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良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X线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变
  • 1篇淀粉样变性
  • 1篇胸部
  • 1篇移植后
  • 1篇隐匿
  • 1篇隐匿性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分析
  • 1篇诊断率
  • 1篇支气管
  • 1篇置钉
  • 1篇数字化
  • 1篇数字化系统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平片
  • 1篇平片检查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惠山区...

作者

  • 5篇李国良
  • 3篇胡晓云
  • 3篇方向明
  • 2篇陈宏伟
  • 1篇吴力源
  • 1篇惠复新
  • 1篇钱斌
  • 1篇崔志敏
  • 1篇钱立新
  • 1篇钱萍艳
  • 1篇刘仪
  • 1篇高韻
  • 1篇鲍健
  • 1篇高爱国
  • 1篇胡钢锋
  • 1篇高韵

传媒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的影像学分析(附4例报告)
目的提高对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的认识,增强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4例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均经病理证实,回顾分析其胸片、CT、MI征象及其临床联系。结果本病是少见而易误诊疾病,与其它气管支气管病...
方向明陈宏伟吴力源李国良惠复新
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卵巢勃勒纳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卵巢勃勒纳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肿块的位置、大小、结构、钙化及强化程度等CT表现以及对其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勃勒纳瘤均行根治切除术,术后未行放化疗,随访时间为术后3年。结果:6例肿瘤均位于单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其中5例为良性,1例为交界性。良性者CT表现为囊实性,以囊性为主,内见分隔;其中4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分隔呈轻度强化表现,囊性成分无强化;3例合并卵巢囊腺瘤。1例交界性病灶呈实性改变,增强后呈中等度强化。全部病例中肿瘤实性部分均可见钙化。术后3年内CT随访6例患者均无明显复发及转移征象。结论:囊实性肿块的实性部分广泛多形性钙化及常合并卵巢囊性瘤为卵巢勃勒纳瘤的CT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高韻胡晓云李国良方向明陈宏伟
关键词:卵巢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病理学
肺移植后患者传统屏-片与计算机数字化系统床边胸片的质量对比
2011年
背景: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的质量关系到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对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的:比较肺移植后患者应用传统屏-片组合和计算机数字化系统进行床边胸部摄片的图像质量,以选择优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78例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传统屏-片摄影425张和计算机数字化摄影411张的图像资料,提出优质片评估标准,经3位高年资医师、技师读片将其从优质片到废片分为Ⅰ~Ⅳ级,然后分析影响两组床边胸片质量的因素,并计算两组的平均曝光剂量。结果与结论: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传统屏-片组:Ⅰ级片135张(31.8%)、Ⅱ级片171张(40.2%)、Ⅲ级片107张(25.2%)、Ⅳ级片12张(2.8%);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组:Ⅰ级片266张(64.7%)、Ⅱ级片105张(25.5%)、Ⅲ级片37张(9.0%)、Ⅳ级片3张(0.7%),两组床边胸片图像质量分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组平均曝光剂量1.56mA·s明显小于屏-片组3.27mA·s(P〈0.01)。提示肺移植后患者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系统床边胸片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屏-片组合床边胸片,应用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系统可提高优质片,减少废片,降低X射线照射剂量,可作为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的首选。
钱斌胡晓云钱立新崔志敏李国良鲍健
关键词:肺移植胸部放射摄影术
中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MSCT辅助测量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MSCT在模拟颈椎弓根个体化置钉术中的参数精确测量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成人颈部动脉增强CT血管成像(CTA)及颈部CT平扫患者共80例,经0.75 mm层厚/间隔、骨算法重建以获得清晰的骨结构影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设螺钉直径4.0 mm,利用MPR及InSpase软件模拟个体化置钉手术,分别用单线法及双线法(模拟置钉,直径4.0 mm)观察、测量160对C3-7椎弓根中轴线与矢状面的水平夹角(PTA)及与对应椎体水平面的矢状夹角(PSA),其中设定头侧PSA为正值、足侧PSA为负值。对同椎体水平的测量数据进行平均值计算及配对t检验,对不同椎体水平间的数据进行Kendall检验。结果 (1)共发现椎体先天融合(阻滞椎)2例累及4个椎体,先天性椎弓根一侧骨皮质缺损1例。(2)单线法与双线法测量C3-7的PTA、PSA的平均误差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者更能模拟个体化置钉的实际要求。(3)以双线法测量,PTA平均值分别为42.9°、45.5°、42.4°、37.1°、29.0°;PSA平均值分别为8.4°、5.0°、-4.0°、-7.8°、-8.1°。结论 (1)MSCT的重建技术能够确定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术进钉方向和所需参数,并能精确测量PTA和PSA等关键参数。(2)PTA和PSA的精确测量为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提供理论指导,尤其是PSA的在体测量能够为骨科医师"进钉手感"的培养提供可靠依据。
李国良曹阳胡晓云刘仪钱萍艳高韵胡钢锋高爱国方向明
关键词:颈椎椎弓根
髋臼隐匿性骨折CT与X线平片检查诊断率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髋臼隐匿性骨折适宜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髋臼隐匿性骨折CT与X线平片影像学资料,评价CT与X线平片检查对髋臼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结果本组48例按Letournel分类,骨折位于髋臼前壁16例、后壁14例、前柱8例、后柱10例。CT检查诊断髋臼隐匿性骨折48例,诊断率100.0%;X线平片检查疑有髋臼隐匿性骨折28例,诊断率58.3%。结论 CT检查对髋臼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检查可作为髋臼隐匿性骨折的初筛方法,CT检查则可为髋臼隐匿性骨折及其伴随损伤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李国良
关键词:髋骨折螺旋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