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增生

作品数:2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23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手术
  • 6篇手术治疗
  • 6篇外科
  • 5篇癫痫
  • 4篇显微外科
  • 4篇脑损伤
  • 3篇切除
  • 3篇颞叶
  • 3篇外科手术
  • 3篇显微外科手术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难治
  • 2篇血管
  • 2篇血肿
  • 2篇诊治
  • 2篇入路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机构

  • 22篇解放军第32...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45...
  • 3篇西安航天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2篇李增生
  • 20篇马玉新
  • 19篇白海平
  • 11篇殷林祥
  • 10篇杨辉
  • 9篇黎柏源
  • 8篇陈焕然
  • 8篇安宁
  • 7篇何家全
  • 7篇张伟
  • 6篇毛培军
  • 3篇薛明学
  • 3篇武铁
  • 3篇胡彪
  • 2篇刘巍
  • 2篇郭军
  • 2篇余俐
  • 2篇杨炎龙
  • 1篇第五飞虎
  • 1篇刘威

传媒

  • 6篇西北国防医学...
  • 4篇局解手术学杂...
  • 3篇西南国防医药
  • 3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 1篇解剖与临床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2篇199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联合其他术式治疗难治性颞叶癫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探讨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联合其他术式对难治性颞叶癫(ITLE)的疗效.方法 92例ITLE患者,术前均行脑电图(EEG)、头颅CT及磁共振(MRI)检查,其中34例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54例行单电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检查.经定侧定位后行手术治疗.92例患者中41例行病灶切除加致(癎)灶切除加MST,33例行标准前颞叶切除加MST,18例行标准前颞叶切除加胼胝体切开加MST.手术在皮层电极或深部电极监测下进行,并在显微镜下操作.结果 满意(癫(癎)发作停止)53例(57.6%),其中有25例已停服抗(癎)药;显著改善(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21例(22.8%);良好(发作减少50%~75%)9例(9.8%);效差或无效(发作频率减少不足50%)9例(9.8%).本组总有效率为90.2%,显效率为80.4%.结论 MST联合病灶或(和)致(癎)灶切除治疗ITLE,既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又能保留更多的脑功能.
马玉新毛培军殷林祥黎柏源白海平李增生张伟陈焕然安宁何家全杨辉
关键词:多处软膜下横切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70例术后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HCH)术后死亡的原因,探讨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的手术病例,降低死亡率。方法对70例HCH手术后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与死亡相关的主要因素。结果术前脑疝形成使中枢衰竭在1周内死亡者43例,其中双侧瞳孔散大30例,单侧瞳孔散大13例;各种并发症在2~3周内死亡者27例:肺部感染11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心功能衰竭1例,体液代谢紊乱1例。结论脑出血后脑疝形成及术后多脏器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脑血肿残腔再出血,恶性脑肿胀,营养衰竭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时手术减少术前脑疝形成,术后严格监测生命体征,稳定血压,早期对并发症预防性治疗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殷林祥马玉新薛明学黎柏源李增生安宁杨辉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
外伤性急性颅内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李增生殷林祥雷续虎马玉新白海平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肿扩大
病灶及癫痫灶切除治疗器质性癫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器质性癫痫的病变组织切除后,癫痫灶是否随之消失,异常的脑电波形范围(距离)及波形特旆。方法随机取首发症状为癫痫的脑内有器质性病灶的患者11例。手术方法:切除病灶的同时,在EcoG的监测下行致痫灶切除(如在功能区则行MST),复查至癫痫波消失后方结束手术。随访3-37月,术后要求患者抗癫痫治疗至少1年。结果①手术中,病灶均成功切除;②病理见脑囊虫病3例,AVM 2例,脑肺吸虫1例,脑胶质瘤2例,蛛网膜囊肿2例,脑炎性肉芽肿1例;③10例经EcoG、DeepEEG检查发现有癫痫样异常波形(10/11),所发现的异常波形以尖波为多见,棘波仅2例,在残腔周围0.5-5cm范围,深亦可达5cm;④随访11例中,1例胶质瘤患者死亡(术后4个月,死于胶质瘤复发),余均健在。癫痫症状发作情况:发作消失7例,1-2次/年2例,发作减少75%1例,发作减少50%1例。结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器质性癫痫患者,仅切除原发病灶,并未能消除致癫痫病灶,可为术后癫痫发作埋下隐患,有条件时,应在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切除致痫灶。
白海平武铁马玉新杨炎龙郭军李增生第五飞虎胡彪
