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栋
-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阻抗的临床应用
- 目的:应用脉冲振荡法(impulse oscillometry,IOS)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患者的呼吸阻抗,并与常规肺功能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
- 李国栋
- 关键词:脉冲振荡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阻抗
- 文献传递
- 肺康复治疗对IPF患者与慢阻肺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将肺康复治疗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与慢阻肺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为IPF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3月—2019年9月对来自泰安市二级、三级及社区医院的IPF患者及慢阻肺患者进行前瞻性招募。A组(IPF组)招募80例患者,B组慢阻肺患者招募80例患者。对A、B两组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肺康复治疗的实施包括每周进行两次监督性肺康复治疗,共8周(16个监督阶段)。其中受监督阶段由1 h的运动和45~60 min的教育构成。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等。结果肺康复治疗后A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3.48±0.56)L、FEV1%(74.22±13.16)%、FVC(3.88±1.26)L、TLC(4.28±1.18)L、Cdyn(0.19±0.01)L/cmH2O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康复治疗后A组患者CRQ总分(22.63±2.81)分及CRQ-呼吸困难(5.61±1.01)分、CRQ-情感功能(5.62±1.14)分、CRQ-疾病控制(5.71±1.34)分、CRQ-疲劳症状评分(5.58±1.14)分均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6,3.720,2.196,3.723,4.424,P<0.05)。结论肺康复治疗对IPF患者的治疗效果佳于慢阻肺患者,值得推广。
- 吴珂刘道明孙启亮魏敏李国栋李楠楠
- 关键词:肺康复治疗IPF慢阻肺
- 现代医院的计量管理
- 1999年
- 陈和益王世明李国栋
- 关键词:计量管理医院管理
- 大鼠展神经核的细胞构筑及其向动眼神经核的投射被引量:3
- 2003年
- 为了探讨核间性眼肌麻痹的发生机制 ,本实验应用荧光金逆行标记法研究了大鼠展神经核的细胞构筑及其与动眼神经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 :(1)展神经核至少含有两类神经元 ,即除展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之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位于展神经核和动眼神经核之间的核间神经元 ;(2 )运动神经元多为大、中型多极神经元和梨状神经元 ,核间神经元多为小梭形神经元 ;(3 )展神经核由腹内侧亚群和背外侧亚群两个部分组成 ;背外侧亚群以核间神经元为主 ,腹内侧亚群在吻侧 1/ 3部核间神经元和展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各独立成群而在尾侧 2 /
- 迟焕芳李国栋王守彪
- 关键词:动眼神经核核间性眼肌麻痹
- 噻托溴铵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确诊为稳定期中重度COPD的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吸入噻托溴铵(规格18μg/粒),1粒,d,疗程24周,分别观察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结果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TVC)、FEV,/FVC、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由治疗前的(1315±350)ml、(2290±436)ml、(57.07±6.40)%、(61.82±7.68)%、0.836±0.045提高至治疗后的(1528±405)ml、(2533±521)ml、(64.96±6.73)%、(66.89±10.54)%、0.907±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别由治疗前的(1301±346)ml、(2255±446)ml、(57.67±6.32)%、(61.82±7.68)%、0.841±0.038提高到治疗后的(1385±348)ml、(2378±474)ml、(62.58±7.30)%、(62.53±11.02)%、0.868±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EV1和FVC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能有效改善症状及肺功能。
- 魏敏孙启亮李国栋
- 关键词:噻托溴铵
-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用于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确诊为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2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予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导管持续吸入氧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 h和12 h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同时记录RR、HR、MBP等指标。结果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及改善呼吸衰竭的效果肯定(P<0.05)。结论对COPD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国栋史洪
- 关键词: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
- 不同剂型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型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μg/500μg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μg/250μg))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舒利迭(50μg/250μg),每12小时1次,疗程24周;治疗组给予吸入舒利迭(50μg/500μg),每12小时1次,疗程24周。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症状问卷调查及体征检查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5)分与(4.8±0.3)分,t=2.63,P〈0.05];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1.6±22.9)m与(401.2±25.4)m,t=2.51,P〈0.05];治疗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EV1:治疗组(2.18±0.38)L,对照组(1.78±0.45)L;FEV1/预计值%:治疗组(63.19±9.08)%,对照组(57.19±9.25)%;FEV1/FVC:治疗组(73.8±5.6)%,对照组(67.3±11.5)%。t值分别为:2.61、2.48、2.52,P均〈0.05]。结论高剂量的舒利迭更能有效地改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命质量。
- 孙启亮刘道明李国栋
- 关键词: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流感病毒性肺炎合并烟曲霉感染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发热伴咳嗽8天,憋喘5天”就诊,以“病毒性肺炎”收入呼吸内科,患者约8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波动在39.0~40.0℃,伴咳嗽,少量痰,痰不易咳出,5天前出现憋喘,活动后憋喘明显,患者发病后就诊当地医院,给予“头孢类”抗感染治疗7天(具体不详),治疗后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诊疗,来我院就诊。
- 陈肖李国栋司新鹏张伟
- 关键词:流感病毒性肺炎
- BiPAP无创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为COPD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BiPAP无创通气;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导管持续吸入氧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h和12h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同时记录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血压等指标。结果实验组通气治疗后2h,二氧化碳分压从(54±10)mmHg降至(44±11)mmHg,氧分压从(55±20)mmHg上升至(79±22)mmHg,明显改善(P<0.05);血pH以及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血压比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2h,上述各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2h和12h,实验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无创通气对提高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及改善呼吸衰竭的效果肯定。
- 李国栋史洪刘道明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急性呼吸衰竭
- 核间性眼肌麻痹的神经解剖学研究:展神经核及其向动眼神经核的投射;核间性眼肌麻痹动物模型的建立
- 对核间性眼肌麻痹(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INO)机理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动眼环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该实验一方面应用荧光金(fluorogold,FG)逆行标记技术探讨大鼠展神经...
- 李国栋
- 关键词:核间性眼肌麻痹动眼神经核荧光金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