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明

作品数:334 被引量:2,804H指数:30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0篇期刊文章
  • 71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化学工程
  • 9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电气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冶金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7篇污泥
  • 55篇厌氧
  • 51篇废水
  • 44篇好氧
  • 43篇脱氮
  • 43篇硝化
  • 39篇除磷
  • 37篇水处理
  • 35篇剩余污泥
  • 35篇反应器
  • 31篇颗粒污泥
  • 29篇反硝化
  • 25篇污水
  • 24篇废水处理
  • 22篇序批式
  • 21篇好氧颗粒
  • 21篇好氧颗粒污泥
  • 20篇重金
  • 20篇重金属
  • 19篇污染

机构

  • 318篇湖南大学
  • 46篇广西大学
  • 17篇衡阳师范学院
  • 12篇湖南省环境保...
  • 7篇无锡轻工大学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6篇长沙理工大学
  • 6篇长沙环境保护...
  • 5篇中南大学
  • 4篇长沙学院
  • 4篇宁波大学
  • 3篇湖南有色金属...
  • 2篇桂林工学院
  • 2篇北京建筑工程...
  • 2篇浙江万里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广西中烟工业...
  • 2篇广西博世科环...
  • 1篇桂林矿产地质...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作者

  • 333篇李小明
  • 218篇杨麒
  • 180篇曾光明
  • 51篇王冬波
  • 35篇钟宇
  • 34篇罗琨
  • 33篇刘精今
  • 33篇陈洪波
  • 31篇廖德祥
  • 22篇徐秋翔
  • 19篇赵建伟
  • 17篇唐文清
  • 16篇郭亮
  • 16篇谢珊
  • 15篇郑伟
  • 14篇莫创荣
  • 14篇陈寻峰
  • 13篇安鸿雪
  • 13篇曾荣英
  • 13篇杨国靖

