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振华

作品数:40 被引量:134H指数:8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群落
  • 5篇群落结构
  • 5篇硅藻
  • 5篇海域
  • 4篇营养元素
  • 4篇幼体
  • 4篇渔业
  • 4篇植物
  • 4篇卵形
  • 4篇浮游植物
  • 3篇渔业资源
  • 3篇摄食
  • 3篇摄食习性
  • 3篇食性
  • 3篇群落特征
  • 3篇习性
  • 3篇小黄鱼
  • 3篇黄鱼
  • 3篇保护区
  • 3篇赤潮

机构

  • 22篇浙江省海洋水...
  • 9篇厦门大学
  • 8篇福建省水产研...
  • 7篇浙江海洋大学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江苏省海洋水...
  • 1篇厦门出入境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南通海珥玛科...
  • 1篇新锦龙生物基...
  • 1篇山西省化工研...
  • 1篇山东科兴化工...

作者

  • 38篇李振华
  • 14篇徐开达
  • 13篇周永东
  • 12篇蒋日进
  • 7篇杜琦
  • 6篇陈月忠
  • 6篇朱文斌
  • 5篇张亚洲
  • 5篇金海卫
  • 4篇潘国良
  • 4篇张洪亮
  • 4篇黄万红
  • 4篇卢占晖
  • 3篇陈峰
  • 3篇梁君荣
  • 3篇梁君
  • 3篇王忠明
  • 3篇王伟定
  • 3篇李鹏飞
  • 3篇胡翠林

