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卓

作品数:135 被引量:66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专利
  • 49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天文地球
  • 33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2篇页岩
  • 28篇孔隙
  • 23篇盆地
  • 19篇页岩气
  • 18篇孔隙结构
  • 15篇油气
  • 14篇地层
  • 14篇成藏
  • 14篇储层
  • 13篇含气
  • 12篇气藏
  • 12篇含气量
  • 11篇地质
  • 11篇岩石
  • 10篇塔里木盆地
  • 9篇岩心
  • 9篇矿物
  • 7篇岩相
  • 7篇沙河子组
  • 7篇河子

机构

  • 1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48篇中国石油大学...
  • 3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海油研究总...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重庆市国土资...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35篇李卓
  • 105篇姜振学
  • 27篇唐相路
  • 22篇宋岩
  • 19篇郝进
  • 15篇原园
  • 13篇李峰
  • 13篇王朋飞
  • 12篇刘冬冬
  • 9篇冯洁
  • 9篇李卫兵
  • 9篇肖磊
  • 8篇庞雄奇
  • 8篇杨潇
  • 7篇陈磊
  • 7篇纪文明
  • 6篇唐令
  • 6篇陈磊
  • 6篇杨威
  • 5篇喻宸

传媒

  • 5篇现代地质
  • 5篇石油学报
  • 5篇地球科学(中...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能源与环保
  • 1篇应用化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7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15篇2020
  • 15篇2019
  • 13篇2018
  • 15篇2017
  • 15篇2016
  • 17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东南斜坡白垩系主力烃源岩特征及生烃史
2023年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主力烃源岩尚未明确。为揭示梨树断陷东南斜坡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对梨树断陷东南斜坡区沙河子组、营城组泥页岩样品进行烃源岩评价和油气源对比,并且恢复烃源岩的生烃史。研究结果表明,梨树断陷东南斜坡白垩系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相对较好,为中等—好烃源岩。干酪根组分与生物标志物鉴定表明,东南斜坡白垩系烃源岩属于Ⅱ—Ⅲ型干酪根,为水生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混合来源并形成于还原环境,热演化程度中等,现今仍处在生油阶段。油源对比结果表明,东南斜坡区油气均来自沙河子组烃源岩。生烃史重建结果显示,沙河子组与营城组烃源岩分别于97 Ma与94 Ma达到生烃门限,于92 Ma与89 Ma进入生烃高峰;66 Ma之后,梨树断陷整体抬升,地温梯度减小,生烃作用减弱。地球化学分析结合生烃史重构技术可以很好地用于确定多旋回叠合盆地主力烃源岩的特征,对弄清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周城汉李卓杨磊磊胡静胡静王孟
关键词:梨树断陷白垩系烃源岩生烃史
松辽盆地白垩系陆相页岩孔隙演化过程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页岩的孔隙结构决定了页岩储层的储集能力,因此,研究页岩孔隙演化过程对于揭示页岩气富集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前人针对海相页岩的孔隙演化过程已经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但对于陆相页岩的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低成熟陆相页岩(镜质体反射率R_(O)=0.65%)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模拟实验,结合气体吸附、高压压汞(mercury intrusion capillary pressure,MICP)、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等实验数据,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陆相页岩孔隙结构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建立了陆相页岩孔隙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随着演化程度的升高,页岩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过程,孔隙演化主要受控于有机质生烃和黏土矿物转化。当0.65%2.15%时,干酪根生油停止,生成的液态烃开始裂解生气,形成大量气泡孔,后期气孔进一步增大,出现孔隙融合现象,同时I/S中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共同导致孔体积和孔比表面积大幅增加。
李灿星刘冬冬刘冬冬姜振学肖磊姜振学
关键词: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热模拟孔隙结构
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全孔径表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被引量:118
2016年
页岩气主要赋存于页岩孔隙中,研究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是深入认识页岩气富集机理的关键。通过CO2吸附、N2吸附、CH4等温吸附和高压压汞实验,对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全孔径表征,并阐明了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的控制作用。页岩的微孔(〈2.0nm)、中孔(2.0~50.0nm)和宏孔(〉50.0nm)都十分发育,且分布特征变化较大。在孔体积方面,中孔提供的孔体积最多,约40.8%,其次是微孔,约34.7%,宏孔的孔体积最少,只提供24.5%。在孔隙比表面积方面,微孔占有绝对优势,约提供76.87%,其次是中孔,约23.05%,宏孔只有0.07%。中孔和微孔提供了页岩中主要的孔体积,控制了游离气的含量。微孔的比表面积与CH4最大吸附量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且提供了页岩中主要的比表面积,控制了吸附气的含量。宏孔提供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在页岩中不占优势,对吸附气和游离气含量的影响较弱,但可作为页岩气渗流的主要运移通道。因此,明确页岩的微孔、中孔和宏孔的分布特征,尤其是微孔对页岩中吸附气和游离气富集的贡献,对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姜振学唐相路李卓黄何鑫杨佩佩杨潇李卫兵郝进
