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娇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针刺
  • 6篇脂肪条带结构
  • 6篇痛阈
  • 3篇针刺镇痛
  • 3篇后三里
  • 2篇阴离子
  • 2篇阴离子表面活...
  • 2篇有机硅
  • 2篇针刺效应
  • 2篇任脉
  • 2篇胃经
  • 2篇离子
  • 2篇活性剂
  • 2篇关元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 1篇针灸
  • 1篇柔软
  • 1篇柔软性
  • 1篇三阴

机构

  • 10篇南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李娇
  • 7篇孟凡迅
  • 6篇张苗苗
  • 4篇周孝伟
  • 4篇高云飞
  • 3篇张俊芳
  • 3篇管永华
  • 3篇王海峰
  • 3篇周鸣鸣
  • 3篇陈颖
  • 2篇张慎彦
  • 2篇王军
  • 2篇鄂裘恺
  • 1篇陈磊
  • 1篇周蓉
  • 1篇陈尔瑜
  • 1篇周建锋
  • 1篇刘芳
  • 1篇党瑞山
  • 1篇王怡兵

传媒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四川中医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印染助剂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切断大鼠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对针刺痛阈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切断大鼠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后对针刺效应的影响。方法:手术切除大鼠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并在术前术后分别进行针刺镇痛痛阈测定对比。结果:切断大鼠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前后,其针刺痛阈出现有意义的改变。结论:大鼠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与针刺镇痛效应具有重要的相关性。
权蓓孟凡迅周建锋王怡兵周鸣鸣黄琳李娇张苗苗
关键词:脂肪条带结构任脉关元针刺痛阈针灸
聚醚改性有机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以D4、含氢双封头、烯丙基聚醚和氯乙酸钠为原料,合成了聚醚改性有机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表征,同时与线性的聚醚改性有机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对比.确...
李娇管永华王海峰陈颖
关键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机硅聚醚改性合成工艺
针刺对痛觉迟钝大鼠痛阈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针刺痛觉迟钝大鼠“后三里”腧穴对其痛阈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热水甩尾测痛方法筛选出痛觉迟钝大鼠,手针针刺其“后三里”腧穴,分别测定针刺前后的痛阈。结果:痛觉迟钝大鼠的“后三里”腧穴针刺前(10.46±0.60),针刺后(7.44±0.40),针刺前后痛阈差值配对t检验差异显著(t=9.8850,P=0.0001)。结论:针刺“后三里”腧穴对痛觉迟钝大鼠的痛阈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周孝伟孟凡迅张俊芳高云飞李娇张苗苗鄂裘恺徐雯
关键词:后三里痛觉迟钝针刺
大鼠不同经脉线上针刺痛阈相关性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对大鼠不同经脉线上针刺痛阈的观察和分析,探讨若干针刺位点的针刺镇痛效应对大鼠热水甩尾测痛模型的影响。方法:分别针刺大鼠胃经线上的“后三里”、脾经线上的“三阴交”、任脉线上的“关元”、督脉线上的“后会”等腧穴,检测其针刺前、后的热水甩尾痛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90±0.38),针刺后(9.28±0.32),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10.2934,P=0.0001);“三阴交”腧穴针刺前(5.95±0.42),针刺后(9.27±0.42),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20.6481,P=0.0001);“关元”腧穴针刺前(5.73±0.19),针刺后(9.72±0.56),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6.9763,P=0.0009);“后会”腧穴针刺前(5.85±0.14),针刺后(9.31±0.37),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10.6735,P=0.0001)。以上4腧穴针刺前后痛阈差值比较,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F=0.44,P=0.7268)。结论:针刺“后三里”、“三阴交”、“关元”、“后会”等腧穴的针刺镇痛效应,在热水甩尾测痛模型大鼠机体上具有相似的作用表现。
高云飞孟凡迅张俊芳周孝伟张苗苗李娇张慎彦黄芸
关键词:脂肪条带结构针刺镇痛经脉线
