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帆

作品数:1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颅脑
  • 6篇颅脑损伤
  • 6篇脑损伤
  • 4篇创伤
  • 3篇神经再生
  • 3篇损伤控制外科
  • 3篇重型
  • 3篇外科
  • 3篇外伤
  • 3篇外伤性
  • 3篇小鼠
  • 3篇海马
  • 3篇HES1
  • 2篇损伤控制外科...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外科理念
  • 2篇腺瘤
  • 2篇脑创伤
  • 2篇基因

机构

  • 16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李帆
  • 11篇王向东
  • 11篇任新亮
  • 8篇李建红
  • 7篇郭铁柱
  • 6篇王彦宏
  • 6篇赵志强
  • 5篇邵双伟
  • 4篇王伟
  • 1篇苗林
  • 1篇张建生
  • 1篇杨新宇
  • 1篇王向阳
  • 1篇尚寒冰
  • 1篇康晓魁
  • 1篇董文涛
  • 1篇张利通
  • 1篇高峰
  • 1篇张振
  • 1篇李佳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电动自行车致颅脑损伤的病情特点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分析其致伤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特点。结果:根据入院GCS评分轻型(13~15分)18例(17.4%);中型(9~12分)69例(66.9%);重型(3~8分)16例(15.5%)。积极治疗后6个月GOS评分评估,良好82例(79.6%);中残13例(12.6%);重残5例(4.8%);植物生存2例(1.9%);死亡1例(0.97%)。结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员发生交通事故后颅脑损伤危险性和致残率较高,特别是对于伤情较重的患者,如果能及时、正确实行现场救护及专科治疗,不但可以抢救部分伤员生命,而且可以提高生存质量。
李建红王向东任新亮郭铁柱王彦宏李帆赵志强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颅脑损伤诊治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外伤性颅内静脉窦破裂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理念治疗外伤性颅内静脉窦破损可能性。方法分析7例严重外伤性颅内静脉窦破裂患者应用DSC理念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者均属严重的静脉窦损伤,经治疗...
任新亮李帆王向东李建红
关键词:静脉窦破裂外科手术损伤控制外科
文献传递
一种探查恶性胶质瘤边界的检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探查恶性胶质瘤边界的检测装置,涉及胶质瘤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磁共振检测环和检测床,所述检测床的顶部设有躺板,所述检测床的后侧一端卡合有垃圾封口组件,所述检测床的前侧滑动连接有升降组件,所述检测床的底部安装有...
郭铁柱王向东李帆王伟李建红邵双伟常雷军杨涛崔振奋
文献传递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外伤性颅内静脉窦破裂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20世纪末被提出,主要是为了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改变以往早期进行复杂、完整的手术策略,而采取快捷简单的操作,既能控制伤情进一步恶化,又保留进一步处理的条件,现已普遍应用于肝胆外科、骨科等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外伤性颅内静脉窦破损是急性颅脑损伤常见的损伤类型,尤其严重静脉窦损伤常常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复杂的开颅手术由于患者失血多、手术时间长,往往达不到治疗的目的,DCS可快速控制大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使患者整体机能在严重创伤后尽快恢复,给挽救患者生命提供机会。
任新亮李帆王向东李建红
关键词:损伤控制外科外伤性SURGERY创伤患者急性颅脑损伤
一种脑创伤组织检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创伤组织检测装置,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检测圆环以及移动检测床,检测圆环的两侧均连接有防菌机构,两组防菌机构的顶部且位于检测圆环的上方共同连接有薄膜,通过设置两组防菌机构,使薄膜卷筒的两端共同...
王向东郭铁柱李帆赵志强王伟邵双伟常雷军杨涛崔振奋
文献传递
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E-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S)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病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8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GCS3—8)继发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血清E-sES水平变化,同时记录头部CT所示梗死体积及部位,并与64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GCS3~8)未继发脑梗死(脑外伤组)的患者及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E—sES水平比较,探讨血清E—sES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E—sES(38.45±7.57)ng/ml,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E—sES(65.52±6.28)ng/ml,脑外伤组血清E-sES(54.09±9.04)ng/ml,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E—sES水平明显高于脑外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E—sES与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关系密切。
王向东任新亮王向阳郭铁柱王彦宏苗林李帆尚寒冰张建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E-选择素
MHC-Ⅰ类链分子相关抗原A、高迁移率蛋白A2、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3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MHC-Ⅰ类链分子相关抗原A(MICA)、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以期为垂体腺瘤患者诊治及预后改善提供参考。
李帆王伟杨涛崔振奋邵双伟常雷军
关键词:垂体肿瘤转化基因相关抗原MHC
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腺瘤被引量:1
2012年
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切除垂体腺瘤的指征也越来越宽,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切除27例垂体腺瘤,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任新亮王向东郭铁柱王彦宏李帆李建红赵志强邵双伟
关键词:神经内镜技术垂体腺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经鼻蝶窦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清微小RNA-542-3p、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542-3p(miR-542-3p)、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ncRNA TUG1)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人血清中的表达及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2020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128例STBI病人为重型组,130例轻、中型TBI病人为对照组,检测病人血清miR-542-3p、lncRNA TUG1表达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二者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542-3p、lncRNA TUG1对STBI病人预后不良的影响,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二者对STBI病人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重型组病人血清miR-542-3p与lncRNA TUG1表达量分别低于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BI病人血清miR-542-3p与lncRNA TUG1表达量呈负相关(r=-0.595,P<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lncRNA TUG1与miR-542-3p水平分别高于和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lncRNA TUG1水平是STBI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高miR-542-3p水平是保护因素(P<0.05)。血清miR-542-3p、lncRNA TUG1联合预测STBI病人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939)高于单独预测的AUC(Z=2.410,P=0.016;Z=3.339,P<0.001)。结论STBI病人血清miR-542-3p表达下调,lncRNA TUG1表达上调,二者均可用于STBI病人预后预测,且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秦飞李帆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
Hes1与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
2015年
目的:观察幼年小鼠与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中Hes1的表达差异,初步分析其对成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幼年组(10 d,N组)和成年组(4个月,A组),每组8只。分别对Hes1、Brd U、Doublecortin(DCX)、Neu N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染色并进行相应的细胞计数,初步分析Brd U、Hes1双阳性细胞的细胞类型及表达水平。在显微镜下分离海马齿状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s1的蛋白水平,观察对比两组间Hes1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1)Western blot检测中A组中的Hes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es1(+)细胞主要分布于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并且大部分Hes1阳性细胞同时表达Brdu;(3)A组Hes1(+)细胞数量明显多于N组,而Brd U(+)细胞明显少于N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s1在幼年小鼠与成年小鼠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中的表达差异,导致了神经细胞增殖水平的不同,表明Hes1的高表达可能抑制了神经再生。
高峰张振康晓魁李佳李帆任新亮张利通靳张宁董文涛杨新宇
关键词:HES1齿状回神经再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