬青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
- 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是古老的第三纪残遗种,是亚洲中部荒漠地区特有的常绿阔叶灌木,为我国重点保护植物。该属仅有2种,即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本论文以新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以及乌恰县新疆沙冬青自然分布区为...
- 李新蓉
- 关键词:豆科沙冬青属花器官发生传粉生态学
- 多年生植物欧夏至草集合繁殖体特性被引量:1
- 2015年
- 欧夏至草(Marrubium vulgare)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其扩散单元主要由集合繁殖体和种子组成,该研究以单萼筒集合繁殖体为研究材料,比较其和种子在形态特征、扩散行为及萌发特性上的差异,探讨附属物的生态功能及对可变环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欧夏至草集合繁殖体是具萼筒的种子,其质量远大于种子;附属物能保护种子免受机械损伤或逃避捕食者。(2)在自然生境中,欧夏至草集合繁殖体易借风力扩散到较大范围,室内扩散实验表明,静止空气中集合繁殖体比种子降落所需的时间更长、扩散能力更强;集合繁殖体是种子延迟扩散的一种适应策略,其附属物的存在与否直接导致了种子扩散能力与扩散距离的差异,支持"Alternate假说"。(3)欧夏至草集合繁殖体和种子在活力、萌发率及萌发速率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吸水率远大于种子,附属物的存在是影响种子承载更多水分并更长期保留水分的重要原因;集合繁殖体内种子的萌发属随机萌发,不具有位置效应,在当季只萌发部分种子,符合间歇性萌发特性,能有效避免种群覆灭。研究表明,多年生植物其扩散单元的形态特征和萌发行为对于种群的生存重要性相对低,母株可以长期占据原有生境,保持种群个体数量,附属物的作用主要用于种群扩散。
- 孟雅冰李新蓉
- 关键词:扩散
- 蒙古沙冬青花序内性分配的变化、传粉者运动与繁殖成功被引量:8
- 2011年
- 性分配理论主要研究繁殖资源在雌雄功能间的最优分配,从雌雄功能的角度考虑其个体适合度。对花序内不同部位花的雌性与雄性资源分配变化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植物采取哪种繁殖对策保障繁殖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生长在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内的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连续开花花序内不同部位花的性分配变化、传粉者运动与繁殖成功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从花序的中部早开放花到下部花再到上部晚开放花,花寿命明显缩短,雄蕊群质量/(雄蕊群质量+雌蕊质量)、花粉量及花粉量/胚珠数增大,花冠大小、花冠质量、花蜜量减小,胚珠数无明显变化,表现出上部花偏雄的性分配;(2)在一个花序内,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淡脉隧蜂属1种(Lasiglossum sp.1)首先停落在中部花上,在花序的不同部位间移动,最后从上部花飞离花序,因此中部花的首次受访率较高,最后受访率较低,而上部花的最后受访率较高,首次受访率较低;(3)两年间,给上部花补授异株花粉后,结籽率、种子质量均明显提高,给上部花补授异株花粉的同时去除中下部花后,座果率、结籽率和种子质量也明显增加;而这两种处理间的座果率、结籽率和种子质量无明显变化。这表明,蒙古沙冬青自然情况下上部花座果率、结籽率和种子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花序内传粉者定向运动而非资源限制是造成上部花缺乏异花花粉。这种情况下,增加对上部花雄性功能的投入是蒙古沙冬青维持传粉成功的适应策略。
- 马晓丽谭敦炎李新蓉
- 关键词:AMMOPIPTANTHUS传粉者繁殖成功
- 国产郁金香属植物分类学问题研究
-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及凭证标本的考证,并结合叶表皮形态、花粉、种皮的微形态及比较胚胎学等方面的观察,对国产郁金香属植物分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对国产郁金香属植物进行了了修订,确认了国产郁金香属植物共有...
