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冬初

作品数:66 被引量:1,49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2篇红壤
  • 29篇施肥
  • 24篇土壤
  • 24篇长期施肥
  • 14篇稻田
  • 14篇水稻
  • 11篇施用
  • 9篇水稻产量
  • 9篇化肥
  • 8篇旱地
  • 7篇红壤旱地
  • 7篇不同施肥
  • 6篇氮素
  • 6篇钾素
  • 5篇氮肥
  • 5篇稻田土
  • 5篇稻田土壤
  • 5篇养分
  • 5篇土壤钾
  • 5篇长期不同施肥

机构

  • 47篇中国农业科学...
  • 2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篇江西省红壤研...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贵州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韩国农村振兴...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贺州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湖南省土壤肥...

作者

  • 65篇李冬初
  • 28篇徐明岗
  • 28篇张会民
  • 28篇黄晶
  • 25篇王伯仁
  • 17篇秦道珠
  • 17篇高菊生
  • 14篇柳开楼
  • 14篇韩天富
  • 11篇刘淑军
  • 10篇蔡泽江
  • 9篇申华平
  • 7篇张璐
  • 6篇孙楠
  • 6篇李菊梅
  • 5篇黄平娜
  • 5篇刘立生
  • 4篇文石林
  • 4篇张杨珠
  • 4篇沈浦