传媒

  • 32篇环境科学
  • 28篇环境工程学报
  • 23篇中国环境科学
  • 19篇环境科学学报
  • 12篇工业用水与废...
  • 1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0篇湖南大学学报...
  • 9篇环境科学与技...
  • 7篇净水技术
  • 7篇工业水处理
  • 7篇广州化工
  • 6篇环境化学
  • 5篇环境污染治理...
  • 4篇四川环境
  • 4篇生物技术
  • 4篇环境污染与防...
  • 4篇过程工程学报
  • 3篇环境工程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中国沼气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0篇2019
  • 11篇2018
  • 8篇2017
  • 16篇2016
  • 23篇2015
  • 19篇2014
  • 23篇2013
  • 19篇2012
  • 29篇2011
  • 15篇2010
  • 18篇2009
  • 31篇2008
  • 20篇2007
  • 25篇2006
  • 18篇2005
  • 14篇2004
  • 9篇2003
3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对重金属的去除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蓝色凝胶培养基作为选择培养基,从制革污泥中分离出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B2,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确定B2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株生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经FT-IR分析确定为鼠李糖脂,其产量可达2.9 g/L。该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洗脱剂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Cu、Z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3.7%、15.3%。菌株B2分离自重金属含量极高的制革污泥中,对重金属有一定的耐受性,其所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的重金属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明聪聪莫创荣吴小寅李小明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表面活性剂污泥重金属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的经济特性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重点从曝气量、外加碳源量、剩余污泥量、处理效果等方面对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的优点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证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工艺,对现有的生物脱氮工艺的改造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唐林平李小明曾光明廖德祥杨麒岳秀
关键词:曝气量剩余污泥量
河流底泥沉积态重金属污染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4年
鉴于水体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故发生时底泥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不明的问题,以河流底泥中重金属浓度为研究对象,建立底泥重金属一维稳态迁移转化模型,并以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故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为例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底泥向下游迁移,龙江河底泥镉浓度逐渐升高,距离污染源14 km处的拉浪水电站底泥镉浓度升高了55%,说明一维稳态模拟条件下龙江河镉污染事故造成的底泥重金属污染存在较重的风险。
刘鑫垚冼萍李小明莫创荣徐英博唐铭邓国龙
关键词:重金属底泥
梯田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针对山丘坡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构建梯田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装置对梯田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CODCr、NH4^+ -N、TP的进水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在182.3-286.7mg/L、32.91-59.28mg/L、1.23-3.05mg/L时,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52%、80.5%、96.16%,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低于30mg/L、10mg/L、0.1mg/L;湿地基质中硝化菌、反硝化菌数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5万-420万MPN/g、30万-1860万MPN/g。与常规人工湿地相比,梯田式人工湿地具有较强的污染物去除能力,特别是具有高效的脱氮除磷效果。
詹鹏王湘英朱建林高华生李小明
关键词:生活污水人工湿地脱氮除磷
合成香料中间体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
2008年
合成香料中间体废水(COD为132580 mg/L)采用电渗析→气浮除油→电-Fenton的处理途径。结果表明,在I=1.5 A,电解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电渗析效果最佳,R=6.7322×10-6mol/(mL.cm2);电渗析后调节pH值为3时气浮除油,COD去除率可达到59.8%,电-Fenton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3.5,I=0.75 A,Fe2+投加量为3 g/L,H2O2与Fe2+的摩尔比为10∶1,反应时间为75 min,此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可达66.62%。3步处理后,总COD去除率达86.60%。
吴进华李小明曾光明王冬波吴多贵
关键词:香料废水电渗析电-FENTONCOD去除率
光电比色法测定低浓度废水的化学需氧量被引量:5
2007年
探讨了光电比色法测定低浓度废水的可行性,该方法在保证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前提下,能大量减少试剂的用量,直接读数,无需滴定或绘制标准曲线,但该方法对Cl-的抗干扰能力较差。
管慧玲李小明杨麒曾光明邓嫔
关键词:COD测定低浓度废水
ZnO-Sm纳米复合物制备及可见光催化降解RhB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简单的水热反应后于400℃煅烧3h,制备出正六边形柱状ZnO-Sm纳米颗粒.合成的ZnO材料用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X)和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表征.SEM扫描图片显示合成的ZnO材料为柱状正六边形纳米颗粒,且随着Sm的掺杂ZnO纳米颗粒的晶体体积变小,但并未改变ZnO晶体形态.EDX图谱证明Sm成功掺杂进入ZnO晶体.光催化实验显示在可见光照射下原子分数2.0%ZnO-Sm纳米材料比纯ZnO纳米材料对玫瑰红B(RhB)的降解效果提高了近30%,并探索了最佳实验条件以获得更好的光催化效果.结果表明ZnO-Sm纳米材料在废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李小明张志贝杨伟强李志军徐秋翔周理谢伟强陈寻峰
关键词:光催化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对污泥离心过滤脱水后含水率及毛细吸水时间(CST)的测定,考察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及其与阳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复配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当鼠李糖脂投加量为0.10g·g-1时,相比于原污泥,离心脱水污泥含水率下降了2.4%,过滤滤饼含水率下降了10.8%;CST值却由27.3s升至48.8s.研究结果说明:鼠李糖脂的投加能显著降低污泥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但却会使污泥脱水速率变慢.相比于单独使用鼠李糖脂或CTAB,鼠李糖脂与CTAB以1∶1,1∶2或1∶3复配时不仅使脱水后污泥含水率更低,而且对污泥脱水速率也有改善作用.
杨麒邓晓罗琨李小明伍秀琼钟宇曾光明
关键词:活性污泥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复配脱水性能
黄孢原毛平革菌吸附六价铬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利用黑曲霉常用液体培养基对黄孢原毛平革菌进行扩大培养得到的菌丝球经过冷冻干燥后磨成粒径约为180μm的粉末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r(Ⅵ)。考察了pH、吸附时间以及预处理方法对吸附的影响。在不同初始浓度条件下,对Cr(Ⅵ)终浓度以及吸附量进行线性转换,发现pH=2.0条件下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P.chrysosporium菌丝球粉末对Cr(Ⅵ)的吸附。比较吸附前后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可知,P.chrysosporium吸附Cr(Ⅵ)后,其主要成分和结构保持完整。
金科李小明杨麒尹疆蔡建波董远湘
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
序批式反应器的单级好氧生物脱氮运行方法
一种序批式反应器的单级好氧生物脱氮运行方法,用于含氨氮废水的处理;它采用普通序批式反应器,步骤为:污水进入SBR反应器;对污水直接进行好氧曝气,使曝气开始时SBR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约为6mg·L<Sup>-1</Sup>...
王冬波李小明杨麒曾光明邓久华刘依磷
文献传递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