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多

作品数:21 被引量:22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气候
  • 7篇降水
  • 6篇灾害
  • 6篇天气气候
  • 6篇天气气候事件
  • 6篇气候事件
  • 5篇气候特征
  • 5篇气象
  • 5篇气象灾害
  • 5篇热带
  • 5篇厄尔尼诺
  • 4篇气候异常
  • 4篇副热带
  • 4篇副热带高压
  • 4篇春季
  • 3篇印度洋海温
  • 3篇秋季
  • 3篇海温
  • 2篇中国气候
  • 2篇特征及成因分...

机构

  • 21篇中国气象局国...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云南省气候中...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1篇李多
  • 7篇王遵娅
  • 6篇柳艳菊
  • 5篇王东阡
  • 5篇孙劭
  • 4篇孙冷
  • 4篇崔童
  • 3篇邵勰
  • 3篇孙丞虎
  • 3篇王国复
  • 3篇刘芸芸
  • 2篇尹宜舟
  • 2篇蔡雯悦
  • 2篇柯宗建
  • 2篇钟海玲
  • 2篇邹旭恺
  • 2篇郭艳君
  • 2篇王艳姣
  • 2篇任福民
  • 2篇顾薇

传媒

  • 16篇气象
  • 2篇气象科技合作...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4年夏季我国气候异常及成因简析被引量:17
2015年
2014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1.1℃,较常年同期偏高0.2℃。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20.1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6%,空间分布呈现北少南多的显著特征,其中黄淮地区平均降水量与1999年并列历史同期最少。进一步对2014年夏季我国降水异常成因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偏弱及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是造成我国夏季降水北少南多的直接原因;印度洋海温偏暖和厄尔尼诺状态共同作用导致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南;两者是造成降水异常的重要外强迫条件。
崔童王东阡李多孙丞虎李清泉王遵娅
关键词:夏季气候夏季风副热带高压
1901-2010年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冻土变化是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土壤温度是冻土变化研究的重要参量。但目前对百年尺度土壤温度,特别是深层土壤温度变化的认识还存在不足。本研究利用CRUNCEP大气强迫资料驱动最新版本的通用陆面模式(CLM4.5)对过去百年的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利用来自气象站和野外钻孔监测站的土壤温度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1)通用陆面模式能合理地模拟出观测的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模拟和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2,纳什效率系数为0.82,趋势分别为0.27℃/10年和0.28℃/10年。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再分析资料;2)1901~2010(1979~2010)年青藏高原15m土壤温度增加率为0.05(0.27)℃/10年,冬季增温高于夏季,土壤增温随深度增加而减弱、随经度增加而减小、随纬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略减小的变化;3)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主要受气温控制,1m(15m)深度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为0.79(0.37)℃/℃,浅层土壤温度对气候变化较深层敏感,多年冻土温度对气候变化较季节冻土敏感。这些结果从百年时间尺度上深化了对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的认识。
郭东林李多刘广岳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温度数值模拟
2015年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秋季会议简介
2016年
1概况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Amet—icanGeophysicalUnion)成立于1919年,是一个非营利的国际科学组织,现今在全球拥有来自135个国家的6万多名会员。AGU的活动着重在组织和传递国际地球物理学跨学科的资讯,其学术活动包含4个领域:大气和海洋科学、固体地球科学、水文学和空间科学。
黄聪徐宾李多
关键词:地球物理学秋季固体地球科学海洋科学
2012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被引量:6
2013年
2012年,全球气温偏高,可能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九个最暖年,北半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第二个最热的夏季。年内,2011/2012年拉尼娜事件于2012年初结束,北极海冰范围创历史新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显著的气候异常和极端事件。年初,低温、寒流和暴雪袭卷欧洲和东亚地区;5月,亚马孙河流域因强降水遭遇50年不遇的洪水;6—9月,美国发生1956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6月以来,多个强台风袭击东亚、东南亚和美国东海岸。全球极端偏暖事件主要出现在欧洲中部和南部、北美洲中部和南部、南美洲南部、亚洲西部、南部和东北部等地;极端偏冷事件主要出现在亚洲大部、欧洲东部和美洲东部的局部等地。欧洲中部、非洲西部、南美洲中南部、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南部等地区出现了极端强降水事件。分析指出,大气环流异常是上述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直接原因;此外,全球变暖背景下西风基本流偏弱,环流经向度加大、移速减缓和大气环流异常的持续性增强,也为极端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背景。
王东阡王腾飞任福民龚志强王遵娅李多
关键词:寒潮洪涝干旱热带气旋
中国西南区域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划分标准的研究被引量:41
2013年
