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德
- 作品数:10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亚洲玉米螟越冬虫量与第1代发生程度相关性的探讨被引量:1
- 2002年
- 对河北省保定、衡水、宁晋、廊坊和张家口等地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的虫口密度与第1代发生程度的关系,用相关系数方法分析结果,相关均不显著。
- 李文德陈素馨秦建国
- 关键词:越冬虫量幼虫相关系数
- 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通过虫期生命表方法,对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数量变动进行了Var-ley-Gradwell K-图示分析和Morris-Watt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虫期,1代为低龄幼虫潜藏期,2代为卵期。影响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主导致死因子,1代为低龄幼虫潜藏期的天敌捕食及自然死亡因子,2代为卵期的中华草龄捕食因子。
- 李腾武张树发陈素馨李文德沈福英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种群动态自然种群玉米害虫
- 中华草蛉幼虫对玉米螟卵的捕食作用研究被引量:9
- 2000年
- 本文研究了中华草蛉幼虫对玉米螟卵的功能反应及2龄幼虫的种内干扰效应。研究表明,1~3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Ⅱ型。二龄幼虫的干扰效应用Hassell模型E=QP^(-m)模拟,得出E=0.3146P^(-0.7294),随着2龄幼虫密度的增大,捕食作用率随之下降。
- 李腾武陈素馨张树发李文德魏强
- 关键词:中华草蛉捕食作用天敌
- 亚洲玉米螟一、二代成虫行为生物学研究——Ⅱ羽化、交尾和产卵节律被引量:1
- 2002年
- 报道了河北省亚洲玉米螟第一、二代成虫的羽化、交尾和产卵节律。两代成虫昼夜均有羽化,夜间明显多于白天。一代成虫羽化高峰为20~22时,二代成虫20~1时羽化较多。成虫在田间交尾最早始于20时10分,最晚为5时前后。交尾盛期:2代区一代成虫为23~4时,3代区一代成虫为1~3时,二代成虫为23~3时。两代成虫夜间产卵量占全天的89~98.7%,前半夜多于后半夜。一代成虫产卵高峰在20~21时,二代成虫21~22时产卵最多。以上结果与本项研究已报道的成虫行为动态和行为目的一致。
- 李文德陈素馨张树发李璧铣郑礼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成虫行为生物学羽化交尾
- 亚洲玉米螟垂直分布研究与应用
- 李文德陈素馨杨立军等
- 该研究首次将张家口市的亚洲玉米螟危害划分为常年重发生区、常年较重发生区、或年较重发生区和常年轻发生区等4个类型发生区,并提出了因地制宜的防治重点,为开展虫情测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 关键词:
- 关键词:玉米螟亚洲玉米螟病虫害防治方法
- Bt制剂防治菜青虫的田间试验
- 1999年
- 两年三项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应用Bt制剂(HD-1)防治菜青虫具有良好防治效果,而且虫龄越大,防效越高,尤其防治4~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90%至100%。
- 霍玲李文德
- 关键词:菜青虫BT
- 亚洲玉米螟危害蛀孔在春玉米上的分布及其与产量损失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2年
- 亚洲玉米螟 1、2代幼虫在河北张家口春玉米上的危害蛀孔 ,分布在雌穗着生节 (含穗柄 )及其上、下 1~ 3节上的百分比分别为 89 9%和 85 7%。 1代幼虫蛀孔 4 2 0 %分布在雌穗下 1~ 3节 ,2 6 8%分布在雌穗上 1~ 3节 ,每株平均有 1 8个和 2 1个蛀孔。玉米品种逐单 1号和自 330分别减产 19 3%和 2 3 5 %。蛀孔数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每株增加 1个蛀孔 ,两个品种产量损失率分别为 11 0 4 %和 13 17%。雌穗上部 1个蛀孔的产量损失系数为 3 9和 2 9,雌穗下部 1个蛀孔为 16 4和 12 4。 2代幼虫蛀孔 4 5 7%分布在雌穗以上茎节 ,2 8 5 %分布在雌穗以下茎节 ,每株有 1~ 6个蛀孔时 ,蛀孔数与产量损失相关系数均未达到 5 %的显著标准。
- 李文德陈素馨秦建国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春玉米农业昆虫学生物学特性
- 河北省玉米螟优势种及其近缘种的研究
- 1999年
- 通过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形态鉴定和生殖隔离试验等方面研究,澄清了河北省玉米螟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过去多年认为的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ubner)。但欧洲玉米螟亦有少量分布,在张家口和芦台以大麻、苍耳、葎草等为主要寄主。此外尚见2个近缘种,其中紫玉米螟O.scapulalis(Warker)在芦台是取食葎草的主要虫种;克什米尔玉米螟,O.kasmirica(Moore)系中国新记录,仅寄生于大蓟。
- 李文德陈素馨孙伯欣李璧铣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优势种近缘种
- 亚洲玉米螟的垂直分布
- 2002年
- 亚洲玉米螟在河北省张家口海拔1400 m以下地区均有分布。800 m以下地区是种群的主要分布区,以 500~600 m虫口密度最大。800 m以上发生程度一般很轻,其中个别地区因局部气候适宜,发生程度较为严重。同一海拔梯度内,水浇地与盆地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丘陵和旱地。不同寄主田内种群的分布比率,在海拔 800 m以下地区,玉米田高于谷子和高粱田,900 m以上地区谷子田明显高于玉米田。
- 李文德陈素馨秦建国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为害程度
- 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混生区的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生殖隔离试验、形态鉴定、网室内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和食性试验的结果表明 :张家口苍耳中的玉米螟与新疆伊宁的欧洲玉米螟同种 ,而为害玉米的优势种与广东阳山的亚洲玉米螟同种。张家口为害玉米的种群中 ,有部分雄蛾对欧洲玉米螟性信息素及苍耳中的雌处女蛾具有反应。苍耳和玉米中的种群在玉米、谷子、高梁、苍耳、草和大马蓼等 6种寄主上均可产卵和取食为害 ,并能正常完成生活史。研究结果证实张家口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混生区 ,而且在玉米中很可能有少量欧洲玉米螟与亚洲玉米螟混生。
- 李文德陈素馨秦建国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生殖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