关键词:癫痫外科治疗病灶
难治性颞叶癫痫83例的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ITLE)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83例ITLE患者,术前均行EEG、MRI检查,其中23例行PET,19例行SPECT检查。经测定位后,行手术治疗。其中30例行标准前颞叶切除,37例行标准前颞叶切除+胼胝体切开,16例行病灶切除+致痫灶切除。术中应用皮层电极或深部电极进行检测,并在显微镜下操作。结果:满意47例(56.6%),显著改善23例(26.5%),良好13例(15.6%)。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效果良好。结论:手术是ITLE的主要治疗手段,海马硬化和微血管畸形可能是ITLE发生的主要原因。
马玉新毛培军黎柏源白海平李增生张伟陈焕然安宁何家全杨辉
关键词:颞叶癫痫手术治疗
Chiari畸形Ⅰ型颅颈部蛛网膜下腔改变与外科治疗
2007年
目的:研究Chiari畸形I型(CMI)患者颅颈部蛛网膜下腔(SS)形态学改变及其在疾病发生和外科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通过磁共振成象(MRI)技术观测颅颈部蛛网膜下腔形态学指标,结合临床,对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术前与术后,进行对比分析;手术采用后颅窝减压、枕大池成形术。结果:CMI患者颅颈部既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又有后天继发性改变,导致其整个颅颈部SS较对照组显著变窄(前池、侧池、枕大池均明显变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增宽,术后SS狭窄较术前改善明显者,其临床症状恢复和空洞消退也快而明显。结论:颅颈部SS狭窄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在CMI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外科治疗应以解除颅颈部蛛网膜下腔梗阻为目的,减压一定要充分,重建颅颈部蛛网膜下腔。
马玉新黎柏源李增生杨辉黄其林陈焕然张伟许民辉沈光健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外科治疗
蛛网膜囊肿伴癫痫的处置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总结2001年1月-2007年3月.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伴有癫痫发作的侧裂区蛛网膜囊肿患者12例的手术经验。1年及1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白海平孙绪祥赵海康刘威李增生马玉新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癫痫发作手术经验首发症状随访结果侧裂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膜瘤的经验体会
2003年
目的 观察用显微外科技术处置脑膜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993- 2 0 0 1年的 2 6例手术患者。结果 手术全切 2 1例 ,次全切 5例 ,出现并发症 3例 ,无死亡病例。术后症状改善 2 2例 ,无变化 4例。随访 1- 8年 ,复发 1例。结论 与传统手术比较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脑膜瘤 ,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减少并发症 ,降低致残率、死亡率降低等。
白海平武铁贾春保马玉新殷林祥李增生
关键词: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手术方法安全性并发症
VEEG SPECT MRI CT检查在难治性癫痫诊断中的综合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头颅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及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已确诊的癫痫病人分别进行EEG、VEEG、SPECT、CT及MRI检查,对EEG、VEEG、SPECT、CT、MRI定位致痫灶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EEG异常126例,局灶棘波52例(41.3%);VEEG异常126例,局灶棘波114例(90.5%),两组局灶棘波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SPECT异常105例(83.3%),MRI异常32例(占55例的58.2%),CT异常5例(占48例的10.4%)。结论:VEEG、EEG、SPECT、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难治性癫痫病人术前致痫灶的定位和指导手术治疗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马玉新毛培军黎柏源白海平李增生张伟陈焕然安宁何家全杨辉
关键词:癫痫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IL-6基因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
2001年
目的 :研究髓母细胞瘤中IL - 6基因表达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关系。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IL - 6cDNA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IL - 6mRNA在 16例髓母细胞瘤和 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髓母细胞瘤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表明IL - 6mRNA表达与组织类型有关。结论 :IL -
李增生李建军张可成杨辉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白细胞介素6原位杂交中枢神经系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