- 李新蓉
- 关键词:郁金香属叶表皮形态孢粉学种皮微形态比较胚胎学
- 文献传递
- 两种鹤虱属短命植物的繁育系统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被引量:8
- 2008年
- 两形果鹤虱(Lappula duplicicarpa)和异形狭果鹤虱(L.semiglabra)是两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准噶尔荒漠的具异形果实的早春短命植物。两种植物同一花中均能产生两种形态、脱落及扩散方式明显不同的小坚果,且同一花序上不同部位的花中产生的异形果实比例不同。重点对两种植物的繁育系统与异形果实的产生是否存在联系,以及它们与准噶尔荒漠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二者花均为两性,植株上同一花中以及花序上产生不同比例异形果实的花之间在花各部的数目与形态、单花花粉量(P)、胚珠数(O)和P/O值上表现均很稳定,与异形果实的产生没有直接联系。②单花花期一般在24 h左右,开花时间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③两种植物的花粉育性均很高,花粉可育率分别为(91.0±4.7)%和(93.2±4.3)%。④散粉时二者的花粉活力均不高,散粉后花粉活力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最佳授粉期分别在2 h和3 h以内,柱头的最佳可授期均在3 h以内,花粉的最佳授粉期与柱头的最佳可授期高度吻合。⑤两种植物的P/O值分别为1 222±197和3 419±426,属于混合式繁育系统,这与套袋实验及自花授粉的荧光显微观察结果相一致。⑥两种植物在繁育系统上所表现出的特点,避免了准噶尔荒漠的多风、温湿度变化大等恶劣环境条件对其开花、传粉过程的不利影响,保障了繁殖成功。这些结果将为探讨短命植物对准噶尔荒漠的生态适应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赵学杰谭敦炎李新蓉
- 关键词:紫草科花部综合征
- 天仙子的花部特征及延迟自交机制被引量:5
- 2012年
- 通过实验观察和野外控制授粉等方法,对天仙子的自交亲和能力和自交传粉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天仙子的花不完全雌性先熟,开花进程中雄蕊伸长是维持其混合交配系统的重要花部特征。(2)野外控制授粉实验证明天仙子的自交亲和性高,具有主动自交能力,主动自交发生的时间集中在晚花期,与花药和柱头接触的时间吻合。(3)在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期内,花药与柱头的接触能够发生自花授粉,这种依赖花药与柱头接触发生的自花授粉机制属于典型的延迟自交类型。研究表明,天仙子不仅在花结构上首先选择了适于异交的特征,而且还利用雄蕊伸长成功实现自花授粉,通过异交与延迟自交混合的交配系统为该物种提供了灵活的遗传与繁殖保障。
- 帕丽旦·萨力李新蓉
- 关键词:交配系统
- 荒漠孑遗植物裸果木的开花物候特征被引量:11
- 2017年
- 2014年和2015年连续2年对哈密和乌恰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自然种群的开花物候特征进行野外定点观测,并运用相对开花振幅、开花强度和开花同步性等参数对其开花物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种群每年均开1次花,4月下旬到5月上旬进入始花期,开花进程基本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具有较高的开花同步性,呈现"集中大量"开花模式;在个体水平上,始花期、终花期在种群和年份间略有差异;单花持续时间在年际间是稳定的,但在种群间有所不同,即乌恰种群的单花持续时间略长于哈密种群;不同裸果木种群的开花数与结籽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同步性指数与相对开花强度间呈显著负相关;乌恰种群的始花期与开花数间呈负相关。裸果木个体开花振幅、开花同步指数及开花模式在种群和年份间的相似性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在长期的地理变迁中形成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始花期和开花持续时间等开花物候特征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和气象因子(海拔、气温、降水及光照)差异造成。研究结果对于探讨该属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唐欣李新蓉
- 关键词:裸果木
- 安徽老鸦瓣新模式的指定与补充描述被引量:6
- 2008年
- 通过对Amana anhuiensis主模式的存放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查找及向原作者证实,确认该种的模式已不存在。在对模式产地的野外调查过程中,发现仅有这一种老鸦瓣分布,且其花期及果实成熟期植株的一些重要形态性状与原描述不符或在原描述中没有提及,这些性状不仅在个体间比较稳定,而且在种的划分上具有重要价值。它们是:鳞茎皮黄褐色,薄纸质,内侧被绵毛;第1叶自基部向上3/4处最宽;苞片狭披针形;花被片内侧基部具黄绿色斑块;内轮3枚雄蕊比外轮3枚长,花粉黄色,雌蕊花柱与子房近等长。朔果近球形,果喙长10 mm左右。为此,我们指定了该种的新模式,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
- 谭敦炎李新蓉洪德元
- 关键词:百合科
- 荒漠孑遗植物裸果木种子时空扩散特性被引量:1
- 2019年
-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是亚洲中部荒漠区少有的第三纪孑遗物种,由于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其自然种群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种子扩散作为植物生活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不仅对物种生存及其多样性至关重要,还影响物种分布范围和局部丰度。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新疆哈密地区,采用布设种子收集器的方法,对其自然种群种子扩散的时空动态进行了定点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该物种于当年6月上旬开始扩散,2015年略早于2016年。每年种子扩散持续时间约两个月,扩散趋势为单峰曲线,且呈集中大量扩散的模式,扩散高峰期与当年初次月降水高峰期吻合;在顺风的正南和东南方向上,种子扩散密度大且距离远;种子扩散主要集中在母株冠幅下,随着距母株距离的增加,种子扩散密度减少,二者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由于裸果木枝条繁多,对风力强度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可能是造成种子集中扩散在母株下的原因。裸果木种子扩散受外界环境(降水、风向)和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当种子在大量降水前完成扩散,将有利于种子在适宜的微生境萌发,是对多风、干旱的恶劣生境的一种长期适应。
- 宋楠李新蓉狄林楠
- 关键词:裸果木种子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