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华

作品数:8 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通气
  • 5篇综合征
  • 4篇窘迫综合征
  • 4篇呼吸窘迫
  • 4篇呼吸窘迫综合...
  • 4篇机械通气
  • 4篇急性呼吸
  • 4篇急性呼吸窘迫
  • 4篇急性呼吸窘迫...
  • 3篇糖皮质
  • 3篇糖皮质激素
  • 3篇皮质激素
  • 3篇激素
  • 2篇心搏
  • 2篇心搏骤停
  • 2篇心肺
  • 2篇心肺脑
  • 2篇心肺脑复苏
  • 2篇心脏
  • 2篇预后

机构

  • 8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8篇李文华
  • 8篇宋志芳
  • 7篇王树云
  • 7篇张悦
  • 7篇单慧敏
  • 7篇殷娜
  • 7篇谢伟
  • 6篇郭晓红
  • 4篇谢伟霖
  • 4篇陈列彬
  • 3篇朱赟琳
  • 3篇潘祝平
  • 3篇顾茵

传媒

  • 4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有效人工通气在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评价A(airway)、B(breath)、C(circulation)抢救步骤在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因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行CPCR患者的临床资料 (4 4例 ,男 2 9例 ,女 15例 ,年龄 40~ 85岁 ,平均 70 .0± 11.6岁 ) ,按照CPCR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采取的ABC先后顺序不同 ,将患者分为C、CAB、AB、ABC组。CAB组中 ,按照C与AB步骤采取的间隔时间不同 ,分 <5min、5~ 10min、>10min组。统计各组Ⅰ、Ⅱ、Ⅲ期复苏成功率 (% ) ,χ2 检验统计各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性。结果 C组 (32例次 ,11例 )中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87.5 %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1)。CAB组 (2 4例 )C -AB间隔时间不等 ,各期复苏成功率不等 ,C -AB <5min组各期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 >5min组 (P <0 .0 5~ 0 .0 1)。AB组 (3例 )与ABC组 (6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 33.3%~ 10 0 % ,显著高于CAB组 (P <0 .0 1)。结论 CAB是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患者CPCR中可取的抢救步骤 ,但
宋志芳郭晓红潘祝平王树云顾茵朱赟琳谢伟殷娜谢伟霖张悦单慧敏陈列彬李文华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
有效人工通气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21
2002年
目的 :评价 A (气道 )、B(呼吸 )、C(循环 )抢救步骤在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70例心搏、呼吸骤停行 CPCR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4 4例 )和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2 6例 )患者在实施 CPCR过程中采取的 A、B、C顺序及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 (<5分钟、5~ 10分钟和 >10分钟 )所分组的各期复苏成功率。结果 :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C组 (11例32例次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87.5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均 <0 .0 1) ;CAB组 (2 4例 )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各期复苏成功率不同 ,<5分钟组各期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 >5分钟组 (P<0 .0 5或 P<0 .0 1) ;AB组(3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6 6 .7%,ABC组 (6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33.3%,均显著高于 CAB组 (P均 <0 .0 1)。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ABC组各期复苏成功率与 CAB组总体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一、二期复苏成功率间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三期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 ,>10分钟组明显低于 <10分钟组 (P均 <0 .0 1)。结论 :CAB可能是各种原因致心搏骤停患者 CPCR中可取的抢救步骤 ,但 5分钟可能是进行有效人工通气的极限。
宋志芳郭晓红潘祝平王树云顾茵朱赟琳谢伟殷娜谢伟霖张悦单慧敏陈列彬李文华
关键词:心搏骤停人工气道通气心脏复苏
普通肝素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评价小剂量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内科ICU 2 0 0 0年 1 2月所有接受肝素治疗的DIC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分析原发病、肝素治疗时机与用量、治疗前后休克与出血倾向纠正情况 ,实验室指标变化、预后与死亡原因等。结果  1 1例 (男∶女 =8∶3) ,年龄 2 8~ 82岁 ,平均 (60 0± 1 1 6)岁 ;所有患者肝素治疗前均有顽固性休克 ,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 (1~ 5mg/h)后 ,顽固性休克缓解率 90 9% (1 0 /1 1 ) ;8例肝素治疗前就合并出血倾向患者 ,治疗后明显好转 7例 (87 5 % ) ;所有患者中痊愈 3例 (2 7 3 % ) ,死亡 8例 (72 7% ) ,仅 1例死亡原因与DIC直接有关。结论 小剂量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DIC不但安全有效 。
宋志芳朱赟琳王树云郭晓红谢伟张悦殷娜李文华单慧敏陈列彬谢伟霖
关键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素顽固性休克