关键词:龙马溪组页岩气孔隙结构
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被引量:74
2017年
综合分析研究了非常规油气储集层孔隙结构、非常规油气赋存状态、充注机理、富集主控因素和高产成藏模式方面的新进展。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从纳米孔隙的观测发展到全孔径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和三维重构,从非常规油气赋存状态的宏观、静态特征描述发展到微观、动态演化研究,从启动压差驱动和优势通道运移发展到跳跃式阶梯充注和润湿性优势输导,从"源控论"发展到源控下的"优势源储组合+保存条件"的成藏论,从非常规油气的"富集"地质模式发展到"富集+高产"的成藏模式,展示了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深层非常规油气富集条件和资源可采潜力、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对工程技术的渗透及非常规油气资源共采基础地质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宋岩李卓姜振学罗群刘冬冬高之业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
渝东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特征及其对孔隙结构的控制被引量:23
2017年
目前对优势页岩岩相的划分尚缺乏明确的标准.另外,合理连接不同孔隙测试方法的结果,实现页岩的全孔径孔隙结构定量化表征,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页岩的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分建立了岩相划分方案,查明了渝东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发育硅质页岩、混合质页岩和粘土质页岩3类,根据有机质丰度将每类页岩细分为富、含和贫有机质等共计9种岩相,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低压N2吸附和高压压汞实验.研究区龙马溪组中富有机质页岩孔径呈现多峰分布特征,主要孔径峰值位于2~3nm、70~90nm和200~300nm,页岩的孔体积主要来源于中孔(2~50nm)和宏孔(>50nm),比表面积主要来自中孔和微孔(<2nm);对于孔体积贡献,微孔最高可占12%,中孔占53%,宏孔占52%.对于孔面积贡献,微孔最高占47%,中孔占57%,宏孔占11%.随着粘土矿物含量升高,在200~400nm范围内孔体积显著升高.中孔和宏孔贡献了超过90%的孔体积,微孔和中孔贡献了超过90%的比表面积.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微孔比例高,对比表面积贡献高,孔体积和比表面积最大,有利于页岩气富集,是最有利的页岩岩相.
李卓姜振学唐相路王朋飞黄璞王国臻
关键词:渝东南龙马溪组孔隙结构
基于选择图结构注意力的原始特征注入网络的视觉问答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选择图结构注意力的原始特征注入网络的视觉问答方法。以往的方法对视觉特征的处理一般用卷积神经网络,或者注意力机制,这会忽略视觉特征中目标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们注意到在多次双边共同注意力操作之后,图像的...
路静吴春雷王雷全吴杰刘昕李卓
一种有采无注型孤立井点挖潜提效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采无注型孤立井点挖潜提效方法。主要解决了现有有采无注型孤立井点因注采不完善、无外来能量来源造成的开发挖潜效果差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目的井进行优选:依据孤立井点所处位置、结合固井质量、...
万军孙智韩凤臣王刚汪玉梅闫鸿林金岩松李卓杨光李扬成
文献传递
页岩裂缝吸水扩展实验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页岩裂缝吸水扩展实验装置,页岩裂缝吸水扩展实验装置包括:样品容器,具有用于容纳岩心样品的内腔,内腔设有向上贯穿样品容器的过孔,样品容器的侧壁设置有侧壁孔;加压容器,具有容液腔和加压活塞,容液腔与过孔导通,...
李卓张瀛涵姜振学巩文龙
文献传递
渝东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微纳米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13
2017年
中国南方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位之一,然而在渝东北地区其勘探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其孔隙结构特征并未清楚.采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CT和气体吸附实验等方法对渝东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微纳米孔隙结构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的微纳米孔隙类型主要为无机质孔隙,包括粒间孔和粒内孔,而N2吸附滞后环类型属于H4型,对应孔隙类型为单边狭缝型孔隙;牛蹄塘组页岩的平均总孔体积为0.031 7mL/g,平均总比表面积为34.57m^2/g.牛蹄塘组页岩过高的演化程度导致有机质孔隙不发育,进而导致其微纳米孔隙具有较差的连通性;中孔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孔体积,而微孔则贡献了相对较多的比表面积.
王朋飞姜振学李卓陈磊王国臻黄璞阴丽诗
关键词:下寒武统孔隙结构石油地质
页岩全孔径孔隙体积的表征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全孔径孔隙体积的表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分别对柱状页岩、第一粉状页岩和第二粉状页岩依次进行脱水和脱气处理;2)采用高压压汞法对柱状页岩进行分析,结合washburn方程得到第一孔径范围内各孔径的孔隙...
姜振学李卓唐相路李卫兵黄何鑫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