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域关键期气候监测业务,满足国家级气象服务的需求,本文从区域角度出发,利用1961~2011年西南地区92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雨量资料和1981~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逐日的高低层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西南区域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定义的标准问题。结果表明西南区域多年平均雨季开始日期在5月3候(27候),结束日期在10月3候(57候),季节转换期间高低层环流的突变特征进一步表明了该结论的合理性。并通过对多种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判断标准的对比分析,最终提出了西南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划分标准。同时,对影响西南地区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变化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晏红明李清泉孙丞虎袁媛李多
1960-2005长江流域季风雨与气溶胶气候特征分析
采用1960-2005 年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s550)资料,NCEP/NCAR2.5×2.5再分析资料,梅雨气候评估资料,以及中国东部1960 -2005 年504 个关键气候站数据,分析夏季风Hadl...
王继志李多张小曳杨元琴
关键词:东亚季风气溶胶气候特征
2015年夏季气候异常特征及其成因简析被引量:18
2016年
2015年夏季,全国平均降水量297.6 mm,较常年同期偏少8.5%,空间分布呈"北少南多"的显著特征,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区降水显著偏多,梅雨雨季持续时间长,雨量偏多。进一步研究表明,2015年5月以来热带印度洋海温一致偏暖模态正位相发展,激发出西升东降的局地异常纬向环流,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加强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造成我国东南部地区西南低空急流频发,强度偏强。低空急流将来自南海的水汽向江淮等地输送,并激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有利于对流活动的发展和降水的产生,导致梅雨雨季持续时间长。雨量偏多。
王东阡王艳姣崔童李多
关键词: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
2015/2016年前冬至隆冬北半球中高纬度暖冷急转及环流特征初析被引量:7
2016年
201 5年12月,北半球中纬度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北美多地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最高值。而2016年1月,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气温迅速转为偏低,欧洲、北美、东亚等多地发生强寒潮、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本文结合再分析资料和台站观测资料,通过对大气环流异常的诊断分析,初步探讨了2015/2016年冬季北半球发生暖冷急转的环流特征及可能原因。分析指出,2016年1月初,北极涛动从正位相突然转为负位相,是造成北半球中纬度气温陡降的主要原因。中高纬度阻塞活动的交替建立和崩溃也加剧了气温变化的程度。此外,在厄尔尼诺年,赤道太平洋海温偏高,赤极温差增大,易造成海气系统的不稳定,再配合以全球变暖的年代际背景,通常会造成极端性灾害事件频发。
聂羽孙冷王东阡李多
关键词:北极涛动
2018年春季气候异常及可能成因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2018年春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来最高,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普遍偏高,尤其是长江以南及中国北方的中部区域偏高明显。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多,呈东部地区"南少北多",华西降水偏多,而江南南部至华南、西北西部的部分地区降水偏少的分布特点。自北大西洋经欧亚大陆至东北亚中高纬上空的纬向波列及东亚低层维持的异常偏南气流是2018年春季中国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且乌拉尔山以东的低槽和东北亚上空的高脊是关键环流系统。亚洲中低纬上空均为异常高压脊控制,尤其是东北亚上空的高脊造成了2018年春季中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乌拉尔山以东低槽有利于冷空气爆发南下而东北亚上空的高脊引导西北太平洋暖湿气流向西向北影响我国,冷暖气流交汇从而造成了长江以北地区及华西降水偏多,而南海至西太平洋上空的异常气旋则导致江南南部至华南少雨。另外,虽然2017/2018年冬季发生了一次弱的La Nina事件,并且2018年春季北大西洋三极子模态(NAT)呈较强的正位相,但其对中国2018年春季降水异常影响较小,而以大气环流的影响为主导。进一步分析发现,乌拉尔山以东的低槽和东北亚上空的高脊与中国春季温度和降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易于造成中国气温偏高;东部降水"南少北多"且华西多雨。两个关键环流系统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均与欧亚遥相关(EU)波列关系密切。同时,东北亚上空的脊还与北极涛动(AO)正位相具有高相关。
王遵娅柳艳菊丁婷李多洪洁莉
2016年春季我国主要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2016年春季,全国平均气温11.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值,仅次于2008年(11.8℃);全国平均降水量174.9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1.7%,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值,仅次于1952年(187.1 mm)及1973年(179.1 mm)。季内主要发生极端日降温及极端日降水量事件。进一步分析发现,受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斜压波列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受高空槽控制,而东北地区则处于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形势,利于上述地区降水偏多。此外,受到厄尔尼诺影响,印度洋一西太平洋地区盛行反气旋异常环流,将大量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地区,有利于南方地区降水偏多。
邵勰柳艳菊孙丞虎李多
关键词:高空槽厄尔尼诺事件反气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