传媒

  • 13篇植物营养与肥...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湖南农业科学
  • 5篇土壤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耕作与栽培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世界农业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肥有机肥配合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3
2009年
通过对不同施肥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连续4年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红壤丘陵区稻田上,土壤氮素来源以施肥带入为主,占土壤氮素总收入95%以上,氮素带出以作物吸收和氨挥发损失为主要途径;水稻对氮素吸收利用与氮素形态关系密切,早稻对无机氮吸收利用好于有机氮,晚稻对有机氮利用优于无机氮;对水稻4年产量统计分析,单施有机肥(M)处理与化肥(NPK)处理具有同等的产量效果,但有机肥料处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土壤生产力;单施有机肥(M)处理氮肥利用率达37.8%,化肥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氮肥利用率为35.1%,而单施化肥(NPK)处理氮肥利用率仅为25.7%。
管建新王伯仁李冬初
关键词:水稻产量氮素利用
粳稻品种引种及农艺性状表现
2004年
连续两年将引进韩国粳稻类型4个品种在湘南红壤丘区典型双季稻田进行生态适应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粳稻品种耐寒抗逆性强,适宜于湘南丘陵区种植。其中,Unbongbyeo(Jap.type)可用于南方双季稻区作早稻栽培;Gancheokbyeo(Jap.type),Daecheonbyeo(Jap.type),Namcheonbyeo(Ind.×Jap.type)可用于南方双季稻区作中、晚稻栽培。4个品种农艺性状共同特点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坚韧,分蘖力较强,叶片直立,叶色深绿,抽穗整齐,成熟一致,落色好。
秦道珠徐明岗李菊梅李冬初Dr Park
关键词:粳稻品种引种农艺性状性状表现
湖南祁阳红壤实验站与英国洛桑实验站比较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湖南祁阳红壤实验站是中国农业系统建站历史最长,以改良中低产田、提高红壤肥力为目标,长期进行红壤定位试验监测工作的国家级重点野外观测实验站;英国洛桑实验站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土壤长期定位试验的研究机构,迄今已有170年的历史,本文以湖南祁阳红壤实验站为例,从该站的发展历程、基础设施、人才队伍、组织机构、经费来源等方面对照英国洛桑实验站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与措施,对湖南祁阳红壤实验站的发展以及中国野外科学长期定位观测实验站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黄丹丹李冬初张陆彪冯东昕郝志鹏
水稻油菜轮作下稻草还田和钾肥对土壤团聚体及钾素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水稻-油菜轮作和水稻-冬闲模式下不同施肥措施对稻田土壤团聚体特性及团聚体钾素分布的影响,为我国南方水旱轮作区钾素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始于2016年不同轮作模式钾肥定位试验,选取CK(F)(不施肥和冬闲)、NPK(F)(氮磷钾肥和冬闲)、NPK(R)(氮磷钾肥和冬种油菜)、NPK(SR+R)(氮磷钾肥配稻草还田和冬种油菜)、NP50%K(SR+R)(氮磷减钾50%配稻草还田和冬种油菜)5个处理,在试验第3年(2019年)于油菜收获后取0—2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团聚体组分以及团聚体组分中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组分中钾素的分布规律。【结果】(1)所有处理均以<0.053 mm团聚体组分最高。与NPK(F)相比,NPK(R)处理提高了1—2、0.5—1、0.25—0.5 mm团聚体的比例,增幅为26.2%—82.6%,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加,>0.25 mm团聚体组分比例、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显著提高了30.6%、31.2%和82.0%。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稻草还田配施化肥(NPK(SR+R))比施化肥处理(NPK(R))显著提高了>2 mm团聚体比例,增幅为69.7%。(2)所有处理土壤各团聚体组分中交换性钾含量随团聚体粒级的减小逐渐降低,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稻草还田配施化肥(NPK(SR+R))比施化肥处理(NPK(R))显著提高了所有粒级团聚体组分的交换性钾含量,增幅为22.2%—46.0%。相比较NPK(SR+R),减钾处理(NP50%K(SR+R))显著降低了>0.5 mm团聚体中交换性钾的含量,降幅为19.4%—20.6%。与水稻-冬闲下的化肥处理(NPK(F))相比,水稻-油菜轮作下3个施肥处理均降低了团聚体中的非交换性钾含量。(3)所有处理以<0.053 mm团聚体中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最高。水稻-油菜轮作(NPK(R))比水稻-冬闲(NPK(F))显著提高了1—2和0.5—1 mm团聚体中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增幅分别为82.6%、52.1%(交换性钾)和1
刘淑军李冬初李冬初刘立生黄晶李照全刘立生张会民
关键词:稻草还田团聚体土壤钾
长期施加氮肥及氧化钙调节对酸性土壤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32
2015年
以长期施加氮肥及添加氧化钙调节的酸性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PCR和DGGE技术,探讨了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及硝化作用对不同施肥处理及氧化钙调节的响应。长期施化学氮肥导致酸性土壤p H(KCl)值(3.35—3.47)和硝化潜势(0.02—0.14μg NO-2-N g-1土壤h-1)进一步降低,而添加Ca O后土壤酸化得以缓解(p H值4.10—4.46),土壤硝化潜势(0.22—0.34μg NO-2-N g-1土h-1)显著增加。同时,添加Ca O处理对氨氧化古菌(AOA)的群落结构无明显影响,但明显提高了各施肥处理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OB)的群落多样性,加Ca O处理的土壤中,AOA的数量降低而AOB的数量增加。这些结果表明虽然酸性土壤中AOA在数量和活性上占主导优势,AOB在功能上冗余,但当添加Ca O后,AOA和AOB对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响应,并根据其不同的生态位需求重新分配优势地位,二者交替作用共同驱动酸性土壤硝化作用。
张苗苗王伯仁李冬初贺纪正张丽梅
关键词:酸性土壤硝化作用
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双季稻田氮素形态变化被引量:14
2009年
