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廷勇

作品数:49 被引量:310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石笋
  • 14篇气候
  • 13篇同位素
  • 10篇大气降水
  • 7篇洞穴滴水
  • 7篇岩溶
  • 7篇土壤
  • 7篇化学特征
  • 6篇水化学
  • 6篇气候变化
  • 6篇降水
  • 5篇洞穴水
  • 5篇气候意义
  • 5篇稳定同位素
  • 5篇古气候
  • 4篇碳同位素
  • 4篇环境意义
  • 4篇基岩
  • 4篇季风
  • 4篇Δ^18O

机构

  • 49篇西南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教育部
  • 9篇国土资源部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台湾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国立台湾大学
  • 2篇国立成功大学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新南威尔士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国立中央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9篇李廷勇
  • 23篇李俊云
  • 19篇王建力
  • 9篇李红春
  • 7篇周福莉
  • 6篇向晓晶
  • 5篇王勇
  • 4篇袁娜
  • 4篇彭玲莉
  • 4篇袁道先
  • 4篇沈川洲
  • 4篇陈虹利
  • 4篇林玉石
  • 4篇何潇
  • 4篇叶明阳
  • 4篇王昕亚
  • 4篇李清
  • 4篇韩立银
  • 4篇赵鑫
  • 4篇王海波

