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衡 作品数:14 被引量:118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天文地球 更多>>
梭梭和多枝柽柳的末端小枝异速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荒漠植被柽柳和梭梭的叶退化,以绿色的同化枝来进行光合作用,目前对于荒漠植物的小枝和其支撑的非形态学意义上的叶(即绿色同化枝)之间的关系的研究非常缺乏,本文以柽柳和梭梭的末端小枝为对象,给出了小枝尺度上的生物量和同化枝面积估算方程,并对小枝的茎、同化枝生物量分配格局以及小枝大小和同化枝面积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探讨2种植物适应荒漠生境的小枝-同化枝大小关系的差异。结果显示:以茎径为自变量,利用幂函数构建的枝生物量和同化枝面积估算方程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柽柳方程的幂指数要比梭梭大,表明随着茎径增大,柽柳同化枝面积和枝重的增长幅度大于梭梭。柽柳枝重与茎重、同化枝重以及茎重和同化枝重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的等速生长的关系,小枝大小对同化枝、茎的生物量分配没有影响;而梭梭枝重与同化枝重、茎重以及茎重和同化枝重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随着小枝增大,茎在生物量分配中更占优势,这表明梭梭对于起到支撑和水分传输作用的茎的需求更大。柽柳的同化枝面积与茎截面积、茎重分别呈现大于1和小于1的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表明分别以茎截面积和茎重代表小枝大小,小枝支撑的同化枝面积比例随小枝增大有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而梭梭同化枝面积和茎截面积、茎重间均存在小于1的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表明小枝越大,小枝支撑的同化枝面积的比例越小。这些结果有助于在小枝尺度上了解柽柳和梭梭这两种植被适应干旱、高温的荒漠环境的功能结构特征。 李志波 李平衡 王权 徐璐关键词: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荒漠植被 火烧和植造桉林对南亚热带退化草坡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被引量:6 2009年 对南亚热带典型火烧草坡迹地和人工造桉林后的退化草坡土壤种子库进行了取样调查,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这些不同处理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1)火烧处理对土壤种子库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种子库储量减小、物种种类减少、优势种组成单一、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地上植被相似性系数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差异显著;(2)种植桉树对土壤种子库储量、物种生活型分布、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差异均没有影响,但能增加草本物种种类;(3)火烧并种植桉树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与火烧处理结果一致,能使土壤种子库中优势物种种子密度增加,但不能增加草本种类在种子库中的密度。该研究表明采用火烧处理有利于南亚热带退化草坡植被恢复;采用种桉树的方法短期内植被恢复的效果不明显;退化草坡的植被恢复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与调控。 李丹艳 任海 王俊 李平衡 吴建平关键词:退化草坡 桉林 土壤种子库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多枝柽柳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的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11 2011年 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建群种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自然状态,模拟降水、遮光处理以及降水和遮光双因子处理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和Model 3500植物水分压力室分别测定光合作用和枝条水势,研究多枝柽柳枝条水势对浅层土壤水分和光照变化的响应,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LUE)的日进程。结果表明:这4种处理方式下,枝条水势随土壤水分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差异,趋势表现为黎明前枝条水势最高(-1.2 MPa),正午枝条水势最低(-3.2 MPa),太阳落山后枝条水势逐渐升高的趋势;WUE和LUE日变化呈现出近似双峰型抛物线,WUE日变化曲线在11:00和16:00有两个不明显的波峰,LUE日变化曲线在10:00和16:00出现两个明显波峰。当光照发生变化时,遮光处理下的WUE和LUE日变化都较自然状态下的日变化低,分别降低了1.5μmol CO2/mmol H2O的WUE和0.20×10-2μmol CO2/μmol APAR的LUE。研究表明,作为深根系植物的多枝柽柳,生存主要依靠地下水来补给水分,所以浅层土壤水分条件变化没有明显引起光合和蒸腾的响应。而午间光强、高温是构成多枝柽柳光抑制现象的主要原因,这是多枝柽柳长期在荒漠绿洲过渡带形成的对抗环境胁迫的一种表现。 王珊珊 陈曦 王权 包安明 曹晓明 李平衡关键词:生态适应性 光能利用效率 多枝柽柳 荒漠绿洲过渡带 基于小波变换的毛竹叶片净光合速率高光谱遥感反演 被引量:18 2016年 在对毛竹林叶片高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寻找和确定最佳的小波植被指数反演毛竹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结果表明:理想的高频小波植被指数反演得到的P_n精度高于低频小波植被指数和光谱植被指数,其中,由小波分解第一层高频系数构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和差值植被指数与P_n之间的相关性最好,R^2为0.7,均方根误差(RMSE)较低,为0.33;而低频小波植被指数反演P_n的精度低于光谱植被指数.由各层理想小波植被指数所构建的多元线性模型反演得到毛竹叶片P_n与实测P_n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2为0.77,RMSE为0.29,且精度明显高于基于光谱植被指数所构建的多元线性模型.与光谱植被指数反演毛竹P_n的敏感波段仅局限于可见光波段相比,小波植被指数探测的敏感波长范围更广,包含了可见光及多个红外波段.高光谱数据在经过小波变换后能够发现更多反映毛竹P_n的细节信息,且整体反演精度比原始光谱有了显著提高,研究结果为基于高光谱遥感反演植被P_n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选方法. 