大鼠胃经及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近心端、远心端切断对针刺痛阈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在大鼠胃经及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分别进行近心端、远心端切断后对针刺痛阈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大鼠胃经及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近心端、远心端手术切除6mm脂肪条带结构,并在术前术后分别进行针刺镇痛痛阈测定对比。结果:手术切断大鼠胃经及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前后,其针刺痛阈出现有意义的改变。结论:大鼠胃经及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与针刺镇痛效应具有重要的相关性。
周鸣鸣孟凡迅党瑞山刘芳陈尔瑜王军李娇张苗苗
关键词:脂肪条带结构胃经任脉痛阈针刺效应
针刺大鼠后三里与三阴交对热水甩尾痛阈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后三里”与“三阴交”对热水甩尾测痛模型的影响。方法:分别针刺大鼠胃经线上“后三里”和脾经脉线上“三阴交”腧穴,以热水甩尾测痛方法分别测定其针刺前后的痛阈,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90±0.38)后(9.28±0.32)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三阴交”腧穴在针刺前(5.95±0.42)后(9.27±0.42)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后三里”和“三阴交”针刺前后痛阈差值比较,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t=0.4550,p=0.6682)。结论:针刺胃经线上“后三里”和针刺脾经线上“三阴交”腧穴,对大鼠热水甩尾模型具有相似的作用影响。
李娇孟凡迅张俊芳施耀成张苗苗周孝伟高云飞张慎彦
关键词:针刺镇痛脂肪条带结构后三里三阴交
有机硅嵌段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有机硅嵌段聚醚(自制)、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和亚硫酸氢钠为主要原料合成有机硅嵌段水性聚氨酯。以产物的NCO质量分数、乳液性能为评价指标,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85℃预聚80min,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用量0.05%、R值1.3、DMPA用量7%的条件下,产物的外观、离心稳定性良好,且黏度较低。经其整理的腈纶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达到3~4级,柔软性提高到4级,白度基本无变化。
徐锦锦管永华陈颖王海峰李娇边振浩
关键词:有机硅水性聚氨酯抗起毛起球柔软性
聚醚改性有机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以D4、含氢双封头、烯丙基聚醚和氯乙酸钠为原料,合成了聚醚改性有机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值与产物转化率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表征,同时与线性的聚醚改性有机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对比....
李娇管永华王海峰陈颖
关键词:羟值转化率CMC
大鼠任脉、督脉不同腧穴的针刺痛阈相关性比较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大鼠任脉线上“关元”、督脉线上“后会”针刺痛阈的相关性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针刺大鼠“关元”和“后会”腧穴,以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测定其痛阈,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关元”腧穴针刺前(5.73±0.19)后(9.72±0.56)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6.9763,p=0.0009);“后会”腧穴针刺前(5.85±0.14)后(9.31±0.37)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10.6735,p=0.0001);“关元”和“后会”针刺后痛阈比较未见有意义的改变(t=1.5451,p=0.1830)。结论:针刺任脉线上“关元”和针刺督脉线上“后会”对改变大鼠热水甩尾痛阈具有相近的作用。
张苗苗孟凡迅施耀成李娇高云飞周孝伟鄂裘恺
关键词:针刺镇痛脂肪条带结构关元
切断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远心端的针刺效应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切断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远心端后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沿大鼠“后三里”腧穴下方8mm处的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手术切除6mm,2周后针刺“后三里”,测定针刺前后痛阈,并与术前针刺痛阈进行对比。结果:切断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远心端,针刺前的痛阈(6.77±1.38)与针刺后的痛阈(7.13±1.19)比较,未发现有意义的变化(P>0.05),与切断前针刺痛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连通和完整性与胃经的针刺镇痛效应具有重要的相关作用。
顾云孟凡迅周鸣鸣周蓉陈磊王军瞿前进李娇
关键词:脂肪条带结构胃经后三里针刺痛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