传媒

  • 5篇浙江海洋学院...
  • 3篇福建水产
  • 2篇海洋渔业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现代渔业信息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河北渔业
  • 1篇广州化工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第十届长三角...
  • 1篇第十二届浙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海单角革鲀成鱼群体秋季摄食习性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分析了2008年秋季(11月)东海单角革鲀的食物组成及摄食的体长变化,并用聚类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单角革鲀摄食的饵料种类有26余种,小型鱼类为其主要食物类群,浮游甲壳类为其次要食物类群。优势饵料种类有七星底灯鱼、细条天竺鲷、不可辨认虾(Unidentified natantia)和细螯虾。统计分析检验表明,单角革鲀的平均胃饱满系数无显著的体长变化(P>0.05),空胃率有显著的体长变化(P<0.01)。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单角革鲀体长150 mm和300 mm分别是其摄食取向的拐点,体长小于150 mm的以磷虾为主,大于150 mm而小于300 mm则以小型鱼类和磷虾类为主,体长大于300 mm的则仅以小型鱼类为主,摄食范围也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
李振华卢占晖朱文斌
关键词:摄食强度食物组成
福建沿海不同养殖区泥蚶的ITS-1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泥蚶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海水养殖贝类,不同地区的泥蚶品质相差较大,其中以生长在宁德飞鸾铁基湾和东山湾竹塔的泥蚶品质较佳。本实验克隆了福建沿海六个养殖区的六个泥蚶的ITS-1序列,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了ME、NJ和UPGMA系统树。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区的泥蚶在DNA水平上的差鼻不大,遗传相似度为97.01~99.76%;所分析的六个群体未形成明显的地理隔离;福建泥蚶在品质上的差异没有体现在基于ITS基因序列分析的遗传差异中。
林昕王鹏杜琦李振华方民杰
关键词:泥蚶ITS-1序列基因多样性
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的摄食习性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根据2008年5月-2009年2月期间采集的渔获样品,对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食物组成以磷虾类(IRI=1308.55)为主,其次依次为长尾类(IRI=563.09)、鱼类(IRI=170.59)和糠虾类(IRI=31.85);其优势饵料种类为太平洋磷虾、细巧仿对虾、细螯虾、戴氏赤虾、六丝矛尾鰕虎鱼、漂浮小井伊糠虾等。小眼绿鳍鱼终年摄食,其摄食率为83.25%,最高饱满指数达171.86‰,平均饱满指数18.84‰,这表明小眼绿鳍鱼具有较强的摄食强度。同时单因素方差检验表明,小眼绿鳍鱼的摄食强度无显著的季节变化,而有显著的体长变化。
李振华蒋日进徐开达潘国良
关键词:摄食习性
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WTO带来的同国内、国外银行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客户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国内、国际银行监管机构的制度完善,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业银行正在努力优化自身的业务运行架构...
李振华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街山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6年
于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之间,对中街山列岛海域的浮游植物和理化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了浮游植物与营养盐、水温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55属145种,季节变化为秋季(85种)>冬季(71种)=夏季(71种)>春季(30种)。中街山列岛浮游植物的丰度范围为0.86×104~64 575.61×104 cells/m^3,平均细胞丰度为7 959.00×104cells/m3,季节变化则呈单一周期型,春夏季高,秋冬季低。浮游植物优势种种类多,不同季节既有交叉又有演替。由春季的夜光藻和具齿原甲藻演替至夏季的尖刺拟菱形藻、秋冬季的琼氏圆筛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73~3.53和0.44~0.77,群落结构较复杂。从优势种的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中街山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相对稳定。从总体变化趋势来看,该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水温、p H和透明度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与单一营养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由无机磷含量变化范围(0.013~0.035 mg/dm^3)来看,该海域无机磷为影响浮游植物繁殖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
李振华蒋日进陈峰卢占晖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鲍鱼幼体优质饵料的筛选、培育及其应用研究
本论文研究了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福建省东山县和漳浦县沿海鲍鱼育苗场的九孔鲍(Haliotis diverswolor supertexta)以及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育...
李振华
关键词:底栖硅藻育苗期
文献传递
3个地区西施舌的ITS-1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首次检测了西施舌的ITS-1基因序列片段.并利用ITS-1序列作为遗传标记分析了来自3个不同地区(江苏、福建长乐、福建深沪湾)的西施舌的遗传变异情况.地理位置较近的福建长乐和福建深沪湾的西施舌遗传距离较小,江苏和福建(长乐漳港和深沪)西施舌的遗传距离较大.基于ITS-1序列分析,作为品质突出的福建长乐西施舌和其他地区的西施舌相比,并未形成一个区别于其他地区西施舌的一个独特的种.还基于ITS-1序列分析了西施舌在蛤蜊科和双壳贝类中的分子系统进化地位.
林昕梁君荣高亚辉王鹏杜琦李振华
关键词:西施舌ITS-1序列基因差异分子系统进化
中街山列岛海域环境质量季节变化与评价
2022年
根据2021-2022年4个季度代表月对中街山列岛海域海洋环境调查与监测,分析了该海域水质污染状况和季节变化。研究发现,中街山列岛海域全年单因子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pH>溶解氧>汞>锌>化学需氧量>铜>铅>石油类>砷>镉,除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外,其余监测指标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的第一类标准。富营养化指数评价表明全年整体上调查海域未发生富营养化,但冬季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改进内梅罗指数评价表明调查海域海水处于较清洁状态。本研究为中街山列岛海域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支持,也为海洋资源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振华徐开达周永东梁君王忠明
关键词:海洋环境水质评价富营养化
用于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培养液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定向培养卵形藻等鲍幼体饵料的培养液,按重量比,包括:NaNO<Sub>3</Sub> 50-80份;NaH<Sub>2</Sub>PO<Sub>4</Sub>·H<Sub>2</Sub>O 0.3-1...
陈月忠黄万红李振华杜琦
黄海南部、东海北部黄鮟鱇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2011年
黄鮟鱇雌鱼初次性成熟体长为293 mm,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5龄。繁殖季节为2-5月,以4-5月为盛产期。雌鱼成熟系数在4月达到最大,5月次之,雄鱼成熟系数在5月最大。其绝对繁殖力介于(3.11~14.1)×105粒之间,平均为(6.74±2.87)×105粒,相对繁殖力(F/L)为883~2 153粒/mm,平均为(1 521±581)粒/mm,相对繁殖力(F/W)为181~426粒/g,平均为(264±76)粒/g。对Ⅳ期卵巢132颗卵细胞的直径测定结果显示,卵径范围为1.30~1.76 mm,平均为(1.59±0.19)mm,明显的1个峰值出现在1.575~1.625 mm,占总卵粒数的33.3%,其卵径分布不均匀,应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
徐开达李鹏飞李振华朱文斌贺舟挺
关键词:黄海南部东海北部繁殖特性繁殖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