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探讨影响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MODS)患者的预后因素 ,为提高机械通气抢救危重病成功率寻找途径。方法 :收集 12 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及 MODS发生率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比较 MODS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 APACHE 评分 )、是否合并慢性器官功能不全和其它部位感染、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 :12 0例中有 10 5例 ( 87.5 % )并发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分离出 486株细菌 ,其中 G-杆菌 35 0株 ( 72 .0 % ) ,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 ( 2 12株 ,43.6 2 % ) ;79例 ( 6 5 .8% )发生 MODS,其中 48例 ( 6 0 .8% )死亡 ;未合并感染者死亡 2例 ,单一细菌感染者死亡 15例 ,混合细菌感染者死亡 5 6例 ( P<0 .0 0 5 ) ,且 MODS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患者在年龄、APACHE 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 3个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或 P<0 .0 0 1)。结论 :虽然机械通气治疗是危重病患者抢救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 MODS是这类患者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其中感染病原菌种类、数量、年龄、APACHE 评分及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可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顾茵宋志芳潘祝平王树云殷娜张悦李文华谢伟朱贇琳单慧敏
关键词: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预后
糖皮质激素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中的新进展被引量:13
2005年
李文华宋志芳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糖皮质激素严重低氧血症肺部炎症反应细胞因子介导
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53
2003年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8月收入 ICU所有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是否应用 GC,将患者分为 GC与非 GC组 ,统计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 )、氧合指数 (Pa O2 / Fi O2 )、肺内分流 (Qs/ Qt)、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 (PEEP)水平、病死率与直接死亡原因 ;同时还分析了 GC组应用 GC时机、剂量、疗程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77例患者中 ,GC组 6 0例 ,非 GC组 17例 ,两组性别、年龄、APACHE 评分、Pa O2 / Fi O2 与 Qs/ Qt、机械通气时间、PEEP水平、缺氧改善情况等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GC组病死率 (71.7% )高于非GC组 (5 2 .9% )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两组因 ARDS所致病死率均低 (7.0 %和 11.1% ) ;GC组死亡患者的年龄、APACHE 评分、基础疾病等方面与存活患者差异显著 (P<0 .0 0 1或 P<0 .0 0 5 ) ,住院时间也短(P<0 .0 5 ) ;确诊前与确诊后 2 4 h内应用 GC患者的病死率 (6 6 .7%和 6 8.2 % )低于确诊 2 4 h后应用 GC的患者 (90 .0 % )。结论 :GC是 ARDS综合救治的措?
宋志芳郭晓红王树云谢伟殷娜张悦单慧敏李文华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
肺内外诱发因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影响的综合分析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了解肺内、肺外诱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4 4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 ,比较肺内、外诱因所致ARDS患者各项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本组 4 4例患者中 ,肺内组 15例 ,男 4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为 (5 9.0± 18.5 )岁 ;肺外组 2 9例 ,男 14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为 (5 2 .7± 2 1.9)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营养状况、氧合指数 (氧分压 /氧浓度 )、肺内分流值、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呼气末正压水平、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合并感染性休克和 (或 )多脏器功能不全 (MODS)等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肺外组机械通气治疗后氧合状况改善较肺内组明显 (P <0 .0 5 ) ;肺内、外组感染病原菌不明确或混合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肺内组的抗菌疗效低于肺外组 (P <0 .0 5 ) ;肺内组病死率 (93.3% )高于肺外组 (4 4 .8% ,P <0 .0 1)。结论 肺内因素所致ARDS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肺外组 。
宋志芳郭晓红王树云谢伟单慧敏殷娜张悦陈列彬李文华谢伟霖
关键词: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机械通气治疗病死率
糖皮质激素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34
2003年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SCAP)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5月— 2 0 0 3年 2月所有因 SCAP致 ARDS入住 ICU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 )、氧合指数 (Pa O2 /Fi O2 )、肺内分流 (Qs/Qt)、肺部感染严重程度、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 (PEEP)水平、ICU停留时间、肺炎吸收指数、氧合改善率、病死率及直接死亡原因等 ,评价应用 GC对缺氧与休克纠正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2 4例患者中 ,未接受 GC治疗 7例 ,痊愈 5例(71.4 % ) ,死亡 2例 (2 8.6 % ) ,直接死亡原因分别为 ARDS(拒绝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接受 GC治疗 17例 ,仅痊愈 5例 (2 9.4 % ) ,死亡 12例 (70 .6 % ) ,主要死亡原因为 MODS(6例 ,75 .0 % ) ,少数为 ARDS与休克 (各 1例 ,12 .5 % )。痊愈患者肺部感染严重程度等临床参数与死亡者无显著差异(P>0 .0 5 ) ,但治疗后除 Pa O2 /Fi O2 和 Qs/Qt改善、休克纠正明显外 ,肺部感染有效率高 (P<0 .0 0 1)。结论 :GC能协助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纠正 SCAP等肺内性 ARDS的顽固性缺氧和休克 ,为原发病治疗赢得时间。
宋志芳郭晓红王树云谢伟殷娜张悦单慧敏李文华
关键词:激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