孙少波 杜华强 李平衡 周国模 徐小军 高国龙 李雪建关键词:毛竹 净光合速率 反演 小波变换 高光谱遥感 干旱区典型荒漠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使得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变化及碳源/碳汇的评价越来越受关注,准确估算GPP,NPP和Reco以及未来的动态变化不仅有助于了解全球碳循环及气候的变化趋势,同时也是生态系统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价的基础。荒漠... 李平衡 周琪 王权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力 涡度相关 文献传递 竹林鞭根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2019年 竹林鞭根系统是竹林生长发育的基础,在竹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对于竹林研究多集中于地上部分,地下鞭根系统对碳循环、生产力等的影响处于探索阶段,具体体现在研究局限于对鞭根系统生长和分布规律等基础的研究,而缺乏对相关机理及生态功能如碳汇方面的研究。此外,研究方法过于单一落后也是造成其难以深入的原因。基于此,本研究从竹林鞭根系统的结构特征、经营对鞭根系统结构的影响以及鞭根系统观测方法等方面论述国内外竹林鞭根系统研究现状,最后探讨分析竹林鞭根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竹林鞭根系统的结构及其对竹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提供参考。 童亮 李平衡 李平衡 周国模 周宇峰关键词:森林生态学 结构特征 西北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2014年 涡度相关仪通量值所代表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对于通量观测塔的选址、仪器安装高度的确定以及通量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通量贡献区模型对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试验场通量观测资料的空间代表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荒漠区在大气稳定条件下90%的通量贡献区最远可以达到686.40m,通量贡献函数最大点的位置在162.50m;大气稳定时各风向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在生长末期均达到最大,生长初期和中期的源区变化因受到各风向风速和植被下垫面的影响而有差异;大气不稳定时不同生长时期各风向通量贡献区没有固定变化规律;通量源区大约有58.71%的信息来自于荒漠区通量观测塔西南至西北方,整个生长季生长末期通量贡献最多,所占比例为40.16%。由FSAM模型测得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荒漠生态系统下垫面的通量信息。 周琪 李平衡 王权 郑超磊 徐璐关键词:涡度相关 荒漠生态系统 干旱区典型荒漠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使得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变化及碳源/碳汇的评价越来越受关注,准确估算GPP,NPP和Reco以及未来的动态变化不仅有助于了解全球碳循环及气候的变化趋势,同时也是生态系统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价的基础。荒漠... 李平衡 周琪 王权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格局及其动态模拟 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BIOME-BGC模型对广东鹤山的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生态系统1985-2100年间的碳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马占相思生物量在前12a增长较快,之后增长缓慢,最终达到300t hm^-2;预计2100年马占相思生物量在于、根、叶中的分配分别为73.91%、21.74%和4.35%。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碳贮量在前12a增长较快,之后增长缓慢并最终维持在325t C hm^-2左右,在造林初始阶段主要分布于土壤中,之后在植被、土壤和凋落物3大碳库中的分配分别为43.08%、52.30%和4.62%;马占相思净初级生产力(NPP)在4-12a较大,最大可达11t C hm^-2,之后下降至3-6t C hm^-2;马占相思叶面积指数(LAX)前3a增长迅速,5a达到7.84,之后下降,约为2.7-5.0;LAJ与NPP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I可能是限制马占相思林NPP增长的主要因子。模拟结果还显示马占相思林前期生长迅速,但随后生长缓慢,叶生物量还出现负增长现象。因此,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在以马占相思作为先锋树种进行地带性森林植被恢复时,可在12a后进行林分改造。 李平衡 王权 任海关键词:生物量分配 NPP 植被恢复 基于通量源区模型的雷竹林生态系统碳通量信息提取 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涡度相关通量观测塔2013年全年数据,应用通量源区模型(flux source area model,FSAM),分析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不同风向和不同时间段该观测点通量信息的贡献区的分布,并基于贡献区分析结果,从通量观测值中分解出来自雷竹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信息。结果表明:90%贡献水平的通量贡献区在观测塔为中心的2.0 km×2.0 km范围内,大气稳定度相同时,4个不同方向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差别不大。通量贡献区长度在稳定的大气条件下要显著大于在不稳定大气条件下,前者为96.19~941.63 m,后者为28.62~313.54 m。通过雷竹林和非雷竹林在通量贡献区所占面积和各自的贡献率,从涡度相关所测通量数据中分解出雷竹林和非雷竹林的月平均碳通量。通量分解后的雷竹林生态系统年总净固碳量为4.25 t·hm^(-2)·a^(-1),当下垫面全部为非雷竹林时年总净固碳量为6.65 t·hm^(-2)·a^(-1)。如果不进行碳通量的分解,把涡度相关所测通量值作为雷竹林的通量值,则年总净固碳量为5.46 t·hm^(-2)·a^(-1)。该研究对于正确评价雷竹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陈丽萍 李平衡 莫路锋 周国模 李金荣关键词:森林生态学 雷竹林 涡度相关 碳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