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帆

作品数:22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小说
  • 4篇文化
  • 3篇自信
  • 3篇文化自信
  • 3篇文学
  • 3篇教育
  • 3篇家族小说
  • 3篇城市文学
  • 2篇大学生
  • 2篇都市
  • 2篇都市生活
  • 2篇叙事
  • 2篇远程教育
  • 2篇乡村
  • 2篇奥斯汀
  • 1篇当代大学生
  • 1篇地域文化
  • 1篇电视
  • 1篇电视技术
  • 1篇雕龙

机构

  • 20篇陕西广播电视...

作者

  • 20篇李帆
  • 1篇刘大鹏
  • 1篇李楠
  • 1篇王宇
  • 1篇郭红霞

传媒

  • 8篇陕西广播电视...
  • 3篇陕西教育(高...
  • 2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电视技术
  • 1篇出版广角
  • 1篇芒种
  • 1篇芒种(下半月...
  • 1篇新西部(中旬...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校2014年科研项目申报喜获佳绩
2014年
本刊讯我校2014年科研项目申报喜获佳绩。截至目前,我校今年申请校外科研项目共获准立项18项。其中。获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项,获201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项。校长兰新哲教授主持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机教育智能化平台开发与应用"获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智慧教育(手机智能远程教育信息化)”获陕西省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立项。
刘大鹏李帆
关键词:信息技术远程教育
乡村心理观照下城市文学的偏离——浅论陕西城市文学的现状与缺失
2013年
陕西拥有一片文学厚土,但城市文学的发展远落后于乡村文学。这是因为陕西一些作家都带有乡村价值取向,对城市抱有排斥心态,城市在他们眼中是消费与欲望的象征,没有精神与灵魂。反映在作品中,就只有"巡礼"式的都市物象罗列,而没有对城市文化的深究。这样的文学作品虽然以"城市"为题材,却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城市文学。
李帆
从《爱玛》解析简·奥斯汀的婚恋观
2017年
简·奥斯汀以婚恋题材的小说闻名于世。《爱玛》的故事情节围绕着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而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传统习俗。通过女主人公爱玛的视角,描写了三位身份地位迥异的女性,面对爱情和婚姻的选择。突出了生活环境和婚姻制度对她们婚姻观念和命运的影响,揭示了英国妇女的地位和命运。
李帆
关键词:简·奥斯汀婚恋观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文类电视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其相关的运用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电视教育领域不但可以给广大师生提供更加生动、丰富、逼真的教学场景,而且对于当前教学的模式、方法、内容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创新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概况,并结合人文类电视课程虚拟教学模型的构建,总结分析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文类电视课程的开发的意义,希望能够为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其他课程的一些列开发和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李帆王宇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电视技术
高职人文素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探析被引量:6
2016年
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从规模化建设向内涵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人文教育边缘化、目标定位不明确等现实问题。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实施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文类课程和教学体系;二是提升教师个人人文素质修养,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个人人文修养。
李帆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
乡村精神与都市生活的博弈——论贾平凹《废都》中的“失乡”现象被引量:1
2013年
《废都》是贾平凹"从农村到城市"的一次大胆尝试。贾平凹带着从乡村进入都市特殊的心理体验的痕迹,描写了作为乡村对立面的"都市"和"都市人"的罪恶,表达了对于乡土文化在都市中消失的痛惜之情,也表达了当代都市人心灵无处安放的苦闷之感。
李帆
关键词:乡村文化城市文学
《我在原地等你》的乡村美学与现代化反思
2020年
作为一部浙产电影,《我在原地等你》运用唯美的镜头语言,描绘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江南水乡画卷,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村落——“原地”,这里既是主人公的血脉之根,也是他的心灵之根。电影直面现代都市焦虑,从乡村自然风光、传统文化以及淳朴人情三个方面,讲述了一个疲惫都市人的精神寻根之旅。影片带有浓郁的治愈色彩,通过城乡对立关系歌颂了乡村的自然淳朴,也对现代化文明进行了反思。
李帆
关键词:寻根
论张爱玲小说的“都市性”特征
2013年
中国是一个农耕大国,城市文学的发展慢于农村文学。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具城市感和城市意识的人,"都市"在张爱玲笔下,不仅是人物的居所,它已溶入人物的血液,作为性格特征沉淀在人性之中。她在《公寓生活记趣》中直白地说:"我喜欢听市声。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声才睡得着觉的。"[1]其中流露的对都市生活的热爱毋庸讳言。张爱玲的上海小说立足于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描写。
李帆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都市生活中国现代作家城市文学性格特征
论《呼兰河传》童年视角下的叙事策略被引量:1
2018年
童年视角的成功运用使《呼兰河传》具有了一种文本独特性。首先,《呼兰河传》舍弃了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主线,树立中心人物的叙事方式,而是用童年视角将看似零散的事件串联起来,从宏观叙事到局部聚焦,由面到点地描写了小城人们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其次,以儿童视角为主体叙事的同时,夹杂着成年人历经沧桑后的批判眼光,二者灵活变化,传达出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三,萧红在作品中对故土进行了一种认同的反思,以儿童视角表达了对故土人情和人性的深沉关注。
李帆
关键词:《呼兰河传》童年视角叙事策略
浅析“症状阅读”与叙事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
2013年
"症状阅读"是弗洛伊德的文本解释学,它对现代叙事学产生过重要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在叙事学语言研究方面,"症状阅读"揭示了文本语言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叙事学家从中得到启示,认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文本是一个敞开的结构,对文章分析的越多、越透彻,文章的意义也就越多、越丰富,永远没有尽头。第二,在叙事学的情节研究方面,"症状阅读"追踪文本的深层结构深刻影响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研究。
李帆
关键词:弗洛伊德叙事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