传媒

  • 11篇中国岩溶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地质论评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2篇全国第十一届...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人民长江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2008年重庆大气降水δD和δ18 O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56
2010年
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受到温度、蒸发、水汽源地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具有很大差异。通过分析2006~2008年间重庆雨水样品的δD和δ18O,初步建立了当地的大气降水线方程。当地的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在不同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值普遍偏轻,而冬季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值普遍偏重。水汽来源是控制当地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最重要原因,而蒸发作用等是控制短期次降水事件中雨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李廷勇李红春沈川洲杨朝秀李俊云衣成城袁道先王建力谢世友Ting-yong Hong-chun Chuan-zhou Chao-xiu Jun-yun Cheng-cheng Dao-xian Jian-li Shi-you
关键词:大气降水线稳定同位素组成水汽源地水汽来源降水事件冬季降水
重庆新崖洞XY2石笋δ^(18)O记录的57~70kaBP古气候变化及其对D-O和H事件的反映被引量:15
2007年
重庆新崖洞XY2石笋57~70kaBP之间的高分辨率δ18O记录在相当于冰芯记录中的D-O18暖事件时期,复现了冰芯记录中的“缓慢变冷,快速变暖”的气候转换特征.δ18O在59和64kaBP分别有极小值,反映气候相对暖湿,夏季风较强;而在60kaBP有极大值,夏季风较弱.它们分别对应于北半球高纬度记录中的Dansgaard-Oeschger(D-O)17至18暖事件以及Heinrich6(H6)冷事件.这与葫芦洞(Hulu)MSL石笋的记录相当一致,但是两者与董歌洞(Dongge)D4石笋的记录差异较大.这说明石笋δ18O记录在反映夏季风变化时,空间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别.要取得中国东部夏季风变化的整个格局,多地点多记录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此外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不同的是,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均显示在MOIS4的最冷时期(64~65kaBP)中国东部地区的气候对应于D-O18暖事件,说明海陆相的气候变化是有差异的.
李廷勇袁道先李红春杨琰王建力王昕亚李俊云覃嘉铭张美良林玉石
关键词:石笋Δ^18O
洞穴石笋的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定年的深入研究
洞穴石笋记录在研究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尤其是季风气候变化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衔接古气候和现代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需要高分辨率、近现代的古气候记录,年轻石笋的准确定年就愈发显得重要。铀系不平衡质谱法(ICPMS 230Th...
李红春赵敏李廷勇杨琰朱晓燕
关键词:洞穴石笋AMS古环境
重庆地区石笋沉积速率与古气候意义初探被引量:11
2007年
选取了重庆南川市梁天湾洞、丰都县水鸣洞相对沉积较快的两根石笋,通过TIMS-U测年数据进行平均生长速率计算,再结合其氧、碳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重庆地区末次冰期晚期以来石笋沉积速率与沉积特征、稳定同位素存在一定联系:氧同位素偏轻,降水较多,石笋沉积颜色较浅,沉积速率较快;反之亦反。但石笋生长速率最快的时期并非总是氧同位素最偏轻、气候最为湿润的时期,可能因为除了温度、降水、植被的影响外,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如洞穴岩层滴水管道条件的变化等。因此,石笋生长速率与稳定同位素的关系极为复杂,不能简单地一一对应,且以石笋生长速率作为古气候研究的替代指标还需谨慎。
何潇王建力李清李红春李廷勇程海
关键词:石笋生长速率稳定同位素古气候
重庆地区早中全新世石笋记录的初步研究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奉节县新崖洞一根早中全新世XY-6石笋的初步研究,发现XY-6石笋的氧碳稳定同位素表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变化趋势一致。但是与长江中游某些石笋的氧碳同位素关系不一致。碳同位素的变化幅度大于氧同位素的变化...
李廷勇
关键词:石笋记录
文献传递
重庆芙蓉洞洞穴水DIC-δ^(13)C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研究芙蓉洞滴水和池水中溶解无机碳碳同位素(DIC-δ^(13)C)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气候环境指示意义,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芙蓉洞进行了洞穴监测。结果显示芙蓉洞山体土壤CO_2浓度和洞内空气CO_2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半年浓度偏高,冬半年浓度偏低,受温度和降水量的共同影响。芙蓉洞5个滴水点的DIC-δ^(13)C平均值为-8.98‰,两个池水点的DIC-δ^(13)C平均值为-6.98‰,池水的DIC-δ^(13)C比滴水的重2‰。对应2013年7月的干旱气候,洞穴水DIC-δ^(13)C在10月相应出现明显偏重值,偏轻的DIC-δ^(13)C值则是对湿润气候的滞后响应。洞穴水的DIC-δ^(13)C变化对地表气候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期。洞穴水DIC-δ^(13)C主要受土壤CO_2的影响,基岩溶解作用、包气带的开放性等因素也会对洞穴水DIC-δ^(13)C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时间尺度上,洞穴水DIC-δ^(13)C变化响应了当地降水量以及地表湿润状况的变化。
黄春霞李廷勇韩立银李俊云袁娜王海波张涛涛赵鑫周菁俐
关键词:水化学特征
年轻石笋平均沉积速率的确定——多方法探讨被引量:3
2015年
石笋凭借其准确的年代学和对洞穴外界环境的敏感响应,已经成为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力量。亚洲季风区轨道-千年尺度石笋δ18O指示亚洲季风强弱的变化,但是在更短的时间尺度上,石笋δ18O则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近现代、能与器测记录进行对比的石笋记录研究是衔接现代气候与古气候的关键环节。而这关键环节中的关键问题就是确定石笋的沉积年代。寻找一种适合于无生长纹层、低U含量石笋样品的年代方法对于解决石笋沉积年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选择广西桂林茅茅头大岩一正在生长的年轻石笋。由于低U含量、高232 Th含量,U系-230 Th定年不成功。利用210Pb定年计算出平均沉积速率为1.96±0.23mm/a,但由于多层晶间孔隙的存在,计算结果偏小。由于石笋中14 C基本为核爆产生,AMS 14 C测试结果计算石笋平均沉积速率为2.10mm/a,但由于未测量到核爆前14 C数据,其值可能仍偏小。由于前人研究指出桂林地区石笋记录能记录夏季风降水,结合桂林多年降水数据,综合计算出该石笋平均沉积速率为2.44mm/a,生长时限为2009—1968年。平均沉积速率和沉积时代的确定,为后续的石笋现代气候研究,进而与古气候衔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殷建军李红春沈川洲李廷勇林玉石覃嘉铭唐伟王华杨会
重庆芙蓉洞滴水现代次生化学沉积物沉积速率与元素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探讨芙蓉洞现代沉积物沉积速率和微量元素(Mg,Sr)的变化特征、控制机制以及气候环境指示意义,于2010年11月到2013年11月对芙蓉洞5个滴水点进行连续现场监测,并采集现代沉积物样品进行沉积速率计算和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1)芙蓉洞5个滴水点的现代沉积物沉积速率与滴量、pH、Ca2+浓度以及PCO2等指标的关系表现出多样性。其中MP4和MP5的沉积速率均与滴量呈正相关(r=0.75,n=11,p<0.01;r=0.63,n=11,p<0.05),两个滴水点的沉积速率整体表现出雨季高、旱季低的变化规律,表明MP4和MP5的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雨季,其沉积速率的变化可以对季节性干湿度变化做出响应。(2)2012-2013年年降水量明显增加,在稀释作用、水岩作用以及植物对元素差异性吸收作用的影响下,各滴水点现代沉积物整体呈现出Mg浓度减小而Sr浓度增大的趋势,Mg/Ca和Sr/Ca比值呈反相关关系,它们响应了年际尺度上降水量增加的气候信息。
黄春霞李廷勇韩立银李俊云袁娜王海波张涛涛赵鑫
关键词:沉积速率微量元素降水量
碳同位素(13C)在重庆岩溶地区植被—土壤—基岩—洞穴系统运移特征研究
通过对重庆市武隆县芙蓉洞上覆山体植被和土壤中有机质13C的研究,结合洞穴滴水中DIC-13C、滴水形成的现代沉积物中13C以及洞穴空气pCO2监测,初步探讨了碳同位素在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岩溶洞穴系统的运移规律.本研究地...
李廷勇李红春向晓晶郭子兴李俊云周福莉陈虹利彭玲莉
关键词:岩溶地区土壤有机质
文献传递
MIS8—MIS9阶段亚洲季风的轨道尺度气候变率:栾川老母洞石笋记录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对河南西部栾川县老母洞LM-1石笋U/Th年龄和205个氧同位素的分析,初步建立起黄土高原东南缘豫西地区倒数第三次冰期(氧同位素MIS8—MIS9阶段)千年尺度的亚洲季风演化特征。LM-1石笋δ18O记录最轻为-11.38‰,最重为-6.99‰,振幅达4.37‰,平均值为-9.07‰,说明LM-1石笋敏感地记录了该时期的亚洲季风气候变化历史。LM-1石笋δ18记录与湖北神农架林竹洞LZ-15石笋记录十分类似,同时两者记录的岁差旋回与同时期北纬65°N夏季太阳辐射变化曲线有一定相关性,表明河南和湖北两地在长时间尺度上都受相同的气候系统控制,并且太阳辐射是该时段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LM-1石笋记录的MIS8—MIS9转换阶段δ18O变化与南极Vostok冰芯CO2浓度减少的趋势一致,由此推断CO2、CH4及N2O等大气气体含量的变化可能放大了轨道驱动的亚洲季风的气候波动。
李珊英杨琰李廷勇马睿郭延伟
关键词:石笋亚洲季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