为揭示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稻田氮素的动态及迁移特征,在湘南双季水稻农作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黄泥稻田上进行了连续6年田间试验。通过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及有机肥化肥配合(NPKM),研究稻田表层全氮、无机氮动态变化,不同层次(25—30、55—60、85—90 cm)土壤溶液无机氮动态,耕层土壤无机氮动态等。结果表明,NH4+-N是红壤双季稻田无机氮素存在的主要形态,施用化学肥料处理(NPK)施肥后1~3 d表面水NH4+-N浓度占全氮比例可达0.5~0.9,有机肥处理(M)为0.3左右。不同层次土壤溶液及其土壤氮素浓度呈现一致的特征,即施肥后短期内出现浓度峰值随后迅速下降,且随着往下推移,氮素峰值出现时间延长,表层水全氮及无机氮在施肥后1~2 d出现浓度高峰,耕层土壤及25—30 cm土壤溶液无机氮浓度高峰约在施肥后3~5 d。化肥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年产量达12.2 t/hm2,比不施氮肥的对照产量(7.3 t/hm2)增加68%;土壤有机质6年提升18.5%,显著高于化肥。施用有机肥(M)及有机无机肥配合(NPKM)显著降低了稻田表层水全氮及不同层次土壤溶液和耕层土壤NH4+-N峰值浓度,提高水稻产量和培肥土壤,有利于减少当前氮肥过量施用带来的环境负荷。
李冬初徐明岗李菊梅秦道珠八木一行宝川靖和
关键词:稻田氮素动态
长期施肥红壤稻田肥力与产量的相关性及县域验证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土壤肥力是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研究长期施肥下红壤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以及土壤肥力质量指数(SFI)和水稻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期科学指导红壤稻田土壤培肥和评估区域水稻产量。【方法】本研究基于1982年开始的红壤稻田有机无机肥配施长期定位试验,采用模糊评判法计算不同施肥处理的SFI,建立SFI和水稻产量之间的拟合方程,并结合典型县域数据对拟合方程进行验证。【结果】经过30年的培肥,M(有机肥)、NKM(氮钾肥+有机肥)、NPM(氮磷肥+有机肥)、PKM(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钾肥+有机肥)、NPK(氮磷钾肥)处理的SFI随施肥年限延长均呈缓慢线性增长趋势,年均增长0.0035~0.0136,而不施肥对照的SFI逐年下降。PKM和NPKM处理的年均SFI最高,比CK处理分别增加了70.6%和68.4%。5个施有机肥处理的年均SFI均高于单施化肥的NPK处理。线性拟合结果发现,1984、1988、1994、1998、2004、2008、2012年等7个年份的年均SFI与年均水稻绝对产量、相对产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08、0.683。县域尺度的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FI预测的水稻绝对产量、相对产量与实际的绝对产量和相对产量(RRMSE均小于25%)均高度相符。【结论】有机肥的投入是红壤稻田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在红壤丘陵双季稻区,SFI和水稻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且SFI和水稻产量尚有一定的提升潜力。通过SFI和水稻产量的关系模型预测评估该稻区县域的水稻产量是可行的。
刘淑军李冬初李冬初黄晶高菊生李照全黄晶张会民
关键词:长期施肥红壤稻田水稻产量
长期“化肥有机替代”提升红壤腐解微食物网生态网络复杂性和稳定性
2024年
[目的]通过探究长期“化肥有机替代”对土壤腐解微食物网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为土壤可持续培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南方红壤长期施肥田间定位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腐解微食物网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对长期化肥有机替代的响应,并通过共现网络分析方法评价长期化肥有机替代对土壤腐解微食物网生态网络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长期化肥有机替代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及整体微食物网的物种群落组成,并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线虫及整体微食物网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各功能群生态网络的平均度、平均聚类系数、连通性和模块化程度等绝大多数拓扑参数均表现为化肥有机替代处理下较高;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化肥有机替代处理各功能群生态网络的鲁棒性较高,细菌、原生动物、线虫和整体微食物网生态网络的脆弱性较低。[结论]长期化肥有机替代提高了南方红壤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线虫及整体微食物网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提升了微食物网的生态网络复杂性和稳定性,对土壤生态功能有着潜在的改善作用。
罗美玲邢稳韩硕袁梦李忠芳张会民李冬初娄翼来
关键词:线虫原生动物生态网络
红壤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土壤磷素肥力的演变被引量:19
2008年
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土壤全磷、有效磷年份变化和剖面磷组分、土壤对磷吸附解吸性能、土壤需磷指数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有效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M)和有机肥料加化学肥料处理(NPKM),土壤中的磷组分变化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含量,其无机磷组分变化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随着施肥时间延长,土壤磷组分以有效性较高Ca-P和Al-P增加为特征。施肥对土壤的耕层磷组分影响最为显著,对深层土壤影响相对为弱,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料促使磷的下移,增加深层磷的含量。施用有机肥料(M)和有机肥料加化学肥料处理(NPKM)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小于施用化学肥料(N,NPK,NPKS)和不施用肥料处理(CK),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其中有机肥料加化学肥料处理(NPKM)中解吸磷可占吸附磷的47.72%,单施有机肥处理(M)占42.89%,而施用化学肥料(N,NPK,NPKS)和不施用肥料(CK)中解吸磷数量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小于8%。有机肥料加化学肥料处理(NPKM)和单施有机肥处理(M)的PFI显著低于施用化学肥料(N,NPK,NPKS)和不施用肥料对照处理(CK)。
王伯仁李冬初黄晶
关键词:红壤旱地长期施肥磷组分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旱地肥力的影响被引量:37
2010年
通过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旱地肥力影响的定位研究,发现施肥耕作18年后,施用有机肥料不但增加了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而且也增加了功能性微生物的数量;秸秆还田抑制真菌的生长,对反硝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生长也没有促进作用。长期施肥耕作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效果以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最为显著,长期施用化学氮磷钾肥料,导致土壤盐基饱和度下降、土壤pH下降1.1个单位,土壤酸化。在红壤地区旱地现有生产水平下,长期单施有机肥料可以保持土壤肥力稳定和逐步提高。
王伯仁蔡泽江李冬初
关键词:长期施肥红壤旱地土壤肥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